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出水泡怎么回事?
01
中医的拔罐是通过一种外在的物理方式将体内的毒素强制排出体外的过程。拔罐的本质是皮下皮肤 充水 体内的痰、饮、水、湿、水等病理产物在负压的作用下穿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内,从而形成水疱。
有时拔罐后,除了出血点、瘀血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原因:
1.患者体内的风寒湿毒更为丰富,以湿气最为突出。
水泡也是邪气出门的征兆。
有时候罐壁上出现水滴,也是潮湿的表现。
2.保存罐头需要很长时间。
这个因人而异,也和体质有关。
如果有人离开罐子20-30分钟,就不会有起泡现象。
有的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沫。
所以,一般来说,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在了解患者病情的情况下,时间可以适当放宽。
3.罐子温度高,这只是很小的可能性。
有时候会做闪光罐。如果易拉罐的温度过高,这时候再放易拉罐会增加起泡的可能性。
4.部位的区别,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事,有的部位起泡。
一般规律是背部、侧翼、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太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体内痰湿和饮水的情况。
水泡明显,数量多,颜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为寒湿证;水疱不明显,数量少,颜色淡黄,或浑浊,周围皮肤温度高为湿热证。
在常规的碘和酒精消毒后,可以用注射器刺穿水疱的边缘以抽出水。
然后涂龙胆紫,不用包扎。
万一感染,可以吃抗菌药物。
如果拔罐后出现水泡,且水泡未破,可以用1份盐和2份冷开水冲服。
将盐放入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纱布浸湿,再敷在烧烫伤处,随时更换。
生大黄适量。【/br/】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适量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纱布包裹,每日换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