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真正目的是扩张领土。虽然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但发动战争的德国的主观要求却非常相似:土地、资源、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是因为德国的快速工业化,在短时间内超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的主要工业国。于是,德国对当时英法主导的世界秩序越来越不满,最终因欲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早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发动德国统一战争时,就与当时的欧洲霸主法国发生冲突,导致了“普法”战争。这场战争本来是自卫战争,后来变成了侵略战争。法国战败后,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并支付50亿法郎。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德国才真正转变为欧洲工业大国,甚至建立了第二帝国。在国家和人民的野心和野心的膨胀下,终于在20世纪初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大战前期,也就是1914年8月,整个德国人民都欣喜若狂,甚至包括当时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内的德国士兵都异常兴奋。德皇甚至骄傲地宣称,德国各党派的斗争已经结束。他说,“我再也不认识什么党派了,我只认识德国人民。”
他说的话无疑是在告诉当时的德国全体人民:你们伟大的德国已经彻底告别了内斗,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对外,我们准备征服欧洲。战争将很快结束,也许在圣诞节前,我们的成就将传遍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尽管德皇的话没有那么直接,但他们或明或暗地表达了这样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就在这些激动的士兵中,他们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精神种子。
然而,德国人的美好梦想很快遭遇了残酷的现实。起源于欧洲的大战并不像德国所希望的那样顺利。相反,快速闪电战变成了拉锯战和消耗战。战争从欧洲蔓延到全世界,参战国家33个,覆盖五大洲。惨烈的战争催生了飞机、坦克、潜艇、毒气等新式武器。,第一次投入战场。整个一战共有7400万人参加,最终死亡1000多万人,受伤2000万人,直接或间接失踪500万人。
一战爆发后,美国一直处于中立态度,向交战国出售武器装备。在各国看来,美国不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不会攻击其他国家。毕竟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钱买他的武器。但谁能想到,当几方都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和西方国家直接反目成仇。1917年4月6日,以德国潜艇攻击美国商船为借口,对德国发动直接攻击,对国内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工业和武器都处于困难时刻,德国的失败是注定的。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主动投降,同时也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结束。
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就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里种下了。
当时德国战败后与同盟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包括《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奈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塞弗条约》等。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这一系列条约,实际上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但德国现有的利益却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不久之后,1929年西方国家爆发了一场经济大危机,终于为“一战埋下的种子”的生长提供了一切条件。
这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从1929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此后,经济危机并没有真正结束,经济阵痛带来的连锁反应直接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可以说,这次经济危机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成为首相的希特勒为了摆脱英法等国的束缚,于1933年10月宣布退出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1934年8月,希特勒当选国家元首,开启了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
1937年5月,尼维利·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他上台后,全面推行“独断专行”的作风,亲自主持外交事务。为了讨好希特勒的政策,他曾对部下说:“德国重整军备是因为凡尔赛条约关于领土的不公正条款。只有从根本上修改这些条款,欧洲和平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应该承认德国通过自决原则解决奥地利、苏台德区、梅尔迈尔和但泽问题的权利。我希望与德国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
张伯伦的言行进一步鼓舞了德国的士气,但也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1937年11月,希特勒在德国柏林威廉街的总理府召集他的主要军政领导人,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并作出“扩大德国的存在空的重要决定。
希特勒说:德国的政策是以人民的安全、生存和繁衍为目的的,所以有生存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资源匮乏的德国依靠现有的土地养活自己是完全不可行的。只能靠武力解决。就像他之前说的“要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就是要以武力征服来扩大生存空间空”
可见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早就在策划对世界的进攻了!然而,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还在讨好希特勒,却不知“养虎为患”的道理。但由于泽泽被英法割去波兰作为出海口,德国将此视为自己的心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首先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名义上是抢占自己的丹泽出海口。
德国的这一举动彻底惊醒了英法等西方国家。说到底是为了用武力夺取自己的既得利益,威胁这些传统大国的地位。怎么会没有战斗的理由呢?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又从欧洲肆虐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