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出道时间和郭德纲不同,面对的市场和人才也不同,收徒方式也不同。
赵本山成名时已接近中年。当时二人转是东北地区非常普遍的地方戏,从业者众多。然而二人转的艺术地位并不高。过去俗称康头戏,有大量低俗内容。一般的演出场地是村口的大院和田野。这种面对面的表演要求演员有很强的表演技巧。所以在唱二人转的团队里,藏龙卧虎,好演员比比皆是。
赵本山知道,要想让二人转登上更大的舞台,就要做出改进。他表演的二人转叫绿色二人转,剔除了淫秽黄色内容,增加了说与说绝对的比例,让二人转节奏更快,发展成小品和脱口秀,更适合电视媒体的传播。大获成功,赵本山迅速成为二人转的代言人。
赵本山也抓住了机会,开始收徒弟。他收的徒弟基本都是有多年舞台经验,经过磨练的人。他们不需要他来教授基本技能或给学徒们添加东西。而是帮他们做减法,让他们丢掉陋习和不健康的内容,规范他们的表演方式和内容。就这样,他们很快收获了一大批人才。然后,他把徒弟打包,用集团化运营的方式拓展演出市场。比如刘老根的大舞台在全国各地搭建,本山传媒搭建,做电视剧,电影,电视剧,综艺。徒弟们都有自己的舞台,影响力和收入与日俱增。
赵本山收徒时和徒弟有约定。他进了我的门,就循规蹈矩,得到的资源肯定比自己的好很多。但是,他红了之后,就不能再趾高气扬了。他把利益分配和双方的权责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他和徒弟既是师徒关系,又是合作关系,有了现代企业股权分配机制。徒弟们以赵本山之名出名,回头服从管理,利益共享。
赵本山的弟子,所以很多都很吃香,但是没有人敢挑战赵本山,也没有人叛逃。这样的配合才是最大的保障。
当郭德纲成为学徒时,他还没有成名。他二十几岁就接受了颜,后来不到三十岁就接受了、和何。
郭德纲的相声才华出众,他的舞台表演能力令弟子们佩服不已。但他教弟子的时候,也是在学习阶段。他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奋斗,所以他的教学威望不够。后来,曹云金和何魏云都不承认他们的技术来自郭德纲,这就是原因。
早期,郭德纲与张文顺、李京、徐德亮、王文林等成立了京派相声大会。,但没有明确的联想概念。大家只是省了表演,赚了一分钱。不清楚谁是班长、演员、老板和兼职工人。后来德云社一怒之下,那些人发现德云社的法人是郭德纲的妻子王慧,也就是说他们一起工作的协会都是给王慧打工的。他们以前没有股份,现在也没有。他们只是演员。他们赚多少钱取决于老板的心情。
后来大家都知道,开荒的长辈们陆续走了。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中国人向来如此。他们可以同甘共苦,但不能同甘共苦。君子不谈利。合伙做生意,讲的都是正气。这都是关于忠诚的。事业不成功,大家都不会先谈利益分配。创业的时候,股权分配和利益分配都没有讨论好。一旦生意成功,这些矛盾就会爆发。这是一个道理,也是一个自然规律。所以,德云社最初的分裂就是没有像赵本山那样先谈利益分配。
在当时,即使郭德纲有这个想法,也不容易实施,因为他太年轻,不太突出,不能被说服。长辈们走了,对郭德纲来说是好事,因为当徒弟的时候就出名了,有足够的威望让新徒弟们遏制,德云社又成了金字招牌。众所周知,郭德纲和赵本山关系很好。他这么聪明,肯定会向赵本山的管理弟子学习。
后来德云社也进行了公司化运作,股权利益分配也有了标准。只要有规则,事情就好办了。世界三百六十行都有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做的就是给整个行业制定规则。为什么相声组那么多,其他组事故那么少?因为很多机构都有行业协会的人,知道行业的规则,能很好的制定规则。郭德纲从未进过正式的行业协会的门,他的艺术水平是辉煌的,但当时的管理水平远非如此。直到现在,德云社也没有加入曲协。其实这是不正常的。就算德云社再火,他也是邪派高手。
知道了郭德纲的长处和短处,他知道自己还没有达到赵本山的地步。他在相声圈没有朋友,不可能像赵本山一样当徒弟。吸引名人很难装饰德云社的招牌,所以从内部培养。有了梧桐树,凤凰自然来了。后来德云社办了学校,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来读书。就这样,德云社慢慢有了大量的人才库。郭德纲收这些丁白学生为徒,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这就更容易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此外,他的忠诚和服从非常高。徒弟成了徒弟之后,他以合同的形式签了一个演员,一切都顺理成章,步入正轨。
如果给赵本山和郭德纲打个比方,赵本山就相当于明教创始人张无忌,他的两位光之使者,四大法王,五行旗和五散人,可以从三山五岳中大师。张无忌凭借其绝世神功,可以将它们收回为我所用。
精心培养武当七侠的郭德纲武当张三丰。他的士兵人数不多,但很优秀。他们都是他的直接弟子,一起兄弟,他们的利润打破黄金。
明教和武当派,虽然人员构成不同,但都是江湖中的著名门派。赵本山和郭德纲虽然徒弟不同,但最后都能达成一致,让社团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开疆拓土。天空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