朝花夕拾杯中酒原唱孙浩

娱乐活动2022-07-06  25

【本文为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话语】

文|蒋旭

我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爱情的丰富也不能算是常态。好在随处可见的喜怒哀乐都散落在流年里。每一次,经历那一瞬间,都像是在舔一颗橄榄。除了爱情,我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橄榄上。

上次回海门,在车上瞥见一个交通警示牌,一闪而过。其中的广告语让我心动,幻想着下次要记得拍下来。这次回去过中秋,放弃坐公交,散散步,选个角度拍下来。说得很贴切:“愿人长久,千里共平安。”

那一刻,思念苏东坡,思念他的钱柜,我举杯,问明月,问天空关于酒。千百年后,这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即使在宋代,被赋予闲适诗的人也不在少数。不然他怎么会表达出“没有月亮的地方,没有竹柏的地方,却少有我们这样的闲人”的感觉?

站在警示牌下,秋日艳阳高照,车流如织,突然注意到马路对面有栋楼。十多年前,我曾经住在其中一个窗户里。那时候我刚毕业,觉得工作前途无量。同室的姐姐比我大三岁,暑假从农村来城里学街舞,所以我有机会一起过暑假。楼主是六安男孩,帅气沉默寡言,在这个小城修手机。

一天晚上,我和学姐在阳台上聊天。他走上前来,仰望夜空空,表达了一种对月亮和星星的遐想。他的感觉和平日不一样,比如醉酒,自言自语,也不在乎别人能不能给个答案。

真想一整天都是这种状态:花开半朵,酒微醺。一个人越清醒,离幸福就越远。清醒,充其量倾向于安静,安静只是快乐的基础。

如果心不能住,不能微醺,住的地方不能叫家。

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以一种理性、务实、清醒、平庸的方式活着,就像空漂浮在空中的小冰山,不断地向彼此靠近漂浮。但是,很难拥抱融化,有时会造成冲击,然后进一步分开。所谓的港湾,只是一个临时的孤岛。

我宁愿沉入自由的寂寞海域,也不愿被看似热闹的狭隘现实所束缚。

我总是要在中秋节回去。阿姨一直都是匆匆忙忙,强势而仓促的样子。她自嘲为中医里的甘草——无处不在。她从Tik Tok学了一种小吃,像蒸饺和汤包的组合,非常耗时。她兴致勃勃地剁馅、擀皮、揉面、煮。

在市区陪同学,租了个老小区,厨房小得像个小房间,阿姨一个人在里面忙,别人做事都很难。很多时候,她沉默的时候,气氛不会很融洽。这次我站在壁炉前,一边做着什么一边哼着歌。“早晚拾杯酒,风雨后寂寞人……”大概剩下的歌词都忘了,唱的永远是这两句。不过已经很难得了,也让踏实的日常生活变得优雅了一点。上一次听阿姨唱歌,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有唱歌调料的汤包很好吃。

像往常一样午饭时和奶奶喝一杯。她说少,少,多了会喝醉,我说喝醉了睡觉,阿姨说,喝醉了就跳舞。

花一晚上的时间拿起一杯葡萄酒。这酒可以当友谊的瓢,安慰风雨交加的夜晚,还能保暖。也可以是一杯对所爱之人的思念,喜怒哀乐一个人倒。

最近读了蒋碧薇的回忆录,被她和张道藩的爱情深深震撼。十几年来,在一个道德价值观盛行的社会里,偷偷摸摸的过马路,互相攀附,公开修行,勾心斗角的人,都避免不了被人诟病。但是,回归人性的本来面目,爱情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判呢?庸俗的人如何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欢笑、痛苦和泪水,进而给予同情和赞美?

我觉得,一切都不应该成为放弃和停止爱情的理由,只要这份爱够真诚够火热。在爱情面前,一切都值得理解和祝福。

晚年,蒋碧薇追忆自己和张道藩,他们的书信占了四分之三的篇幅。字里行间,有一种无法穿透的激情和欲望,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刻自省的感觉。

晨花,夜拾,在追忆与回味中重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蒋必伟带着孩子在重庆避难。张道藩在信中写道:“因为你喜欢桂花,所以我特意摘了两朵小的,附在你的信中,以示献给。最奇怪的是,我折的时候,不小心得了两张五瓣的,不禁感叹奇迹!因为香蕉附近的桂树居然开花了,而且是罕见的桂花树!我还摘了两朵花送给你。”

一个冬天的夜晚,张道藩期待着蒋碧薇的信终于落下空,于是情绪低落,想借酒消愁。酒,他们以前一起喝的酒,她喜欢喝,所以他故意留着,等下次有机会再一起喝。喝的方式是学她的,加了糖。“让我独自观赏你美丽的影子吧!我此刻正在用酒精的味道写信。说不定以后你收到信的时候,还是一股酒气!”

有时候,秋风秋雨是阴沉的天气。他在参观、工作、谈话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蒋碧薇。于是以和朋友喝酒为名,自己喝了两杯茅台,还学她在酒里放糖。“此情此景,更令我记起你,不得不借酒浇愁。”

乱世与俗世的痴情男人,暴风雨后的孤独男人。

中秋过后,桂花远,一如往年。

有时候,孤独就像面对不同心情的人。手里的酒是淡的,喝不醉也不会微醺。

【作者简介:蒋旭,80后女,十点钟签名售书。熬字充饥,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谁分享酒与诗》?点击右上角“关注”观看更多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161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