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Tuanjiebao-Xiangxi.com
——泸西县潭溪镇大北流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纪实
伯阳
“菜花在一个陌生人身上是黄的,河水在十里岩洞里是香的”。走进泸西县潭溪镇大北刘村,漫步在错落有致的田间小道上,闻着醉人的油菜花香,一派“良田美池、纵横交错、山川秀美”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近年来,大北流村坚持“党建加”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禀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基层党建与特色产业、基础项目、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大北刘村通过巩固“组织引导”,突出“党员示范”,强化“干群共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成为一个强村。
领导组织建设和振兴“红色堡垒”
农村强不强,看领导。“村里的‘两委’有经商的,有当兵的,有90后大学生。”村党组织书记对常胜说。
去年,村党支部牢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照“九不选”“十不选”要求,选出了4名组织和群众公认的村干部,两名致富带头人党员加入了村干部队伍。村“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更纯粹,更有三农经验,更有创业动力。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战斗力
“常胜在连续三次期满投票后当选为村支书。他有想法,有热情,有勇气,善于抓团队,带领团队。近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不断完善,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实惠。幸福指数逐年上升,全村老少都支持他。”提到如今的变化,潭溪镇党委书记遗憾自爱。
党员带来财富释放发展“红色动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党建、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以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不断擦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互助共荣”产业繁荣。建立产业党支部,完善“党组+党员+产业”机制。村里41名党员组成4个产业党小组,每个小组联系3至5个产业示范户开展生产互助,做到“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基础,结合“油菜花”观光打卡、辣椒育苗、家禽养殖、田园水果采摘、休闲农家乐、水上娱乐、户外素质拓展,推进“党建+绿色农业”、“党建+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能人带头,党群共荣。村二组的老党员杨家强不仅是村集体经济的指导员,还是一名战斗员。他像一个工业“包工头”一样,参与劳动、起垄、播种育苗、护理管理、市场营销;一批年轻党员利用菜花、山茶花、野菊花的天然优势,在家养蜂,酿造纯天然蜂蜜;返乡创业青年胡,创办养牛场,和任俊一起做电商,在推出商品直播...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村经济联合加入到产业发展的热潮中。
花开满园,群众喜气洋洋。该村已发展辣椒种苗150万株,春香柑橘种苗10万株,椪柑1350亩,油菜810亩,水稻800亩,辣椒215亩,高标准农田200亩,牛120头,鸡鸭5000只。202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村强民富,花梨水乡是水乡。大北流正逐步走向“强党建”、“强发展”的双强村。“现在村里条件不错。离不开村‘两委’的领导,离不开党员能人的领导,离不开老百姓的辛勤劳动。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让日子过得更红火。”四组村民在任平种了10亩烟草、12亩水稻、5亩辣椒,养了30只水鸭,年收入8万元。
“红色网格”是由干部和团体相结合,创造和编织密度
村“两委”以“内治外排”为导向,深入开展“五改一改一拆”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危旧房、土坯房、破墙清理行动,拆除危旧房17间,清理破墙11间。整个村庄将被划分为8个网格群,房前屋后都将建造“小微型花园空。新增花坛40个、花卉32种、盆景400盆、树木260余株、太阳能路灯120余盏,努力打造“花在家里开,水在村里流,人在画报世界游”的宜居旅游景观环境。
治国,民安。大力推行“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实行党员“三类五岗”分类管理模式,推动“五户”细化落实。每名党员固定联系10至15户,依托“党员会议室”、“党员邮局”等阵地,建立“群众提案、网格采集、支部牵线、党员办理”的群众诉求响应机制。通过“群众下单、支部调度、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将“组织做什么”和“群众需要什么”无缝对接,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
用好“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及时、便捷、高效、智能的优势,梳理出45件民生实事,通过“码上办”实现“马上就办”,大大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
积极组建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带头,群众效仿。全村老少都参加了工业育苗、田间除草、接种疫苗、垃圾分类、护林和河道巡逻等。全年有4000余人义务帮忙育苗、除草、施肥,清理生活垃圾12吨,巡山巡水380余次,接种疫苗1747人,极大地带动了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五个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村里的第一书记刘说。
党建赋能,振兴,崛起。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组织成了群众想事情的“主心骨”,党员成了村民依靠的“深水炸弹”。大北流村破茧成蝶,绚烂蜕变,乡村振兴一枝独秀。
(来源:湘西网-团结报)
(作者:柏杨)
(编辑:杨思思)
本文来自【Tuanjiebao-Xiangxi.com】,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