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县原华镇。他是“好”的一代,他的学名是查·梁勇。
查家是当地有名的世家,人才辈出,使他从小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年轻时,金庸是报社记者、翻译、电影公司编辑、编剧。1948年移居香港后,1955年与梁羽生、陈凡(白碱堂老板)在《大公报》创办《三剑阁》杂文,成为专栏作家。
同年,我第一次打算以“金庸”为笔名,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其中小说《书剑恩仇录》的主人公陈家洛也是浙江海宁人,和金庸先生是同一个故乡。)
从这一年开始,金庸正式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武侠小说创作。
在武侠小说创作期间,金庸于1959年创办《明报》,出版报纸、杂志和书籍。社会影响巨大。
金庸先生的作品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武侠盛世,赢得了无数荣誉。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带走了他匠心独运的武侠画笔,留下了令所有人着迷的广阔江湖。
我们还记得金庸去世那天网络上一夜之间爆发的悲伤和不舍。就像他小说里写的,人生的分离就像白云的聚散,让人叹息。
死亡并没有真正消失,遗忘才是。
金庸先生的作品陪伴了太多人的成长,我们从未忘记,也很难忘记书中主人公“舞剑”的青葱岁月。
王先生注定永远活在世人心中,永垂不朽。
小昭和张无忌在地道里唱着:
“这身体,终究逃不出那一天。一次用过,一次便宜。百岁,七十人难得。岁月匆匆,流水匆匆。”
而金庸先生94岁的时光,本身就是一本太过沉重的书,值得我们在午后煮一壶清茶,在温暖的阳光下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