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春在五九尾还是六九头


立春,又称“岁丹”,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李"意味着"开始",而"春天"意味着温暖的天气。所以“立春”意味着万物复苏,新的周期开始了。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先民遵循农时,观察天体、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指南针。立春意味着万物的开始,万物的开端。人们非常重视立春。在古代,开春时有“打春牛”的习俗。人们用泥塑做成牛的形状,通过敲打一头春牛来提醒农民,春天到了,要开始准备春耕生产,祈求一年丰收。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关于“立春”的农业谚语,比如“立春打六十九头,家家嚼猪腿”“立春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等。那么,今年是“春天里,69个头”还是“春天里,5个九尾”?

2022年,立春会是《69个头》还是《五个九尾》?“数九歌”的民谣在中国广为流传,即“一九二九不射,三九四九冰面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开河,八九吞,处处耕牛”。这张图显示,39和49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59和69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到了99就意味着寒冷变暖了。

那么如何“数九”呢?农业谚语说“夏至落在三更,冬至落在九更”,意思是三更日是从夏至开始的秋天的时间。从冬至那天起,第一个“壬日”就是九月九日的起点。因为每年冬至后的第一个农历日是不一样的,为了数九,人们一般从冬至开始数九,也就是冬至是十九的第一天。

2022年,立春将在2月4日举行,而“6月9日”将在2月4日至2月12日举行。今年,立春恰好是“六月九日”的第一天。因此,今年立春是“立春打六十九头”。一年有365天,分为24等份,所以每个节气的持续时间约为15.2天。因此,冬至和立春之间的间隔是45或46天。因此,立春要么在“五九尾”,要么在“六九头”。

显然,“春天五九尾”和“春天六九个头”只有一天之差。一天之差对作物生长影响大吗?答案显而易见。比如我们在同一片稻田里移栽两次水稻秧苗,相隔只有一天,但是水稻的长势却完全不同。比如在同一块地里播种两次,播种时间也是相隔一天,但是粮食收获会有很大的不同。一天之差,足以引起很多变化。简直太神奇了!

“春季五九尾”和“春季六九头”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这句农民谚语充满了智慧:“春天五九尾罢工,三月幼苗冻死”。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立春是在九尾,那么3月种下的秧苗会被冻死,这表明有一个“晚春寒冷”。春寒是指气温上升较快的春季,由于寒气空气体的入侵而导致气温偏低的现象。“倒春寒”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转绿期的小麦易受冻害,新播的种子会发霉腐烂,新出土的幼苗会被冻死,开花的果树授粉不良。

“春打五九尾,持瓢持棍”。“拿着瓢,拿着棍子”一看就是乞丐的形象。这句农业谚语的意思是:如果春天是五九尾,那么今年的粮食收成会相对较差。农民靠天吃饭,粮食歉收就要挨饿,人就要乞讨为生。古代社会和现在完全不同。古代很多穷人家都留着一点薄地填饱肚子。一旦粮食收成不好,就容易引起饥荒。

“春天打五个九尾,家家都迈不开腿”。“迈不开腿”就是不能走路,间接的就是吃不饱。虽然有点夸张,但其本质就是粮食收成不好,收成不好就是你吃饱了饿坏了,没有力气走路。

“春打六九头,不愁吃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立春在“六九”,农民就不愁吃不愁喝,预示着粮食丰收。

春天打六九个头,家家吃猪腿。“嚼猪腿”指吃肉。“家家嚼猪腿”是指很多牲畜都是在家里喂养的。有句老话叫“多食多猪”。猪喂得越多,那年粮食收成越好,猪越肥。家里自然不缺肉。

综上所述,农业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农业谚语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奏不同。所以农业谚语要结合地域来理解。

如今全球气候多变,仅靠谚语预测天气意义不大。我们平时可以多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准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091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