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一个班就像接手一个团队,学生就是这个团队的成员。
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团队定期交付一个结果,就是学生的数学成绩。
成就的大概率取决于团队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成员的合作方式。
高效的协作使团队能够发挥 角色思考到一个地方,工作到一个地方 效果反而会给团队带来很多内耗。
例如,你给学生布置练习,但有一半的学生开小差。这个时候,你不得不为了纪律而停下来,时间被耗费,进步被迫停滞。
所以,第一节课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帮助学生开始团队合作。说白了就是告诉学生如何高效的一起玩。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
第一个维度是协作的目标。
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假定学生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其实不跟学生交流,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没有目标的学生通常有三种表现:一是遇到有趣的内容就去上学,二是不学不有趣的东西;另一种是有心情就去上学,没心情就不去;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学习,而不是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
有人表示不屑: 有什么好交流的就是老师教的数学好,学生学的数学好! 那是对的一半。对于学生来说,有两个高效的目标,一是学好数学,二是做好数学。
前者是核心要求,后者是实践的结合。
这就像经营一家餐厅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做好吃的,一个是卖的好。
菜做的不好,自然就不好卖。然而,如果食物做得好,就不会卖得好。
有些同学数学考得不好,可能不是因为没学好,而是因为考不上。他们要么是心理调整不够,要么是应试技巧欠缺,要么是在解题过程中没有击中得分点。
如果你知道你想学好数学,学生可以接受一些更有挑战性的知识和一些比较 。无聊 练习。
如果 # 39;知道你想学好数学,学生可以接受一些 沃尔蒂 解题格式也可以接受一些 多余 应试技巧,比如使用草稿纸或者标注关键词。
第二个维度是协作原则。
有了目标,学生要做的就是带着目标去行动,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行动的效率。
同水平的同学,有的人就是比别人效率高。
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无意中遵循了三个原则:主动、努力、诚实。
主动的核心是主动关心自己的成绩。
积极的学生更愿意听取别人的解释,学习困难的任务,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
每次考试,他们都会主动询问成绩。如果他们不满意,他们会焦虑地寻找自己的错误,并试图找出原因。
尽力的核心就是在做任务的时候尽力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努力的学生更愿意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尽力保证自己全力以赴。
有些同学,平时练习的时候比较粗心,就随便写几个答案。老师提醒的时候,他会说: 我知道这道题怎么做。考试的时候我会写流程。放心吧! 当他考试不及格时,老师提醒他会说: 只是没复习而已。到大考的时候我会注意的。放心吧! 你觉得他期末考试真的能正常发挥吗?很难!就像学炒菜一样,平时只是随便炒炒。比赛的时候能炒个满汉全席吗?
坦诚的核心是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去沟通。
团队协作中不可避免的要交流,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不可避免的要沟通。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总有人喜欢 我成功,我失败 即使你的观点明显错了,你也不会承认,直到对方让你开心。
最有效的方法是将 能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作为是否接受一个观点的依据。
有一次,我让学生把错题抄在自己的问题本上,一个学生当场贴了出来: 老师,我可以把题目剪下来贴上吗? 我觉得还可以,就爽快地答应了。
最后有的同学选择剪切粘贴,有的同学还是老老实实抄题目。无论如何,只要解决问题。
第三个维度是协作的方法。
高效的协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
策略是团队合作的基本路径,也就是大家一起玩的基本方式。
典型的例子是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抓老鼠是做一只好猫的策略。
有了明确的策略,每只猫都能找到自己抓老鼠的方法。
如果你坚持让所有的猫都学会装捕鼠器,你可能会让一大批猫浪费了它们的天赋。
同样,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陷入各种各样的学习要求中,学生也很容易做很多无用功。
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是什么?稳步积累,进阶学习。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积累知识点和思路。
前者包括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后者包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积累越多,学生思考越有效率,数学学得越好。
有些同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不愿意花时间去学更多的东西,这就是积累意识的缺失。
如果你能明白学习的本质是积累,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多做题并不是一种损失,而是一种成长。
一个班的学生通常数学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不能玩得太狠,否则后进生就不想玩了;不能太简单,否则前面的同学得不到锻炼。
所以很多时候,分配任务的时候,有的同学会先完成,然后,就发呆,聊天或者干别的。
其实更明智的做法是主动多做一些练习或者做一些难度更大的任务,也就是 高级学习 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学生们会发现解决问题的速度是他们最宝贵的优势,它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完成更多的任务。
;稳步积累 是数学学习的精髓, 高级学习 是 稳步积累 的有效补充。
说完了战略,接下来就是战术了。
战术是团队合作的具体做法,也就是大家一起玩的具体规则。
有些老师喜欢一到就和学生细数各种要求的细节。这种影响是有争议的。
一方面是学生能否一下子胜任这么多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能否有足够的精力有效跟进要求的履行情况。
教学不像作坊生产。只要提前设置好,就能维持理想的生产环境。教学不得不面对更多不确定的情况。
所以,为了制定高效的战术,一个好用的思路就是打造最小可行的产品,让教学先玩,然后快速迭代升级。
就像开始玩电子游戏一样。如果你告诉学生各种技能马上开始,我怕他们玩不出来。不如让他打怪物,做一些小任务,然后不断升级经验。
教学的常规环节,包括上课、作业、小考。
可见三个维度的内容都比较宽泛,很少触及细节。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调整空余地,有助于我们更高效地与学生磨合。这就好比画家画动物,一般都是先画出轮廓,再打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