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营销经常会让人们感到惊讶。让我们看一看。相信会有启发!
估计大家都喜欢买打折的商品,因为感觉便宜很多。其实打折是很多商家变相的赚钱方式。一般7、8折很常见,5折很少见。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1折!
日本东京有一家银座绅士西装店。这是第一家打九折出售的店铺,一度在东京引起轰动。当时卖的货是“日本好”。这是他们的工作。首先,他们设定了打折销售时间,第一天打9折,第二天打8折,第三、四天打7折,第五、六天打6折,第七、八天打5折,第九、十天打4折,第十一、十二天打3折,第十三、十四天打8折,最后两天打9折。好像最后两天逛街最爽了吧?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内容:
商家的预测是:因为是惊喜的销售策略,前期的宣传效果会很好。抱着好奇的态度,顾客就会蜂拥而至。当然,顾客可以在打折期间随意选择购物日。如果想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可以在最后两天购买即可。不过,想买的东西不一定非要留到最后两天。
实际情况是:第一天来的客人不多。如果他们来了,他们只是四处看看,很快就会离开。从第三天开始,人们成群结队地来了。第五天,有六折的时候,客人蜂拥而至,开始抢购。之后的几天,客人爆满。当然,在打九折之前,所有的货都是买的。
那么,商家赔钱了吗?你想,顾客急于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会引起抢购的连锁反应。商家利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将所有商品打九五折或六折出售。“九折”只是一种心理战术。商家怎么会赔钱?
见过打折促销的,没见过“九折”这么神奇的策略。在赞叹商家智慧经营体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网络营销的强大奇迹!
意大利的菲尔·劳伦斯(Phil Lawrence)开了一家七岁儿童用品店,卖的都是七岁儿童吃、穿、玩的用品。
按照店里的规定,进店的顾客必须是七岁的孩子,进店的成年人必须有七岁的孩子陪同,否则会被拒绝入内,就连地方官员也不例外。店家的这一招不仅没有减少生意,反而有效吸引了顾客。一些带着7岁孩子的家长进来看里面卖的是什么药,而一些带着其他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也谎称自己的孩子才7岁,进店里进货,使得菲尔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后来,菲尔又开了20多家类似的商店,比如新婚青年商店、老年人商店、孕妇商店、妇女商店等等。女装店拒绝男性顾客进入,这让很多路过的女性很感兴趣,只好走进店里看一看。孕妇可以进女装店,但是一般没有孕妇的女人是不允许进孕妇店的。眼镜店只收戴眼镜的顾客,其他人只好望门兴叹。左撇子商店只为左撇子提供各种商品,但从不反对有人冒充左撇子。这些限制客户的做法都起到了促进销售的作用。
更新分割线
要做营销策划,有三件事必须始终如一:
一是了解市场,黏住用户,深入一线;
第二,积累圈内外优秀经验,学习经典案例;
第三,反复练习,试错,总结方法。
今天老贼就和大家分享一些精彩的营销案例,来的晚,但绝不会缺席。
01
汉堡王VS麦当劳
说到经典的营销案例,就不得不提麦当劳和汉堡王这两个好朋友。这些老朋友在营销上相恋了近60年。每次说到“互撕”品牌,我们都念念不忘。
他们总是通过一些营销活动来养自己的房子,然后顺便每隔一段时间就打一架。每次都脑洞大开,一个个都是鸡贼。很多时候,虽然是相互撕逼,但一直都是双赢。
估计肯德基内心OS:这两个货怎么老不带我?
20世纪70年代,汉堡王瞄准了麦当劳自动化但不灵活的机器装配线,打出了“随心所欲”的广告。他们着眼于顾客多变的口味,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视频场景:
麦当劳叔叔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乔装打扮,偷偷去汉堡王买了汉堡王。
就问你有没有恶意!
在漫长的相互友谊过程中,汉堡王总是强调自己真的很辣,并以此为荣,还总是借机贬低麦当劳,其实并不是真的很辣。
1982年,他不仅推出了“用火烤代替油炸”的广告宣传,后来为了恶心麦当劳,汉堡王还拍了一段“汉堡王给麦当劳的礼物”的视频:
汉堡王大作战。先是,空装车,摩托车开道。汉堡王跑到人家麦当劳门口,给了人家一个巨大的礼盒。打开礼盒,是一个烤箱。也就是说,如果我把烤箱送给你,你也可以做出和我一样好吃的汉堡。
这还不是全部。他们安排了一个合唱团来唱“我们从1954年就开始烤汉堡了,你们还在煎。现在我们给你带来了这个烤箱,以后你可以烤出美味的汉堡。一定要试试。这是我们最真诚友好的建议!”
真的是一部剧!无敌脸。
据说店里用真火也容易发生火灾事故,恰巧汉堡王这种被烧的天灾也经历过几次。
但是,别人家的汉堡王很硬气,一点都不慌张。在麦当劳来之前,汉堡王居然自己做了一张火场的广告海报,广告语是“1954年以来的火焰烧烤”。
我的膝盖直接献上!
02
一个小珠宝店老板的赌博。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有一家小珠宝店。2010年冬天,这家店的老板推出了一个爆款促销活动:
如果你在感恩节后两周内在这家商店购买珠宝。圣诞节那天,如果另一个城镇阿什维尔(距离威尔明顿约500公里)的降雪量超过3英寸,保留珠宝并获得全额退款!
消息在附近传开,甚至阿什维尔的当地居民也驱车500多公里来到这家珠宝店购买珠宝。
结果圣诞节那天,很少下雪的阿什维尔竟然下了6英寸厚的雪。商店前排坐满了申请全额退款的人。老板二话没说,真的全额退款,当天就退了40多万。
如果你认为这次促销完全失败,那你就错了。
因为老板已经根据他那段时间的销售买了天气险。
在当地,这种保险主要是针对一些靠天吃饭的商家,比如卖伞的小店主。只有一个月下雨15天以上,他们才能盈利,让店主买一份15天以上下雨的保单。如果真的下雨不到15天,他们会得到一笔足够平摊损失的费用补偿。
这位珠宝店老板充分利用了这种天气险,借助这种传播力极强的促销活动,绕开了打折送礼等老套手段,即促进了销售,又大大提升了知名度。
03
改变日本公民习惯的营销。
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蓬勃发展,雀巢希望用咖啡打开日本市场。
然而,当时的日本消费者更喜欢喝茶,而不是咖啡。
因此,在进入之前,雀巢首先测试了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询问他们对雀巢咖啡的看法。
没想到,反馈让雀巢异常兴奋!因为测试显示日本消费者非常喜欢他们咖啡的味道。
雀巢立即投入巨额营销费用,并让其咖啡大量涌入日本市场。
但最终结果却令人失望。日本人确实喜欢咖啡的味道,但他们坚决不买。
无奈之下,雀巢高管决定让营销专家Clotaire Lapaille来处理雀巢在日本的营销,这在当时充满了争议。
因为克罗泰尔不是典型的营销人员,他实际上是一名儿童精神病学家,多年来一直从事自闭症儿童的工作。
但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坚信了一件事:人无法告诉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克洛泰尔经过反复研究,很快发现日本消费者根本没有和咖啡建立起联系,喝茶一直是日本人的习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日本人和咖啡之间建立联系。
克洛泰尔是怎么做到的?
他排除了在日本引进咖啡糖果的可能性。
一下子,全日本的小朋友发现了几十种不同口味的咖啡糖,非常喜欢,一下子就传遍了全日本。
从咖啡糖开始,雀巢最后转向了冷的含糖咖啡味饮料,然后自然转向了雀巢咖啡。
于是,作为一个以前根本不喝咖啡的国家,日本的咖啡销量逐年增加,现在已经走在了稳定的前列。
一颗咖啡糖真的是画龙点睛!
04
英特尔制定了计算机选择标准。
1991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个广告口号“Intel Inside”,提出了Intel Inside计划。与此同时,人们深深地记住了“灯光”的洗脑背景声...灯等。”。
那时候消费者买电脑只考虑品牌,根本不在乎你用的是谁的零件。为了建立消费者“只有英特尔CPU的电脑才是好电脑”的认知。英特尔开始对电脑制造商实施巨额补贴政策。
当时,厂商只要在电脑上贴上英特尔标签,就可以获得高达50%推广费的补贴政策,商家仅靠补贴就可以获得巨额利润。当然,整个补贴计划包括许多项目。为了这个宏伟的计划,英特尔疯狂地花费近70亿美元补贴。
这种长时间的营销,最终将“英特尔CPU=好电脑”的理念直接渗透到了消费者的头脑中,并造就了英特尔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地位。
可以说,这一营销举措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电脑的新标准,并一直影响着消费者的认知,直到现在。
05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200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申请“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活动。获胜者不仅可以获得15万澳元/6个月的高薪工作,还可以享受大堡礁的豪华住宿。
在风景如画的岛上走一走,喂喂鱼,写写博客,告诉外人自己在岛上的“探索之旅”。工作六个月后,可以拿到15万澳元(约合70万人民币)的工资。
工作地点是澳大利亚大堡礁。
在世界各地招聘。求职的方式是录制一段视频,发到昆士兰旅游局的邮箱。
最终,活动收到了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万份求职申请,招聘网站点击量超过800万次。昆士兰旅游局费了好大劲才招到一个看守员,显然是为了大堡礁旅游。
70万人民币作为推广费用可以说很少,但是他们很成功。据媒体报道,这一活动给大堡礁带来了相当于2亿美元的宣传效应。
营销除了找渠道打广告,真的还要敢想敢玩。不要只关注直接转化。
06
把地球上最稀缺的元素卖给最稀缺的人。
钻石最早应该是在欧洲兴起的,皇室和贵族用砖石首饰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当时产地固定,产量极低,只能作为皇家特供。
然而,在19世纪末,南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钻石矿,其储量是世界上原始储量的十倍。此时,英国的德比尔斯公司买下了这个巨大的钻石矿,鼎盛时期,德比尔斯公司控制了全球90%的钻石出货量。
然而,大规模开采导致钻石价格暴跌,人们发现被认为极其稀缺的钻石其实并不那么稀缺。另外,钻石的唯一元素是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所以,当时大众市场对钻石的消费并不高,人们也不需要。
那么这时候,如何把不值钱的钻石高价卖给别人,并且必须让买了你钻石的客户愿意不转手?
这时候,德比尔斯有了大动作。他们严格控制钻石的出口量。同时,为了打动世界对钻石的需求,他们打出了“一颗钻石永恒”的经典口号。
通过用钻石来代表美丽、永恒和爱情,我们将钻石与美丽的爱情联系起来,建立了“钻石=美丽+永恒,爱情=美丽+永恒,所以钻石=爱情”的认知,从此人们对钻石产生了疯狂的需求。
这个口号被《广告时代》杂志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口号。
最终,德比尔斯成功地向大众推广了钻石,使得钻石价格一路走高,最终形成了现在高度垄断的钻石市场。
07
1∶1∶1的龙鱼
最初金龙鱼推出色拉油,在国外已经很受欢迎。虽然有市场,但并不完全被国人接受。色拉油虽然精炼程度很高,但是没有太多的油香味,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后来金龙鱼开发了一款将花生油、菜籽油、色拉油混合的产品,将色拉油的纯净、卫生与国人需求相结合,最终使产品创新符合中国市场。
后来,为了打造强势品牌,金龙鱼推出了“健康生活金龙鱼”。然而,虽然投入巨大,但这些模糊的品牌概念除了让消费者记住了金龙鱼这个品牌名称外,并没有引起更多的联想,大家还是不清楚什么是好的调和油。
于是在2002年,金龙鱼开创了“1∶1∶1”的新概念。看似简单,“1∶1∶1”最优营养配方的理性需求,既生动地传达了金龙鱼掺三种油的特点,又让消费者觉得只有“1∶1∶1”的金龙鱼才是最好的食用油。有点类似于上面的Intel打法。
也正是通过这种简单的营销传播理念,金龙鱼在2002年真正让中国消费者了解了调和油,并一直稳坐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第一品牌的位置。
我知道现在很少有人知道1:1:1是什么,但是我们都能记住1:1:1,认为这个比例应该是很科学的。
08
米其林餐厅评级营销
1900年,米其林公司的创始人非常看好汽车旅行的前景。如果汽车旅行的概念能够普及,他们的轮胎会卖得更好。
于是他们四处雇人收集整理地图、餐厅、加油站、酒店等对汽车出行有帮助的资料,并出版了一本手册大小的《米其林指南》,在当时的巴黎世博园区大力推广。
原版的米其林指南是类似于现在商场派发的购物指南的小册子,在一大堆广告中慢慢冲刺,真的没什么好看的。
米其林兄弟及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将免费手册视为收费销售,决定简化本指南的范围。最后,他们在世界各地对餐馆和美食的评价中逐渐将其定义,并于1931年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米其林三星排名”。
然后经过无数商业策划人的包装和完善,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影响了全世界。
一家卖汽车轮胎的公司,为了增加对轮胎的需求,最终制作了世界各地餐厅和美食的米其林红色指南。真的不得不佩服!
09
可口可乐在张之路的疯狂扩张
可口可乐的渠道建设绝对是全球所有快消品厂商的典范,真正做到无处不在!可口可乐有句话:让可口可乐触手可及,让它无处不在,让它在舞厅、理发店、办公室、火车等地方随时可用。
为了加快可口可乐的建设,保证渠道铺设无处不在,可口可乐通过自己生产和提供糖浆,转让部分特许装瓶权的方式,迅速建成工厂。
而其向全球扩张的传说其实出现在二战时期。
这种营销策略可以说是极其疯狂的。二战爆发后,可口可乐的第二任董事长罗伯特·伍德拉夫提出:
无论我们的部队在哪里,无论我们的公司花费多少,我们都会确保每个士兵只花5分钱就能买到一瓶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甚至印了一本名为《完成最艰苦战斗任务和休息的重要性》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虽然基本不科学,但绝对是超级经典的营销软文。
这本小册子着重于让士兵相信可口可乐可以减轻士兵的精神压力,提高休息效率。它不仅是休闲饮品,也是生活必需品。它和枪支弹药一样重要。
之后,伍德拉夫立即像美军使用脱水食品一样,将可口可乐浓缩液装瓶,并试图在驻军建立装瓶厂,即美军走到哪里,可口可乐就跟到哪里。
最后,可口可乐在二战期间一共卖出了100亿瓶,最重要的是设立了64个装瓶厂。
在世界各地作战的美国士兵的帮助下,可口可乐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后来很多国家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成为全世界人的饮料。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分享。如果你有空,可以访问我的微信官方账号mumuseo,分享更多新鲜、有趣、有料、可用的营销、运营方面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