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疑心病重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其统治中后期对开国功臣的大量杀戮,而他之所以这样做,说到底是因为对继任者的能力缺乏信心。
众所周知,朱元璋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他在元末的乱世中,以一介“怀油布”崛起。军事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在英雄辈出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成功问鼎天下,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明朝。
应该说,朱元璋的成功,除了他自身能力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一大群开国功臣的辅佐。
我们常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这句话套用在朱元璋身上,应该完全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朱元璋背后,除了一个女人,还有一大群男人。
这里提到的一个女人自然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大脚马皇后,而一大群男人则是指那些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
1368年,打了20多年仗的朱元璋终于得天下,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明朝。从此,他从一个打碗起家的穷小子,成为了可以媲美秦煌汉武和唐宗宋祖的一代王者。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南京作为新王朝的首都,并封长子朱标为太子,作为国家的首都。除此之外,他还对跟随他征战的兄弟们给予丰厚的回报,开始立下汗马功劳,一举封爵6个公爵,28个侯爵,共有34项开国功勋。
一时间,世界风平浪静,海水不断上涨,饱受战乱之苦的穷人终于迎来了安定的生活环境,他们又可以平静地生活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也惊讶地发现(或者略感失望),这一大批开国功勋,在他争天下的战争年代,无疑是国家的肩挑之柱,但随着天下太平,这些人在他眼里却成了不折不扣的麻烦!
这些开国功勋,在朱元璋眼里,都是有勇有谋。他们中间虽然有几个像徐达这样温文尔雅的儒生将领,但绝大多数都是骄横跋扈的将领,个个都是骄横跋扈。显然,这是一群极难控制的人。
朱元璋很清楚,这样的一群高手,自己可以轻松驾驭,但他总有一天会老去,权力总有一天会交给朱标太子,而朱标太子虽然什么都好,但性格太宽厚。将来如果他控制不了这些开国功勋,那就足够任何人奋起应对危机了!他开始担心帝国的未来。
更何况太子朱彪其实是先死的,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让朱彪的儿子朱允炆和他的孙子,也就是皇帝的孙子,作为继承人来培养。如果说,对于这帮开国功勋,朱彪是勉强能够撑起他的阵脚的话,那么朱允炆可以说是一点威望都没有,必然会打压这些家伙。所以朱元璋的忧虑会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开始“生病”——偏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病”越来越严重。
于是,为了彻底治好自己的“病”,朱元璋从洪武中期就开始毫不留情地向曾经的战友和兄弟举起屠刀,进行大清洗。结果到洪武末年,这些开国功臣几乎都被他宰了,没几个死得好的。
朱元璋屠杀的开国功臣当然有一小部分是应该被杀的,比如朱良祖,但大部分都是因为朱元璋太多疑而被冤杀的。他们可能有罪,但也不该死,但最后还是被朱元璋杀了,目的是为他们的后继者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统治环境。
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源于朱元璋对自己接班人(尤其是朱允炆)能力的不自信。
既然你能力不够,那就让爷爷多为你做点事吧。只要你能放宽心,把我大明的基业传承下去,爷爷多做多骂人有什么不好!
也许这就是朱元璋对他孙子朱允炆的期望吧!他就像中国无数家庭的无数长辈,讨厌帮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提前。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真的做错了吗?
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