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弹炮是重武器吗

偶数是什么2022-07-06  18

文字:Waldeinsamkeit

13世纪火药传入欧洲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类正式从冷兵器时代前进到热兵器时代。14世纪后,西欧国家出现了火炮,军队开始将火炮纳入支援力量。拿破仑统治时期,炮兵作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舞台上大放异彩。

早期设计的迫击炮

当时陆军火炮技术还很简陋,大致可以分为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三大类。这些枪结构非常简单,易于生产。受当时工业制造能力和冶金技术发展的限制,这一时期的炮管往往采用青铜或铸铁制造,膛压往往不高。而且枪架没有缓冲机构,是野战条件下发射的。后坐力会让整支枪倒退好几米。

早期大口径火炮

传统的固体弹丸没有杀伤力,只在战场上用来攻击。主要由迫击炮和加农炮发射。相比膛压更高的火炮,榴弹炮在攻击城市和陆地时更能显示其“价值”:榴弹炮、燃烧弹和手榴弹是此时榴弹炮的主要类型。因为榴弹炮的弹道比较弯曲,所以膛压比机关炮低,也非常适合支援步兵。手雷和弹片可以在空旷的战场上杀伤大量敌方步兵,但只适合榴弹炮发射——炮管长,膛压高,包裹弹片的铁皮弹壳在膛内容易破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土耳其榴弹炮

榴弹炮在波拿巴帝国崩溃后的几次战争中逐渐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榴弹炮在几次战争中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支援炮。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口径更小的迫击炮被更适合现代作战的榴弹炮所取代。时间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榴弹炮已经相当成熟。营、团级一般装备75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榴弹炮,团级以上一般装备15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型榴弹炮。这一阶段的榴弹炮在结构和任务定位上与现代牵引榴弹炮几乎相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炮兵阵地

受技术和环境的限制,当时陆军部队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和堡垒。这些硬骨头往往有几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几十个碉堡拱起一个中心堡垒。在这些堡垒的地下,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壕。一般口径在6英寸(150mm)以下的榴弹炮是无法穿透延时弹的。相应的,他们的武器装备也相当完善。

这些堡垒都装备了大口径的重炮,包括200mm以上甚至300mm的炮,而且不止一门!枪支大多来自海军军舰,身边也有不少中口径枪支。外面是由壕沟、碉堡和铁丝网组成的隔离带和雷区。整个堡垒表面看起来固若金汤,不标新立异是打不赢的。这导致了漫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堡垒坚不可摧。

陆军炮兵暂时对付不了这些堡垒。就算当时最好的大炮发射最好的穿甲弹,恐怕也无法穿透这些碉堡的装甲。105毫米榴弹炮只能在它上面激起烟尘。无论是直接射击还是间接射击,中小口径火炮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轰炸机携带的炸弹能使地面上坚硬的目标发痒。

而空陆军,飞艇更难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轰炸机携带的空炸弹数量很少,重量很小,无法利用空进行打击。如果采用岩土开挖的方式将炸药埋在地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只有炮兵部队是突破这些堡垒的唯一选择。如果要提高炮弹的威力,只能加大同口径弹头的装药量。但是,弹头的体积总是有限的,即使仅用弹丸体积的微小变化就能增加装药量,其效果的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

既然增加装药量对提高炮弹威力意义不大,能不能换个方式试试?所以,即使利益不同,陆军榴弹炮的发展还是很一致的:加大口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大口径重炮在攻坚战打响之前,通过公路和铁路从四面八方涌向战场。枪口直径比人的大的枪层出不穷。

德国“大伯莎”420毫米迫击炮

德军攻城迫击炮“大伯莎”口径420mm,“巴黎加农炮”追求远程口径210mm。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火炮制造商之一,克虏伯已经为德国军队开发了数十种口径超过200毫米的重炮。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计划。美军装备的法定列车炮口径达到340mm。

当然,这些大炮带来的优势是极其显著的。弹头重量增加,常采用延时引信,击中目标后几秒钟才爆炸。这保证了对永久性防御工事的破坏能力,从而使各国更加坚定了发展大口径榴弹炮的决心。为了攻克堡垒和要塞,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没有下功夫指挥火炮,而是花大力气为榴弹炮研制半穿甲弹头、穿甲弹头、各种延时引信、高性能炸药等等。

一战结束后,世界各大国对大口径榴弹炮发展的热情似乎逐渐降温。300mm以上口径的巨炮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装备更加广泛的150mm以上240mm以下的榴弹炮。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榴弹炮的弹药威力已经足够使用,所以一些巨型牵引炮已经被完全取代。

铁路上的巨型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陆军榴弹炮的口径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以适应主要国家的弹药系统。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口径、美国口径、德国口径、苏联口径。英美常用的榴弹炮口径有75毫米、105毫米和155毫米。德国没有155毫米榴弹炮,但它装备了类似的150毫米榴弹炮。苏军炮兵则截然不同。最常用的口径有76.2mm,122mm,152mm。

虽然各国在这些不同等级的榴弹炮上存在差异,但有一个口径是真正“一统江湖”的。二战各国都使用203毫米榴弹炮:英国1917式和1918式榴弹炮,美国M115榴弹炮,德国SK C/34 203毫米L60列车炮,苏联B4 203mm毫米自行榴弹炮。

当时机械化水平不高,最缺乏重型车辆的德国干脆把203mm榴弹炮装在火车上,使用受到限制。苏联榴弹炮被装在拖拉机底盘上,使B4榴弹炮成为真正能陪伴步兵的重型自行火炮。英美的三门203毫米榴弹炮都是牵引式的,但是美国用十轮卡车牵引203毫米榴弹炮更是不在话下。英国只能用少量有马的汽车来拖。

被称为“斯大林之锤”的B4203榴弹炮

纵观全局,苏制B4 203mm榴弹炮最具前瞻性。采用拖拉机底盘,最大野外行驶速度达到17.5km,不再依赖汽车牵引。大多数战后的203mm榴弹炮也采用了这种方式,美国的M110 203mm自行榴弹炮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大大缩短了203毫米榴弹炮转入和退出发射阵地的时间。

M110 203mm毫米自行榴弹炮

但是203毫米榴弹炮很难突破瓶颈。弹药威力大确实是它的优势之一,但相应的,它的弹重也是相当大的。如果算上推进剂的重量,基本达到100kg。苏制B4榴弹炮最大射速1.5发/分,美制M110榴弹炮最大射速1发/分,连发0.5发/分。这仍然是半自动装载机的情况。如果没有半自动装弹机的辅助,靠人力基本无法完成1.5发/分的炸药射速。即使是66式152毫米榴弹炮,理论上也可以每分钟发射多达6发炮弹。

美国的M198 155mm榴弹炮,射速是每分钟6发。

这些152和155毫米榴弹炮的射速通常在每分钟6到9发之间,持续射速在每分钟4发以上。以美制M795 155mm炮弹高达10.8 kg TNT的装药量来衡量,每门炮每分钟可投射64.8 kg ~108 kg TNT,即使按连续射速计算,每分钟也可投送43.2 kg TNT到敌方阵地。而M106 203mm高爆弹丸装药只有36.3磅TNT,约16.5公斤,每分钟只能投送33公斤TNT。区别还是挺明显的。

而且随着航空空技术的发展,飞机可以携带更重、威力更大的炸弹。一战的炸弹不能和二战的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专门为攻坚研制的“高脚杯”炸弹重达6吨,第二枚“大满贯”炸弹重达10吨!当然,最广泛使用的航空炸弹,25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和2000公斤,威力远远超过203毫米榴弹炮。

二战中的美国B-24轰炸机

如果赢得控制权空,重点区域的狂轰滥炸必不可少。如果炮兵群发动饱和炮击,毁伤力比轰炸小好几倍。而且射程有限,攻击半径会相当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强大的203毫米榴弹炮被彻底淘汰。归根结底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

现代战斗机的弹药装载能力远超二战重型轰炸机。

堑壕战早已卷入历史的车轮,成为过去,堡垒大多被开辟为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即使面对大量有效敌军,各种战斗机、强击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提供的支援也早已覆盖战场,不留死角。即使是海军,也无法再使用大口径舰炮——通过发射射程达数千公里的巡航导弹,已经可以打击陆上纵深目标。为什么要冒着反舰火力逼近浅海发射炮弹?

105毫米、122毫米、152毫米、155毫米等榴弹炮有几十门。,由旅级榴弹炮和军级榴弹炮组成,投射的弹药量比射速1发/分的203mm榴弹炮多得多,更不用说威力更大的大口径火箭炮了。此外,炮兵雷达横行,战场上到处都是尖端武器。203毫米榴弹炮一发射,几乎可以被火炮雷达锁定。一旦反炮兵措施启动,这些203毫米榴弹炮在现代战场上极难生存。

中国203毫米榴弹炮的昙花一现

中国也已经开始研制203毫米榴弹炮,命名为FGT-203毫米榴弹炮。总共只生产了两门,都是测试用的。起初是牵引版,后来在美国装甲车底盘上发展出自行火炮版。它在测试中表现不错,但最后被认为不能适应现代战场环境,被转入技术储备。

203mm榴弹炮虽然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但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战场的进步,最终还是被淘汰了。目前世界上仍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在使用203mm榴弹炮,但各国都已停止研制该型火炮,所有消耗品和弹药都有库存。当203mm榴弹炮逐渐淡出人类视野的时候,也许有人希望它能重现,但现实就是现实,203mm榴弹炮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碎片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154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