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也叫公历,是联合国统一规定的历法。阳历与阴阳相反,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自转计算的日期,基本上是每年365天。全年分为十二个月,其中一、三、五、七、八、十、腊为大月,每个月有三十一天。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是小月,每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还有一天。
农历也叫夏历,也叫农历。是中国古圣先贤根据月亮的变化推算出来的日期。每年的月份不等,闰月有十三个月之多。全年这样的天数可能是390天左右。
从表面上看,农历似乎不科学,正常年份是十二个月,而闰月的年份有十三个月。但这毕竟是古代先民经过长时间观察得出的相对准确的历法。中国农历不仅是记录时间段的工具,而且对指导农民耕种土地也有现实意义。
说到农时日历,我们绕不开二十四节气。比如早在唐朝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阳历。被后人称为小杜的诗人杜牧在七言绝句《清明》中写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省心?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
可见每年清明节前后,天气开始变化,雨水增多,方便农民春耕。即使是现在,每年清明节前后还是阴雨连绵。
阳历和阴历的区别在于估算时间时的参照物不同。阳历是基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阴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旋转推断出来的。但两者都是人们为计时而计算的工具,为人们安排各种工作服务。(原文:2021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