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哪些城市开通了高铁

专利下载2024-01-06  28

全国共有118座城市开通了高铁。

1、广东省已经开通高铁的城市16座,分别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汕头、江门、肇庆、汕尾、清远、韶关、揭阳、潮州、云浮;还没开通高铁的城市有5座,分别是:湛江、茂名、阳江、河源、梅州。

2、河南省已经开通高铁的城市有13座,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鹤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驻马店、信阳;目前还有开通高铁的5座城市是:濮阳、济源、南阳、周口、平顶山。

3、广西有14个地级市,目前已经通高铁的城市有12个,分别是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来宾市;还没有通高铁的城市有2座,分别是:河池、崇左。高铁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并成为首个开通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4、安徽省内的16座地级市,其中已经有12座地级市通了高铁,分别是:合肥、滁州、蚌埠、六安、宿州、淮南、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黄山;还有4座没开通高铁的城市分别是:亳州、阜阳、淮北、宣城。

5、湖北省12座地级市,目前已经开通高铁的城市达到了11座,分别是:武汉市、十堰市、襄樊市、随州市、孝感市、宜昌市、黄冈市、鄂州市、荆州市、黄石市、咸宁市;至今唯一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只有1座,那就是荆门市。

6、浙江省11座地级市中已经开通高铁的城市有10座,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衢州、金华、丽水;浙江地级市中仅舟山没有开通高铁,其中原因主要是舟山市是群岛,但是,目前舟山已经在规划建设铁路,甬舟铁路,相信不远将来舟山必将开通高铁。

7、湖南省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其中已经开通高铁的城市有10座,分别是:长沙、湘潭、株洲、郴州、衡阳、邵阳、永州、娄底、怀化、岳阳;还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有4座,分别是:益阳、常德、张家界、湘西自治州。

8、山东省17座地级市,目前已经开通高铁的城市有10座,分别是: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泰安、枣庄、德州、威海、济宁;还没有开通高铁的有7座城市,分别为:聊城、菏泽、临沂、日照、东营、滨州、莱芜。

9、福建省有9个地级市,目前已经全部通上高铁,分别是: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和宁德。

10、河北省11座地级市,目前已经开通高铁的城市有8座,分别是: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沧州、邢台、邯郸、秦皇岛;目前还有开通高铁的3座城市是:张家口、承德、衡水。

11、江苏省13座地级市,目前已开通高铁的有8座城市,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徐州、南通、盐城;5座还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淮安、连云港、泰州、宿迁、扬州。

12、江西省有11个地级市,目前已经通高铁的城市有7座,分别是:南昌、上饶、抚州、宜春、萍乡、新余、鹰潭;还没有通高铁的城市有4座,分别是:九江、吉安、赣州、景德镇。

拓展资料

主要优势

1、载客量高。无论是高速公路或机场都会发生挤塞。高速铁路的优点是载客量非常高。

2、耗时少。除最高运行速度外,旅客更关心的是旅行时间。

3、安全性好。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高速铁路问世35年以来,日、德、法三国共运送了50亿人次旅客。

4、正点率高。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

5、舒适方便。座席宽敞舒适,走行性能好,运行非常平稳。减震、隔音,车内很安静。乘坐高速列车旅行几乎无不便之感,无异于愉快的享受。

6、能耗较低。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

(资料来源:高铁——百度百科)

以下信息来自漯河市政府网的市情概况,然后再结合百度百科漯河市就可以了: 

 【面积】 2617平方公里

【人口】 260万

【邮编】 462000

【区号】 0395

【区划】辖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经济开发区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城市建成区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0万人。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增长28%、居全省第2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2.3%,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5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增长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3亿元,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60元,分别增长10.3%和14.9%。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景点2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30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今天的漯河,更是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漯河是一个钟灵毓秀、泛舟轻歌的北方水城。淮河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于一体的沿河美景尽显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5.2%和3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漯河是一个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食品名城。漯河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培育出了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著名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南街村集团、全国首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乐天澳的利集团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全市食品工业年加工生猪1500万头,占全省的23%;年加工转化粮食500万吨,占全省的11%;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市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有8家企业进入全省食品工业50强;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3%。漯河以食品工业发展的卓著成效,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

漯河是一个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改革较早完成转机建制任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22.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62%。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美国杜邦、美国高盛、可口可乐、日本火腿株式会社、中粮集团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韩国乐天、香港华懋和协鑫、台湾旺旺和康师傅、南京雨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漯河都有较大的投资项目,并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漯河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漯河是一个大局稳定、社会和谐的文明城市。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三大国策得到较好落实。依法治市、基础教育、群众体育、残疾人康复、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等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信访工作全省先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公众安全感指数全省第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漯河是全国首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

目前,漯河正处于建省辖市以来的最好时期。全市人民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在新的起点再创新业、再展宏图。“十二五”时期,漯河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重大机遇,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围绕“一区两城一中心”(创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和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发展定位,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573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