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怎么形成的?

文殊菩萨生日2022-06-25  25

雾是怎么形成的? 01

在水分充足、微风和大气稳定的条件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空气冷却到一定程度,那么空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雾。
它和云都是气温下降造成的。雾实际上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春天的二月到四月雾出现得更频繁。
当大气中的能见度因悬浮水汽凝结而小于1km时,气象学将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一、降温;第二,加湿,增加水蒸气含量。
雾的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和烟雾。
雾和云的主要区别是雾接触地面,而云不接触地面。

成因过程

当空气体所含的水蒸气达到最大时,就达到饱和。
而且温度越高,空气体中所能含有的水蒸气就越多。
1立方米空气体,温度为4℃时,最大水蒸气容量为6.36g当温度为20℃时,1立方米空气体中最大水蒸气含量为17.30g.
如果空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多于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体中的微小尘粒结合,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结合,它们会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空气体中的水蒸气超过饱和,凝结成水滴,主要是温度下降造成的。
这就是为什么秋冬季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体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体中的一部分水蒸气就会凝结出来,变成许多小水滴,悬浮在靠近地面的空气体层中,形成雾。
它和云都是气温下降造成的。雾实际上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体可以容纳更多的水汽。
但是到了晚上,气温下降,空气体中水蒸气的容量就减少了。因此,一些水蒸气会凝结成雾。
尤其是秋冬季节,由于夜晚长,无冯云的几率大,地面散热比夏季快,导致地面温度急剧下降,使得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汽空容易在午夜到早晨达到饱和,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
秋冬清晨气温最低的时候,雾最浓。
在接近地面的气体层中由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空。
雾出现时,水平能见度显著下降。
一般水平可视距离小于1000m的雾称为雾;从1000米到10000米都能看到的雾叫轻雾。

雾中的水滴称为水滴,其半径多为2 ~ 15微米。
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滴的体积之和空称为含水量,雾的含水量一般为0.1 ~ 1g/m3。温度高于0℃的雾称为暖雾;低于0℃但仍由水滴组成的冷雾;温度极低时,水蒸气直接凝结成冰晶,称为冰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548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