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CCID百强县榜单中,东部地区71席,中部地区19席,西部地区7席,东北地区3席。
前十排名: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晋江、长沙、慈溪、宜兴、太仓、龙口。
7月19日,由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和 县域经济100强名单(2019) ;正式发布。
这是县域经济研究最权威的榜单之一,也往往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的重要参考榜单。
报告公布的2019百强县名单显示,百强县用不到全国2%的土地和7%的人口创造了25%的县域GDP和10%的全国GDP;30个县进入千亿方阵。
百强县的区域分布格局极不平衡。
百强县东部占71席,中部占19席,西部占7席,东北占3席。
一是百强县分布不均衡较为突出。
2019年百强县依然呈现东、西、少的分布趋势。
东部地区稳中有降,约占70% (71席);中部地区逐渐上升,约占20% (19席);西部地区保持稳定,约8席;东北开始反弹增长,年均增加1个席位。
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县域明显强于其他地区,发展优势明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东方
迪咨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指出,今年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入榜数量一直稳中有降。
长三角地区县域仍位列百强县,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区域协调等方面引领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榜单中总人数的减少是因为其他地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东部县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地
中部地区的参赛作品逐渐增多。
中部经济总量占全国20%左右,和百强县基本持平。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尤其是河南、湖北两省。
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将带动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该国的西部
西部地区在榜单中的数量保持稳定。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稳步发展,上榜人数稳定在8人左右。
随着我国产业转移、区域协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广大的西部县域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
二是GDP超过1000亿元的百强县达到30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百强县有30个GDP超过1000亿元,其中5个GDP超过2000亿元。
30个千亿级县近90%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县与县之间最高GDP差距近4倍。
百强县整体发展具有明显的引领效应,GDP近一半由前30强县贡献。
30强GDP增速高于重点省份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30强进出口贸易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除部分指标略低于广东外,均高于其他重点省份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百强县GDP总量从2016年的8.2万亿增长到2018年的9.6万亿,增长近17%。
报告认为,这种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百强县实现了从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 粗放增长 ,要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集约型增长 快速转型,充分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色,在技术、管理体制、人力资本、规模报酬、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全面提升了百强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马承恩指出,百强县以不到全国2%的土地和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十分之一的GDP,而以不到所有县3%的土地和11%的人口,创造了全县约四分之一的GDP。
百强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比全国高56%、12%、61%和72%,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三是百强县吸引人口和资本的能力显著提升。
百强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与山东省相当,但低于同期其他重点省份,说明县域经济在吸引资金方面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与部分省份仍有差距。
通过对东部主要县的分析发现,排名越高,人口密度越高,人口的集聚能力越强。
因此,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吸引集中的人口,尤其是高素质的人口,将是影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百强县中,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超过100%的有7个县,54个县在50%至100%之间,说明在当前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县来说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对于那些固定资产投资相对饱和、增长缓慢的县域来说,转变发展动力,依靠消费和服务业来推动经济发展是必要和迫切的。
四。百强县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是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占5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
百强县二、三产业年均增速高于同期重点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报告认为,这说明百强县的产业规模在不断增加,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有助于未来百强县城镇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和科技创新活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