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亿吨以上。
按照这个定义,目前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我们来看看是哪八个。
水星()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中国古称陈星,八大行星中轨道偏心率最大,小于冥王星。
它每87.968个地球日绕太阳一周,每2.01周自转三周。
金星(♀)
是第二颗,距离太阳0.725天文单位,从近到远的顺序。
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时更近)。
古罗马人称维纳斯,中国古人称之为长庚、祁鸣、太白或太白维纳斯,古希腊神话称之为阿佛洛狄忒。
公转周期是224.71个地球日。
地球( oplus)
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第三。它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西向东自转。
有40到46亿年了,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 mdash mdash月亮,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 mdash mdash地月系统。
它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火星(♂)
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4%。
由于轴向倾斜,自转周期与地球相似,一圈大约是地球的两倍。
橙色外观是表面的赤铁矿(氧化铁)。
中国古书称火星 霍星 在古代西方时代(古罗马),火星被称为 火星神话 十二星座白羊座唯一的守护星,并不是天蝎座的守护星。
木星()
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自转最快的一颗行星,也是从内到外第五颗行星。
它的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的2.5倍。
土星()
距离太阳第六(从近到远)。
其质量和直径仅次于木星,与木星同为气态巨行星。
在古代欧洲(古希腊),土星就是克洛诺斯(古希腊: Kappa rhoόnu; omicron sigmaf;英文:Chronos),中国古代称之为振兴。
天王星()
是太阳系(18.37~20.08天文单位)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大于海王星),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它几乎水平地围绕太阳旋转。
海王星()
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远地点行星。
根据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海王星是第八颗行星,直径第四大,质量第三大。
海王星的亮度只有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