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笼效应”是什么意思?
01
鸟笼效应 意味着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相关东西。
比如一个人买了一个空鸟笼养在家里,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再买一只鸟用这个鸟笼来养,而不是扔掉,也就是说这个人反而被这个鸟笼疏远了,成了这个鸟笼的俘虏。
鸟笼效应是一种著名的心理现象,也被称为 鸟笼逻辑 ,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的。
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朋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起从哈佛大学退休。
有一天,两个人打赌。
詹姆斯说: 我一定会让你很快拥有一只鸟。
;卡尔森不这么认为: 我不信!因为我从来没想过养鸟。
;几天后,在卡尔森生日那天,詹姆斯送了一份礼物 mdash mdash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 我只把它当作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不用麻烦了。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到办公桌上摆着的鸟笼,几乎都会问一句: 教授,你的鸟什么时候死的? 卡尔森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没有养过鸟。
;但这种回答,往往换来的是嘉宾们迷茫和不信任的眼神。
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 鸟笼效应 成功了。
其实,在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往往都是先在心里挂一个笼子,然后又忍不住往里面装东西。
原因是这样的:即使这个主人对空鸟笼长期不舒服,但每一个来访的客人都会惊讶地问他这个空鸟笼怎么了,或者看着空鸟笼表情怪异,每次都是这样。
最后,他不想忍受每次都得解释的麻烦。他扔掉了鸟笼,或者买了一只鸟来搭配。
经济学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会有空鸟笼容易得多。
就算没人问,或者没必要解释, 鸟笼效应 也会对人造成一种主动买鸟配笼的心理压力。
鸟笼效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则。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相关东西。
就像詹姆斯家里有一个空鸟笼,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为了使用这个鸟笼而再买一只鸟来养,而不是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