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发高烧时,应该如何紧急处理?

ipod是什么2022-06-26  19

婴幼儿发高烧时,应该如何紧急处理?

今天,就让边肖为您分析一下,当婴儿发高烧时,该如何紧急处理。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近日,宁波热心市民关女士爆料称,有一个社会账号,鼓吹孩子什么病都可以“自愈”。病情越严重,越能自愈。
其中一位李女士,在一岁女儿发烧近40度的情况下,坚持“自愈”。最后,她在家人的要求下被送往医院,避免了悲剧的发生。【/br/】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婴儿突发高烧?

操作方法 01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每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
半夜叫醒孩子吃退烧药是不可取的,除非发烧可能导致抽筋。
不要给孩子盖湿毛巾,但要尽量保持干燥。
尽量给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等。
注意水和电解质的补充,避免尿黄过多。
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意见和建议:退烧要用物理方法。如果发热用药物无效或服药后不到两小时体温超过39℃,也应采用物理方法降温。药物起效退烧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孩子体温突然超过40℃时,应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烧。儿童发烧多由感冒引起。
尽快去看医生。

宝宝发烧,主要是物理降温。
宝宝发烧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如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接种疫苗后发烧、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出牙引起的发烧等。

宝宝生病了,全家人都很担心。
比如怕宝宝发烧!宝宝发烧有轻重缓急。有时候发烧很严重,需要紧急处理。有时,只有轻微的发烧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帮助退烧。
宝宝发烧也有不同的原因,如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接种疫苗后发烧、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出牙引起的发烧等。让我们科学的面对宝宝发烧。

1.接种疫苗后发烧

有些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发烧,这是正常现象。大多是低烧,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宝宝体温在38.5℃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如果发热过高,超过38.5℃,可以吃点退烧药。如有必要,应去医院请医生治疗。

儿童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部位休息15-30分钟。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高烧或其他接种反应,他应该请医生及时治疗。
当天或第二天,大多低烧,一般不需要治疗。【/br/】宝宝体温不超过38.5℃时,原则上不急着用药物降温。

体温正常在36.5-37.5℃之间。
体温在37.6-38.5℃之间视为低烧。多喝水,不要穿太多衣服,也可以吃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但如果体温只有38.5℃以下,最好不要吃退烧药。过早吃退烧药会影响孩子身体免疫力的形成。
孩子一般从5、6个月开始,对母亲的免疫力开始下降,自身免疫力开始形成。
其实如果是普通发烧,也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如果体温在38.5℃以上,就是高烧。这时候你可以给他吃药退烧,或者送他去医院检查。ps:所有儿童用药,一定要注意上面的说明。每一种药都需要注意规定。请不要错过任何一个。

2.宝宝出牙发热怎么办?

牙齿也会发烧。
乳牙萌出前几天,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异常表现,如哭闹、流涎增多、咬手指和硬物、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有的低热,轻度腹泻,局部牙龈可能充血肿胀。

一般来说,上述现象持续3-4天,乳牙突破牙龈萌出。
有些孩子出牙晚,并不代表他们的健康有问题。
刚长出来的乳牙还不能吃,不能给孩子吃硬的,妈妈也不应该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

宝宝出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概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能全部长出20颗乳牙。
牙齿可能会引起发烧、流口水和啃咬。
牙齿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宝宝的饮食结构。家长一定要好好面对宝宝的出牙期。

在出牙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强免疫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宝宝的饮食上下功夫。
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调理体质。
只有健全的免疫系统,才能帮助宝宝抵御致病菌和病毒,远离疾病。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天然食物、蔬菜和水果。另外,不要让宝宝偏食导致营养不良。

3.轮状病毒引起的发烧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引起腹泻。
轮状病毒每年夏、秋、冬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误诊,容易引起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6个月到2岁的婴儿是最易感的群体,大便变稀,呕吐加重,精神不振。
随着腹泻次数的增加,孩子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这种病一般没有特效药治疗,大部分孩子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
但由于婴儿体内水分比例较大,容易出现脱水现象。
因此,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积极补水,应用抗病毒药物,防止脱水或出现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减轻消化道负担,饮食应以淀粉类食物为主,如小米粥、大米粥、面糊等。
腹泻停止后,可以给孩子补充腹泻流失的营养。

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家长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儿童食品要严格控制,餐具、玩具要经常消毒。
吃生冷食物要小心。饭后半小时吃水果为宜。

4.婴儿发烧后出了疹子。

婴儿发烧后的皮疹被称为婴儿急性皮疹。一般中药的疗效会更好。另外,家长要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

急性婴儿疹又称灼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突发性皮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秋两季为多。
儿童急性皮疹的潜伏期约为10-15天。
虽然是传染病,但是安全,不像麻疹、水痘那么普遍,也不太可能出现家庭成员同时患病的情况。

婴儿急性皮疹多发生于6 ~ 18个月的婴儿,常起病突然,体温上升迅速,常为39℃~ 40℃。
早期重症高热患者可伴有惊厥,部分可有轻度流涕、咳嗽、眼睑水肿、结膜炎。
发热期间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发烧三到五天后,体温突然下降。退烧后,孩子全身可能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从胸腹部开始,很快扩散到全身。
此时孩子的烧已经退了,可以安心睡觉了。医学上叫“退热疹”,是儿童急性皮疹的独特表现,不用担心。

宝宝发烧时主要采取物理降温,保持家中空空气流通,保持室温在25℃-27℃之间;另外,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就是解开宝宝的衣服,用温水(37℃)毛巾全身擦一遍;给宝宝多喝水。如果宝宝体温(肛温或耳温)超过38.5℃,可以适度使用退烧水或栓剂。

1.保持家中的空空气流通:如果家中有空调,保持室温在25℃-27℃之间。
可以把宝宝放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或者用电风扇吹来吹去,这样体温会慢慢下降,宝宝会感觉更舒服。
但是如果他们的四肢冰凉,瑟瑟发抖,那就说明他们需要保暖,所以要给他们盖上毯子。
但是家长要记住,宝宝一定不能对着空电风扇降温。

2.温水洗澡:解开宝宝的衣服,用温水(37℃)毛巾擦遍全身,让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释放体内的气体。此外,水蒸气从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身体热量。

3.多喝水:给宝宝多喝水,帮助排汗,防止脱水。【/br/】水有调节温度的作用,可以降低体温,补充宝宝失水。

4.使用退烧药:当宝宝中枢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适度使用退烧水或栓剂。

5.脱太多衣服:如果宝宝四肢、手脚发热,全身冒汗,说明需要散热,可以少穿衣服。

6.使用退热贴:有助于散热,但不建议年龄较小的宝宝使用。由于婴儿不易翻身,冰枕容易造成局部过冷或体温过低。
也可以用退热贴。当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分蒸发后,无需过度冷却即可带走热量。

7.及时送医院治疗: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服用退烧药后,或家长不知如何处理时,应及时送医院,由医生进行治疗。

02

发烧的定义因为测量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体温高于以下温度,就变成发热:肛温:38℃;口腔温度:37.8℃;腋温:37.5℃;背面温度:37.5℃。

儿童低、中、高热的分类

孩子发烧时体温低37.5~38℃,中38~39℃,高39℃以上,超高41℃以上。
一般来说,在体温不超过38℃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确诊之前,不要急于退烧。如果一味的急于退烧,可能会掩盖病情,干扰病情的诊断。
所以,38.5℃以下的孩子发烧要物理降温,比如多喝水,用温水和酒精擦洗,避免用冷酒精直接擦洗。
另外,要减少衣物,帮助散热。

当孩子发烧到38.5℃以上时,需要到医院查找发烧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所以,孩子发烧的时候,不要急着退烧。这是身体抵抗病原体的过程。可以适当用物理方法降温,多喝水,每隔一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应尽快去医院就医。

03

发烧可以吃什么药?

药物有助于退烧。
但是药物只能降低1℃-2℃的热度,而不能将体温降到正常。
发烧时体温会上下波动,很难判断发烧温度是否因药物而降低。
如果孩子睡得很舒服,就不要叫醒他吃药。

通常建议服用两类药物来控制发烧。
分别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天妇罗、阿倍诺、其他品牌);布洛芬(雅威,美林,布洛芬,其他品牌)。

在以下情况下,请联系您的医生:

孩子3-6个月。

孩子有明确的疼痛需要评估,如耳痛或喉咙痛

孩子发烧持续3天以上。

发热症状消失超过24小时后复发。

细菌感染,正在用抗生素治疗,但开始用抗生素后2-3天发烧症状没有消失。

这孩子进浴室洗澡时哭了。

孩子的尿味很重。

04

发烧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是机体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
低烧有益健康。

发烧到什么温度对身体好?只要不超过38.5℃,就没有危害,对身体有好处。

当体温超过37.5℃时,只要让孩子多喝水,采用物理降温即可。
然后物理降温包括用温水擦洗脖子、臂窝、大腿根,但不包括胸部、背部、脚底。
然后就是退热贴,贴在头上或者太阳穴上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随时观察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饮食排便正常,精神状态和平时一样,没有嗜睡等症状,你也不用太担心。
如果孩子太老实,不愿意动,情绪低落,家长就要注意了。
身体可能还有其他的不适,我们肉眼看不到。这时候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体温超过38.5℃就已经是高温了。这时候不仅要身体降温,还要开始吃退烧药。
建议两种退烧药最好交替服用,因为一般退烧药在24小时内使用次数不能超过四次,有时退烧效果不好,这样既可以避免退烧药服用过多的问题,又可以减少单一退烧药的副作用。

40℃以后,容易出现抽搐等危险的不可控因素。所以退烧药在38.5℃吃,防止过热,烧到39℃就来不及了。
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脑损伤,所以温度一定要控制在38.5℃以内。

因为体温过高,容易引起抽搐。当孩子出现抽搐时,不要惊慌。把勺子放在舌头中间,避免咬到舌头。

发烧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盲目做不当处理。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关注我们。

05

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是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体温37.5-38摄氏度为低热,38-39摄氏度为中热,39摄氏度以上为高热。婴幼儿体质较弱,发烧到高热时吃药势在必行,而且很急。
如果高烧持续太久,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都会紊乱。
比如,由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增加了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过度兴奋导致惊厥或过度抑制,导致嗜睡;大便异常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身体抵抗力减弱,并发肺炎等。

根据发热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如果发烧是由感染引起的,应治疗感染;如出现严重发热,应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副作用很大,应作为最后手段使用。【/br/】阿司匹林是最常见的一种,可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加重胃溃疡甚至出血,长期可引起少量消化道出血并因此导致缺铁性贫血;引起血液疾病;对肝脏和肾脏的损害;严重过敏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并发肝肾中毒而死亡。
六个月以下的孩子,由于肝肾发育不完善,避免服药。夏天可以降低室温,脱去过多的衣服,保证宝宝处于阴凉通风的环境中。洗个热水澡,稀释酒精等。酌情而定。【/br/】无论用什么方法,家长都要观察宝宝的活动情况,补充水分,使用退烧药,避免退烧过快、过量,造成虚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778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