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又称“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一年,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因此也被称为“西历”。我国自民国元年开始采用阳历,故又称“国历”;它被称为“新历法”,因为它与中国的旧历法对称。
公历最初是由朱利叶斯·凯撒于公元前46年创立的,所以也被称为儒略历。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下令修订“儒略历”,从而成为今天的公历,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中国从民国元年开始采用这种历法。
“阴历”又称“太阴历”,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个月,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次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我国在民国年前采用这种历法,与现行历法对称,故又称旧历,又称“阴历”。
历史上有四种农历:秦建海,即现行农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现行农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尚简丑,即现行农历十二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夏,现在的阴历,以的第一天为正月初一。因为现在的农历是夏朝正月采用的阴历,所以又称为“夏历”。
相传中国古代,太上皇家制枝杈,傅制钉历,黄帝致命刮伤制钉历,太昊定正历,颛顼制新历。帝尧家令xi何尊教人时,期三百六十日,四岁为润月所定,与现代略有不同。当夏后氏被授予夏季奖时,它是中国唯一的正朔标准。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相位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即农历的第一个月)计算的历法。其特点是以天象为月长依据,历月平均值接近太阴月(一个太阴月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为方便计算,按农历月30天,农历月29天计算。单月30天,双月29天,一年12个月365天。一年的长度只是日历月份的整数位数,与回归年无关,月份与季节无关。
因为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所以逐渐被淘汰。至于今天,仍有少数伊斯兰国家仍遵循这一历法,这多半与宗教原因有关。
农历,又称阴阳合历,民国以前采用,故又称“旧历”。因为这种历法在中国夏朝被采用,所以也被称为“夏历”。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直到1970年才改名为“农历”。虽然农历和阴历都是以阴历月为基准,但阴历有许多闰月和二十四节气,这样每个历年的长度都等于回归年,具有“阳历”的要素,无疑优于“阴历”。
由于由来已久的民俗,人们常常把农历和阴历混为一谈。现在人们习惯称之为农历的,其实指的是阴历,即夏历或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