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湖北仙桃市的“母亲城”,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曾遭日军轰炸


荆楚大地,江汉平原,自古 历史 深厚,文化灿烂,拥有诸多 历史 古城、古镇。湖北之旅,第二座城市就是距离武汉不远的仙桃市,古称“沔阳”。

它北依汉水,南靠长江,东临武汉,拥有一座具有1500多年 历史 的沔阳古城(简称“沔城”)。

仙桃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沔城则是仙桃的“母亲城”。沔城,此处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长江、汉水交汇的冲积三角洲位置,这里不仅是 历史 文化深厚,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许多景点因小众而冷门,但环境清幽。

从南北朝西魏至建国初期,沔城一直是郡、道、府、州、县的治地,为昔日沔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昔日沔阳”就是指今天的仙桃市。1986年,沔阳撤县建市,改名为仙桃,一个千年用名就此作古。

我一开始总将仙桃说成“桃仙”,以至于沔城之旅,闹了不少笑话。但当得知,仙桃古称“沔阳”,后更名为“仙桃”,实在觉得有些可惜。亦如徽州变成了黄山、汝南变成了驻马店、 陈州变成了周口、常山变成了石家庄……

虽觉可惜,但千年沔城依旧是仙桃的 历史 文化缩影,提及沔城,自然会了解到昔日沔阳。

沔城从西魏起先后16次设郡,城池屡建屡毁。最教人痛心的是,1938年,古称被日军飞机狂轰乱炸;1941年又遭遇一场纵火烧城,自此千年古城变成一片废墟,古老胜迹,付之一炬。

尚存遗址有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陈友谅故居以及数座古庙,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铜器、陶瓷器等。沔城素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石桥、四十八寺庙”之称。

据当地朋友介绍说,在其小时候,沔城内的古寺古庙举目可见,古井、牌坊、石桥步步移景。

如司马桥,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十五年重建,南北向跨沔城古城护城河。它属单拱桥,长20米,宽6米,孔跨6米。桥头立有石狮、石象,桥身用青条石拱券纵联砌置,桥面两侧的石护栏板上有浮雕人物、龙凤图案,阴刻楷书“司马桥”。

如今,它作为沔阳古城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研究古城 历史 的重要依据。此桥依旧是作为人们的生活、出行用途,不论人行步道,还是车辆过桥,它依旧坚固。

城内多个街巷口处都建有牌坊,大多为重建、重修。古寺古庙掩藏街巷深处,若特意寻找,要费点功夫。但往往随走随看,就忽然映入眼帘。

但千年古城抵不过敌人的战火,1938年,日军派出飞机20余架次,轰炸沔城。霎时间,城内城外一片火海,历朝的雕梁画柱,千年的古庙亭阁,几乎都化为灰烬。

能保住的,并保留下的人文古迹并不多见,今天的沔城“古建”大多数为旧址重修,或移址仿建。就连古城老街,也仅剩下几座残破的老房子,有的作为麻将馆,有的作为杂货店,守着房子的多是老人。

一家民族商店十分醒目,它算是今天沔城老街里最古老的建筑了。

历史 的天空下,千年古城遗韵算不上明显,顶着烈日,也完全看不出古城内的 旅游 商业化。过去,沔城的茶馆是一处重要文化阵地,茶馆内有说书、唱小曲、唱围鼓、看皮影戏,十分热闹。茶馆业最兴旺时,城内外有20余家。规模最大,最气派算是城内十字街的刘天宝茶,“茶于天宝者,下里巴人者鲜”,言下之意,即“阳春白雪”者居多。

但经营时间最长的茶馆属有城外下关街的魏家茶馆,有“有茶不类”之说,即雅俗兼顾,不论是文人墨士,还是农工商渔,哪怕是三教九流,馆内人来人往,日夜满座,生意兴隆。

如此可见,沔城的茶文化十分浓郁,人们喝茶在茶杯之间也能喝出大文章来,以盖碗茶 历史 最为悠久。 只可惜,穿梭在街头巷尾中,不论是老街还是当地人所说的“新街”,仍是没有寻找茶馆的踪影。据说,沔城茶馆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十分繁华、盛行。

就连闻名遐迩的沔阳八景现如今也仅存一景:东沼红莲。

这一景,如今也是沔城风光最美、最适合休闲、散步、骑车、游船的地方。这一景,更是看沔城 历史 文化的一隅。 历史 上,沔城建有三座城,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复州城,位于东南方;一座始建于宋床的江北城,位于东北方;一座始建于明初的沔阳城,位于西面。

这三座城于沔城形成三足鼎立之格局,现如今能见到的只有原复州城遗址“断堤口”重建的一座仿古城墙,城高6米,城墙全长350米,城垣绵延南北,呼应东西,巍峨壮观。城东门方是千顷莲花池,另一边则为万亩田园风光。

古老沔城,汉王故里,陈友谅故居是沔城之旅千万不能错过的地方。这是一个汉王故居与道观结合的古建筑群,地处沔城南正街。据记载,这里原来是宋朝时期的一个员外的府第,元顺帝至元三年,易主于陈友谅。陈友谅在起事反元之前,遵从其妻张凤道的意见,按诸葛亮八卦阵形加以改建, 号称“神奇迷宫”,更有“一观十殿”之规模。

陈友谅与夫人张凤道在此居住了14年。

但其故居之所以还融合了一座道观,于此改建并无主要联系。陈友谅死后,朱元璋命内弟马鲁为沔阳知府,授沈友仁为指挥使。为消除陈友谅在沔阳百姓中的影响,沈友仁就将其故居改建成道观,名为“玄妙观”。

清康熙年间,因避圣祖玄烨之讳,曾改名“元妙观”。但在咸丰四年被太平天国义军焚毁,光绪七年重建,1941年又毁于抗战。今日所见的玄妙观(陈友谅故居)是1984年原遗址重建,并用回”玄妙观”一名。”玄妙观”下方的题字“大汉陈友谅故居”是由武汉大学著名教授李国平题写。

玄妙观不大,但松柏苍天,草坪绿地,有假山亭阁、蓬莱仙居,此外还有众多古迹,如陈友谅石刻像、刑锅、青云接武石牌、玉泉井等。

陈友谅作为荆楚大地农民起义领袖,不仅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更是陈汉开国皇帝。但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却被描述成了一个有野心、有阴谋,不得善终的坏形象。

历史上的陈友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陈友谅不甘被徐寿辉压住,他想取代徐寿辉。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

虽然落下了“忘恩负义,叛主弑君”的坏名声,但陈友谅却并不在意,也没意识到“将士皆离心”,反而愈加骄狂,独断专行,在军事上、政治上犯了一系列错误,许多将领对其不信任,纷纷投奔朱元璋。鄱阳湖一战,最终战败被杀。

陈友谅死后,太尉张定边将其遗体运回武昌,安葬于蛇山脚下,并拥立其子陈理为帝。1364年,朱元璋大将廖永忠攻克武昌,陈理投降,大汉政权就此灭亡。

朱元璋曾评价陈友谅,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朕以友谅志骄、士城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可见陈友谅的失败,并非是实力不够,而是对身边之人的残酷、无情。《明史·陈友谅传》,有记载:“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

可比起朱元璋,陈友谅缺乏政治家、军事家的智慧。在游览玄妙观时,遇到几个沔城当地人在谈论陈友谅与朱元璋,其中一人不由感叹,如果陈友谅在权术、智谋等方面十分高明的话,也就没朱元璋什么事情了。

但在沔城人心目中,陈友谅并非完全残暴,更不是金庸小说中所描述得那般夸张。

关于这刑锅,沔城至今流传着这么一首古老的歌谣:“蒸人的甑,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意为陈友谅义军把当时那些酒荒色淫、欺压百姓的官吏,下到这口锅里处死,以解民愤。

可见,底层出身的陈友谅是深感百姓疾苦的,且多年如一日实行仁政安抚百姓,其治下的湖广地区,是当时出了名的民心安乐经济富庶的乐土。哪怕兵败身死,湖广老百姓依旧哀悼敬重。否则朱元璋也不会为了消除他在沔城的影响力,而改其故居为道观。

陈友谅故居,沔阳古城八角楼,司马桥,狄梁公问政处,沔城东岳庙,沔城清真寺,沔城孔圣庙,诸葛亮读书台,沧浪馆(屈原流放遇渔父处),甘露禅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赵朴初题写寺名),沔阳八景(始见于明《嘉靖沔阳志》),东沼红莲,西城古柏,三澨波光,五峰山色,沧浪渔唱,丙穴钓鳅,柳口樵歌,荆楼玩月。

新石器时代遗址

1974年冬,在沙湖镇隔垱湖刘家大坟开挖电排河时,在距地表5米深处,出土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陶器及红烧土、鹿角等,共采集文物标本20多件。1984年冬,张沟镇越舟湖渔场开挖鱼池时,出土石斧、石锛、石凿、砺石、石网坠、穿孔石铲等石器150多件,还有陶罐、陶纺轮、红烧土等,共采集文物标本300多件。两处遗址中均出土含谷壳的红烧土和石网坠,足见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种植水稻和捕鱼的生产活动,为“长江流域也是人类文化发祥地”提供了论据。

屈原沧浪遇渔父

古时,汉江有一支流流经沔阳,名曰沧浪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之时,游经沧浪水,在张沟处遇渔父问渡,颇为伤感,渔父唱了一首《沧浪歌》启发屈原如何面对现实,传为历史佳话。这首《沧浪歌》被《楚辞》收录。唐代中期,为纪念屈原,沔阳先贤们在张沟建了沧浪馆,沧浪馆位于张沟镇通州河北面,现张沟影剧院旁。曾为宗教活动场所。陈友谅曾在此设过武馆,张难先曾在此教学。大革命时期,邓赤中在此设平民夜校。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攻打仙桃时曾在这里驻扎。总之沧浪馆是一个历史底蕴较为深厚的名胜。

郭河楚王五乐台

据《沔阳州志》有记载,原为楚平王游猎云梦泽时休息地,位于排湖南岸。后称陈友谅夫人梳妆台。20世纪80年代,此处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矛、铜簇、铜斧等历史文物,这些东西可能与楚王到此游猎有关。

沔阳古城遗址

位于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镇。该地从西魏起先后16次设郡(府、路、州)治所,历时853年。城池屡建屡毁。明初建沔阳蟹形州城,周长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国27年(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沔阳古城遗址上文化丰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陈友谅故居以及数座古庙;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铜器、陶瓷器等。新修复州城,北靠新型民族工业园,东临红郝垸田园风光;南连沔阳州休闲农庄,西接七里垸千顷生态莲荷风景观赏区。城墙全长350米,城高6米,城垣绵亘南北,呼应东西,巍峨壮观;城楼拔地数十米,雕梁画栋,亮脊飞檐。内有面向全国各地和台湾同胞征集的古现代诗词楹联歌赋及著名的“沔阳八景”油画等,尽收江汉脉气,独揽荆楚风流。

曹场古墓群

位于排湖西岸、通海口镇曹场农场。1984年被发现,范围约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仅见一座大型封土堆,其余多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属东汉砖制,砖上有线条纹,出土有网纹罐、神兽镜、五铢钱、陶器等随葬品。经省博物馆有关专家鉴定,该墓群为汉代古墓群。

陈友谅故居

陈友谅故居位于沔城回族镇东南。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系沔阳渔民之子,称帝于采石矶,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中箭而亡。沔阳州指挥使沈友仁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将其故居改为玄妙观,抗战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1984年群众集资重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四殿三亭,内立陈友谅石刻像,珍藏陈友谅故物——二百公斤的铁釜,有明清石刻碑十余件。

郑场渔泛峰

位于仙桃市西北角,北临汉水的渔泛峰,以她特有的古典气息,宁静地穿行在岁月的隧道之中。在平原的阳光之中,我们依稀从她斑斓的皮影、古老的银杏、明清板房、猪油锅盔等众多繁复的人文景观中,领略她曾经的繁华和顽强的存在。2010年10月18日,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举行授牌仪式,命名郑场渔泛峰为“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这是仙桃继沙湖湿地公园、沔城之后的第三个“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

排湖

距市治仙桃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称百里排湖,为仙桃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历尽沧桑,现有水面13.5平方公里。盛夏时节,湖光潋滟,风清荷香,水珠映日,晶莹闪光,若荡舟湖中,采莲摘菱,执竿垂钓,乐趣无穷,是避暑、游览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谢家湾,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祖籍,遗有陈友谅的丰富传说及举义遗址,如擂鼓台、洗马池、系马桩等。相传附近曾是楚王游猎栖息的五乐台,曾出土青铜予、铭文戈、铜箭镞等战国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汉代古墓群。

沙湖

沙湖省级湿地公园于2007年8月获省林业局批准建立,是典型的内陆湖泊湿地,经专家多方面考察论证,现确认园区内有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0多种省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具有典型的湿地景观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是内陆地区理想的候鸟繁殖区,尤其是园区内野生芦苇林能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拟建立的沙湖湿地公园总面积5万多亩,本着“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将在公园内建设黄金水道、观鸟台、木桥栈道、水上饭庄、农家垂钓、湿地探险等相关景点。沙湖省级湿地公园交通状况良好,即有宜黄高速省级公路仙汉公路,又有仙汉省道,还有东荆河入长江的水路,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距仙桃城区42公里,离武汉市80公里。

革命纪念地

在沔城回族镇有沔阳第一个中共小组诞生地旧址和鄂中特委旧址,在此建有沔阳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城区龙华山巷有贺龙率部攻占仙桃后设红二军团机关旧址;在沙湖镇有红六军军部和沔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军坝址;在柳沟有川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红三军第四医院旧址;在东荆河杨丰段有缅怀1300多名赤卫队烈士纪念水塔,在张沟有藏鹤亭革命烈士纪念碑;在陈场坡场有沔阳著名烈士胡幼松纪念馆及碑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763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