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沉入千岛湖底60年仍保存完好的文渊狮城现在怎么样了?

什么是环比2024-06-08  26

唐朝武德年间,古城狮城因为居于新安江之要塞,徽杭古道之要冲,迅速崛起成为徽杭贸易往来的重镇。这里也成为了遂安文明的发源地,文物渊籔,名人荟萃,自古以来重教化,育人才,硕儒名流、英豪志士,代有人出,古有美誉:文渊狮城。遗憾的是,后来因为要建设新安江水电站,狮城被淹没在了千岛湖底,至今已经超过60年。

曾经的狮城如今成了少数老狮城人记忆里的碎片,对于年轻人,狮城也只是老人口中讲过的故事。曾经的狮城前有婺峰孤飞,后有狮山五踞,城内街道相通,牌坊林立,文人辈出,商业繁华,那是人们记忆里狮城最美好的时代,每日街肆喧嚣、灯火阑珊。

有位七旬老狮城人余年春感到时间紧迫,决定找回狮城的记忆,如果现在不做,那些曾经生活在老狮城的人终将远去,狮城将永远成为记忆。于是他走访六百多位老狮城人,耗时十三年,易稿二十四次,在纸上复原了沉入湖底的狮城古城,被人称为“淳安上河图”。

同年,《中国国家地理》的潜水摄影师也在水下发现了狮城旧址,它沉睡在水下六十年依然保存完好,拍摄的照片一经发布引起了轰动。因为湖水上涨缓慢,所以古城得以保留了当年的模样,从牌坊到城门口的石狮子,与余年春老人所绘全然吻合。水下狮城就在姜家镇水域内。

如今文渊狮城经过耗巨资复制重建,又屹立在了千岛湖畔的淳安县姜家镇。 虽然是一座复制的新城,但也不失古风古韵。白日的古城街巷里百业兴旺,车水马龙,夜色里古城更显厚重,那些曾经的过往如电影回放, 往事一幕幕,重现旧日繁华。

进入文渊狮城,首先要穿过兴文门,这是狮城的五门之一东门。以前狮城并没有城墙,在明正德八年由知县容九霄主持修建,建立之初就是为了抵御侵略,保卫一方平安。这座兴文门就是按照水下古狮城东门兴文门复建而来,还原了那份历史的沧桑,重新拾起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风云往事。

进入狮城后一条主干道就是繁华的东大街和北大街,而街上最瞩目的就是依次排列的七座高大的石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是根据水下原迹复制而来,忠义坊、孝义坊、状元坊、科甲联登坊等,每一座坊都建造精美,上面的雕刻栩栩如生,堪称江南的牌坊实景博物馆。

现在的文渊狮城,不仅是一座仿古城,为了让其“表里如一”,城里还有许多传统文化表演,也为这座有形的古城注入了传统文化的灵魂。醒狮阁下每天上演睦剧《骑竹马》,据说这与朱元璋反元有关,睦剧如今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文渊狮城最高的建筑当属奎文塔了,这座塔狮城外的东部,塔身七层,翼角舒展起翘,颇有江南唐塔那种灵动秀丽的风韵。它面向千岛湖,背依百琴湖,一轮弯月升起,月与塔组成了这狮城最唯美的画面。此时,深秋的微风徐徐吹来,悬于檐角的铜铃,叮当脆响。

夜色里的古城让人恍惚,此时不知身在水下的那座狮城,还是当下的狮城,灯光月影,树影婆娑,青石板街道两旁马头墙、小青瓦,一派古旧的韵味。

这条660米的老街,青石板铺就,两侧小巷纵横交错,一栋栋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墙上张贴了许多老旧的民国海报,还有许多民国风格的店铺,那些招牌和旗帜远远望去,像回到了过往的狮城生活。独自游走在这小巷里,庭院深深, 小巷通幽,虽是重生之城,但在这雾气中,也更显氤氲。 这座素有文献名邦的狮城, 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怕只有在这里, 才能一眼看透它的前世过往。

浙江,杭州。

西子湖的风光,凝聚了所有人对于杭城的想象与记忆。

却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不少长街老巷,藏着浓浓的古镇记忆。

一起来看看杭州最美5大古镇,你曾经去过几个?最喜欢哪个?

余杭,塘栖古镇。这里,不如周庄张扬,不如南浔厚重,不如西塘诗意,不如乌镇浓郁。塘栖,这个离杭州半小时的古镇,却有江南水乡最悠闲的小日子。

曾经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商贾云集之地,明清时富甲一方。当年那个爱玩的乾隆皇帝更是数次来到这里,贪恋此地富庶江南之美景。而今,大运河不再是黄金水道,小镇也是终归得以平静。

微雨淅淅沥沥,倒是与塘栖景致相得益彰。雾蒙蒙之际,水波潋滟,船家烟火,人间倏尔变得温暖。雨水淋湿了白墙黑瓦,屋檐下水连成串,石板路湿滑泛着光,河水倒映着古老的拱桥...

古桥、石板路、老房子,塘栖有着所有江南水乡古镇的影子。虽然不大,却有让吃货惦念的 美食 、明清留下的老房子、当地居民的慢生活…… 走过一座运河古桥,才算走进了杭州喧嚣之外的风景

去塘栖,你一定会去走走那座广济桥的。这座已有数百年岁月的古桥,就像塘栖的魂,有了它才有了古镇的繁华。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广济桥就榜上有名。作为运河遗址中的一部分,走过这座桥的一砖一瓦,都有跨越时光的美。

越过广济桥,往北走上20米,便是浙江老字号“百年汇昌”的门店。这家食品店最早创办于1800年(清嘉庆五年),它所传承的蜜饯制作技艺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塘栖粽子”被评为“杭州名点名小吃”,这些都是塘栖文化遗存的一部分。

而走过广济桥,还可到水北街的所在地,这一条街保罗了小镇上流传百年的传统 美食 。有 法根糕点、门板饭、康乾食府、一煲乡等小食店 。很多老杭州人跑塘栖去,总不忘在水北街上的法根糕点或是朱一堂买些糕点回来,用料足,价格也便宜。

杭州,滨江,西兴古镇。一个低调而大隐于市的古镇,昔日的繁华之地。

西兴古镇, 历史 上曾是两浙门户,交通发达,地势险要,自古为繁华地,老街依江临水,又扼干道要冲,占据交通之利。2500年前,这里为钱塘江古渡,是南北人员往来、东西货物交易的重要“渡津”,设有固陵驿,为越国都城会稽至吴国都城姑苏的必经之地,车马驰奔,舟楫川流,成为“萧山最古老的集市”。西晋时,这里是浙东运河的起点,成为沟通南北、连接两浙的交通枢纽,朝廷官吏、商贾文士往来不绝,东西物资在此吞吐,街市兴旺。历来为“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

灯笼可以说是西兴的特产了,编制灯笼是以前西兴女子的一门手艺,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做灯笼。

所以西兴也叫 灯笼之乡, 在宋朝,西兴手工竹灯名震中华,南宋宫廷所用的灯笼几乎都出自西兴人。据说,当年往来的官吏和客商特别多,而投宿者都需要灯笼照明,所以那时西兴街上除了过塘行以外,最多的就是灯笼店了。 西兴过塘行码头, 是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大运河的一部分。过塘行就是专门替过往客商转运货物的“转运行”,就是 历史 上的“物流中心”。

据《西兴镇志》载: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兴共有过塘行72爿(量词,读音同盘)半,挑夫、船夫、轿夫、牛车夫等从业人员达千人,成为名震江南的货物集散中心。

那时的西兴,旅馆、饭店比比皆是,舟车辐辏,万商云集,鼎盛时西兴曾有过塘行达72家之多,每家有专门的转运货物类型,茶叶的、烟叶的、药材的......

这片河港在 历史 上还是有点名堂的,是浙东运河的一部分。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浙江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 全长239公里,因属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浙东运河也是世界遗产。

城隍庙遗址也在这附近,可是现在只剩些地面的石板遗存了。

不过保存完好的也有,就比如老建筑孙宅里,现在还住着人呢,它边上就是永兴闸遗址,当年连通浙东古运河和钱塘江,不通船,主要用来调节古运河的水位高低和水质,现已失去水闸功能。这些也都是保留到现在相对完整的老宅子了,是西兴以前 “前店后宅” 的典型代表。

确实,古朴的古镇,住在这里也挺幸福的,随便哪里都是风景,真正的一步一景。青石板台阶,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记忆中的江南人家。游客并不多,整个古镇显得格外清闲,散步的老人,在河岸边洗拖把的妇女,让这个古镇变得接地气。

“唐昌一千年地贯徽杭浙皖,首镇两百里水通富春钱塘”,这说的就是千年古镇——河桥。河桥古镇位于临安市的南面,因河多桥多而得名。

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时,有一户汪姓人家为避战乱,从安徽出发,携老扶幼千里辗转流落到了昌化。此时的他们,因一路的奔波早已人困马乏。就在几近末路的时候,发现此地高山环绕,水土肥美,山川秀丽,一片祥和之景,遂决定在此繁衍生息。就这样,一场战乱竟无意间揭开了河桥千年 历史 的开端。

河桥古镇依托的柳溪江,是 徽杭古道 的 水上 延伸,河桥 历史 上曾二度繁荣。依托 三江 水口,因河而兴,因商发达,更有 “小上海 ”和“浙西秦怀”的美誉。河桥因商而聚,因商而散,是 中国 很早的移民古镇,自古就是“百姓百行百店百匠”汇作之地。虽名声显赫的大户不多,但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民风,农事家习,成为 临安 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宝藏。包括浙西抗战纪念馆、河桥农博民俗馆、青楼文化馆等文化场馆的保护和恢复,让风韵河桥锦上添花。

河桥古镇是古时昌化县治所在。明嘉靖年,唐昌即(昌化县)设四镇,河桥因“邑水口形胜商务独冠唐昌”被列为首位,至今镇门上“唐昌首镇”犹可见。

河桥有1300多年的 历史 ,明朝嘉靖年间,这里人口稠密,商贸繁荣,文化昌明,又因为地处 三江 交汇处,所以被称作“唐昌首镇”。有桥必有水,水路通航,古时“河桥一带,几里许,烟火不下千家”,相当一段时间内,河桥地势之显要不言而喻。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河桥再度繁荣,诸多机构在此设节,颇具影响,河桥也是浙西商业集市,有着“小 上海 ”之称。如今虽历经岁月变迁,古迹名胜已不复往日盛景。

河桥老街 是古镇的象征,是古镇文化最直接的反映。 老街 南北长近2000米、宽5米,皆用条石、鹅卵石铺筑。古街两旁有100多家店铺,具有清末民初传统建筑风貌,还留存着当年店铺林立的痕迹……

河桥老街上的店铺也还保留着当年“前店后坊”的风貌,能看到“许益隆”、“积善堂”、“柴志振”、“胡森盛”、“惠元堂”、“昌南警所”、“悦路轿行”等老店。通过这些颇有 历史 味道的排门院墙,还能回味古镇当年的气派与辉煌。

在这里,清末的老楼还在,老街上的太平沟是古镇最具特色的一处景观,水从蒲溪引进,流进家家户户的门前,宽一米,深两米,露在上面的石条与路面平齐,有榫卯,每隔一段设有明井,砌石阶,便于居民取水、淘米、洗衣、消防。

龙门古镇位于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龙门山下,这里 因为是孙权故里而闻名遐迩,也被誉为最为人间烟火的古镇。

古城四面皆山,“龙门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东汉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赞叹不已,古镇也因此得名。

龙门古镇居民大多数都是孙权的后代。 根据留存下来的家谱,从三国吴国初创到民国初期,孙氏已经繁衍了65世,如今在龙门古镇70%以上的人都姓孙,这里自然是孙氏后裔聚居最为集中的地方。

龙门古镇由早先的一个大家庭繁衍出来的,它是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镇外的人进入镇里,如入迷宫。

龙门古镇的规模很大,景色跟一般的江南古镇不太一样,因为古镇位于山区,建筑多采用石块来建造,地面也是鹅卵石铺成的。 古镇上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龙门溪从古镇旁边穿过,古镇中心的砚池景色秀美。

另外古镇中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貌,可以在龙门古镇住一晚上细细体会。

文渊狮城,淳安县千岛湖姜家镇,千年古镇风韵,重现水下千年古城,现为4A景区。文渊狮城是仿照千岛湖水底千年狮城而建,虽叫城,其实是整体徽派风格的古镇,与千岛湖一体,是非常适合休闲度假的古镇。

地面上的文渊狮城,不仅复原了狮城最繁华的东大街、北大街,甚至还在北大街再现了古狮城著名的功德牌坊、贞节牌坊等7座牌坊,对诸多水下古城的建筑细节也进行了复原。

文渊狮城最吸引人的是主街的七座牌坊,忠义坊、父子传芳坊(又名孝义坊)、盱江循良坊、禹门三级坊、科甲联登坊、状元坊、天褒节孝坊(又名王氏贞节坊),已成为江南牌坊文化的实景博物馆,每一座牌坊都有其特有的由来。

文渊狮城,是国内首个非遗生活体验基地,以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民国生活演艺秀、国术表演等一系列民风民俗活动为依托,让游客亲身体验淳安传统的人文风俗。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755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