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是怎么形成的?
01
积雨云形成过程中,有的云带正电,有的云带负电。
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不同的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突破空气体,开始自由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quot。
云地先导放电从云到地逐渐跳跃式发展,到达地面时会产生一个从地面到云团的反向传导主放电。
在主放电阶段,由于相反电荷的强烈中和作用,会产生较大的雷电流,随后产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形成雷电。
闪电是一种伴随着闪电和雷声的壮观而又有些吓人的放电现象。
闪电通常出现在对流性较强的积雨云中,因此经常伴随着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会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积雨云的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km,云的上部往往有冰晶。
冰晶的附着、水滴的破碎和空气体的对流等过程使云产生电荷。
云中的电荷分布比较复杂,但一般来说,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因此,在云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形成了电位差。
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雷电现象。
雷电的平均电流为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
闪电的电压很高,大概1亿到10亿伏。
一次中等雷暴的功率可达1000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放电过程中空气体由于闪电通道内温度突然升高,体积急剧膨胀,产生冲击波,产生强雷电。
当带电的雷云靠近地面上的突起物时,它们之间会发生激烈的放电。
闪电放电的地方会有强烈的闪光和爆炸轰鸣声。
这就是人们对雷电的所见所闻。
亮雷下雨的时候,天上的云有些带正电,有些带负电。两种云相遇时会放电,放出非常明亮的闪电,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周围的空空气迅速受热,膨胀,发出巨大的声响。这是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