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股票上市前三年为锁定期。质押后爆仓怎么办?这是非法减持吗?这里有四个问题,一是限售股能否质押,二是质押的头寸如何处理,三是质押的头寸能否减持。这个过程违法吗?限售股可以抵押融资平仓吗?
股权融资是有法律依据的,所以不存在法律障碍。只要双方愿意,完全可以在互利的基础上完成资金借贷。
限售股来自于IPO前的股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发行人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其股票上市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应当承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也不购买发行人该部分股份。这部分股份三年内不能减持,不能通过大宗交易或二级市场竞价交易减持,不代表不能进行抵押融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以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作担保的,人民法院在实现债权时,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该财产”。可见,担保法也是允许限售股抵押的,而不是不允许担保融资。也就是说,限售股股东可以行使质权,股份的质权仍然有效,但其进一步规定“实现债权时,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该财产”。但如果债务人违约,债权人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抵押物。不能随便处分,也就是说,债权人行使质权必须遵循附加限制,限制期满后才能行使质权。就限售股而言,限售股的处置需要符合减持的相关规定。一个是限售期满前不能行使减持权,减持必须符合比例限制,即三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能超过2%,通过二级市场竞价减持不能超过1%。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8年修订)》的通知“证券公司应当建立标的证券管理制度,在本办法规定的标的证券范围内确定和调整标的证券范围,确保所选择的标的证券合法合规、风险可控。以限售股为标的证券。”可见,沪深交易所和邓忠公司也允许限售股抵押融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即“限售股解禁日应早于回购到期日”。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进行抵押融资,所以限售股抵押融资不存在法律障碍。
这不是违规减持,但有可能是在制定相关规定时,没有充分预期到股价会大幅下跌,导致平仓风险。
股权质押风险再次暴露的15年前,股权质押并不多。15年后,因为原股东减持的进一步增加,原股东减持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但金融去杠杆如火如荼,很多股东不得不转向股权抵押融资,导致没有股份质押的结果,股权融资骤然升温。截至8月7日收盘,Wind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股票质押总市值约为4.34万亿元,前10大股东股票质押累计市值约为3.57万亿元,占比82.26%,第一大股东股票质押累计市值为2.47万亿元,占比近六成。其中,约2.5万亿元逼近平仓线,约1.2万亿元跌破平仓线。股权质押面临很大风险。就拉夏贝尔而言,大股东分六次向海通证券质押1.41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85%,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42.54%,占公司股份的99.81%,相当于全部质押。但公司公告已低于最低履约担保比例,质权人因未提前回购且未采取履约担保措施,已出具股票质押违约书面通知,构成违约。海通证券如何处置拉夏贝尔股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限售股,不可能通过大宗交易和竞价交易减持。拉夏贝尔也在采取措施解决股权质押违约问题。我们做了一个极端的假设。如果拉夏贝尔不能提供新的质押,海通证券能动空的余地很小。根据规定,“承诺人作出限制出售股份承诺的,因协议转让、司法强制执行、继承、遗赠、依法分割财产等原因导致承诺人持有的股份以非交易方式转让的,受让方应当遵守原股东作出的相关承诺。”海通证券无法在拉夏贝尔提供新的质押。即使海通证券能够获得所有权,海通证券也很难套现。只能协议转让其股份,要求对方承诺将其作为限售股对待,即不能通过大宗交易或竞价交易减持套现。
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大部分人根本不会接受。愿意接受的人只是想获得控制权,但拉夏贝尔的基本面并不是特别好。
股权融资需警惕早期变相减持套现股权融资。资金流向非常复杂,难以监管,导致抵押融资乱象丛生。与乐视一样,大股东贾跃亭通过减持和全部股权质押融资获得100亿元资金,但资金去了哪里却是个谜。不可否认,贾跃亭在美国造车逍遥法外,而国内投资者和机构为贾跃亭买单,损失惨重。就算他们想索赔,也找不到贾跃亭赔偿。此外,一些财务造假严重的公司,大股东和高管也使用了股权质押融资。在财务造假被曝光之前,所有质押股权融资都提前减持套现,然后销声匿迹,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一地鸡毛。因此,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了股权抵押融资,希望降低股权抵押融资的风险。2018年初,证监会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8年修订)》,并于3月12日正式实施。根据这一新规,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单一证券公司和单一资管产品作为融资人接受的单一a股股票质押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0%和15%,单一a股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得超过50%。股权融资没有法律障碍,但在一个监管难以到位、诚信缺失的市场,抵押融资的道德风险不容小觑。不能因为没有法律障碍,就无视道德风险的不断发生,成为某些人中饱私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