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意思是什么
01
纸上谈兵。
比喻空谈理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纸上谈兵出自司马迁《史记 middot《廉颇列传》中的典故发生在公元前262年。
02
文言文:
赵括小时候学过孙子兵法,他说天下人对此无能为力。
要品味父亲奢谈军务,奢不能难,也不好。
被围的母亲问她为什么奢侈,说: 兵者,死也,并括于易言。
使赵不包括,即已;如果会的话,那破赵军也包括在内!
赵括不仅代替了廉颇,而且更加内敛,所以很容易设置武官。【/br/】秦将闻其徒然,踏足奇兵,佯输,断其粮道,将其军分割为二,使兵离心。
40多天后,军队饥肠辘辘,赵括激战,秦军开枪打死了赵括。
包括军队大败,几十万人投降秦国,秦国得知坑。
03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军事,认为天下无人能敌。
有一次和父亲赵奢谈军事。赵她打不过他,但他没有表扬他。
赵括妈妈问赵奢为什么。赵奢说: 战争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赵括讨论的太轻了。
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如果他一定要当将军,一定会让赵军吃败仗。
;
赵括换了廉颇之后,就把军法全部改了,还轻率地任命军官。
秦国的大将听说后,指挥奇兵,佯装败退,切断赵国的粮道,将赵国一分为二,赵国军心无法统一。
被困40多天后,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作战,秦军一箭射中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赵国军队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都活埋了。
04
相关人士
赵括(?——260年前),嬴姓赵,先名括。
战国时期,赵国人是赵国名将马福君赵奢的儿子。
赵括熟悉兵法,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变通。
在第七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和秦互相背叛,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