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爱国者,钱学森应该是近代最崇拜的人。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成为力学和核物理的权威,也是现代航空空和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然而,钱学森始终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觉得是时候回到祖国了。美国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后,自然不想放他走,因为钱学森太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技术了。经过客服的种种阻挠,钱学森终于回到了一片废墟中的新中国。从成功指导设计中国第一枚液体探针空导弹发射,到成功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组织领导运载火箭、洲际导弹的研发,到设计制造中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了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标志性贡献。钱学森不仅业务精通,而且视金钱如粪土。上世纪50年代,他慷慨捐助1万元帮助贫困学生。20世纪80年代,他将自己在《论系统工程》中的那份报酬捐献出来作为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项100万港元的科学奖,全部捐赠。他钟情于祖国的西部,习惯于沙漠治理。面对国防部第五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这样强大的官衔,他没有向任何人伸手,而是主动放手。即使美国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并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他仍然被拒之门外,被冷落。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最高的奖励。我不要国外的荣誉。”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曾说:“我是搞科技的,那些大官的待遇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要。”这是我们这一代大科学家的金钱观、权力观、名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