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资制度的设计包括七个程序:薪酬原则和政策的制定、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工作评价、工资结构设计、工资调查和数据收集、工资定级和工资确定、工资制度的实施控制和调整。
工资制度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工资支付、工资形式、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换算、定级、升级的制度。
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此外,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旧中国有合同工、卫生员等制度。
中国的工资制度采用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工资加奖励等形式。
基本工资制度的设计由七个程序组成:第一步:组织制定薪酬原则和政策;第二步: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第三步:工作评估;第四步:薪酬结构设计;第五步:工资调查和数据收集;第六步:定级定薪;第七步: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和调整。
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按照劳动合同或国家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
又称标准工资。
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
基本工资,即劳动者所挣工资数额的基本组成部分。
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与工资额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相对稳定。
具体来说,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职位、能力和价值核定的工资,是员工工作稳定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障。
对于同一个职位,工资可以根据能力分不同的档次。
中国现行的工资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工资等级制度。
是指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繁重程度、风险程度、准确度等因素对各类工作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它是其他工资制度的基础,也叫基本工资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在劳动力素质方面反映劳动力差异。
2.工资调整制度。
工资调整制度是对工资等级制度的补充。
其主要内容包括考核晋升、自动加薪、考核定级、工资标准提高。
使工资制度在变革中趋于均衡合理。
3.工资支付制度。
指一种计算支付雇员工资的相关原则、标准和具体立法的系统。
主要包括支付原则、各类人员的工资待遇、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待遇等。
4.工资基金管理制度。
工资基金是指雇主从其业务或利润中提取的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那部分基金。
一般来说,工资基金管理是指国家规定的一系列工资基金审批程序和监督措施,地方单位对工资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审计等行政管理活动。
目前我国企业实行的基本工资制度主要有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和岗位技能工资制。
我国的工资制度是国家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制定的劳动报酬制度,体现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和分配原则。
在中国等级工资制度的基础上,采用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工资加奖励和津贴。
工资制度要随着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劳动组织和劳动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