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擂茶
首推资阳区消防队斜对角一对夫妻档,三十多岁,丈夫偏胖,戴眼镜,老婆年轻时绝对可以。
这家擂茶是色香味俱全,擂出来的浆白如牛奶,因加了生姜,有淡淡的香味,花生也有选,不用担心吃出怪味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新鲜量又足,一次不会擂太多,一搪瓷茶杯浆,十来杯的量。然后每杯都会放入二分之一的浆,再加炒香的花生、芝麻、白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加入一些细细的生姜末,开水或冰水一冲,搅伴出来,如牛奶般白,稠稠的,水面浮着一层厚厚的花生芝麻,喝一口,爽。
擂茶美容养胃润肤,功效不亚于酸奶,而且是纯天然,纯无任何添加剂,以前公司有个深圳来的财务总监,带她去喝一次后,每天都要我陪她去喝。不可错过,那边有很多家,记住找眼镜那家,才是正宗的,最棒的。
推荐指数:五星
2、蒿子粑粑
这个东东也好吃,但是油炸的
列居榜首的非妇幼保健院门前三轮车的姐妹档莫属。一般有三个人,二个炸、一个做。这家做的蒿子粑粑香、脆、不腻,炸出来后有如油饼,空心,又大又香。有两种口味,圆的是甜的,长的是咸的,个人认为甜的好吃(纯属个人意见)。五毛钱一个(买五元钱送一个,买熟了,常送我两个,哈哈)。
现在鹅洋池中间也有两个炸空心蒿子粑粑的了,看上去和姐妹档的不相上下,但是配方逊一筹,中间那个瘦女人的总感觉太甜,而另一个胖点的女人的蒿子又熟过了头,太烂。
姐妹档在资阳区基本上只有妇幼保健院门前卖,后来在工具厂那边也设了一个点,上了工具厂那个大斜坡的最高处,在工具厂原电影院*场对面的拐弯处,好象是那个大姐开的。
值得一试,但油炸品不宜多吃。
推荐指数:3星
3、泡菜(俗称浸坛子)
好吃的很多家,但综合所有,第八中(原会龙山中学)旁小巷边一老婆婆做得最佳。
泡菜这个东东还要*净,老婆婆家很窄,还是旧式的挂帐子的床,竹凳、小木桌,但特别*净,几乎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推开纱窗门,对门的墙壁放一小桌,上面三、四个透明的**坛,分类泡着不同的蔬菜,通常是白菜邦子、凉薯片、地瓜片、卷心菜丝、黄瓜条、莴苣条,根据季节而定。旁边地上放着二个浅色的塑料盆,用清水泡着*净的小碟和筷子,门的这边有个洗脸架,上面也有一盆清水,专用来洗手。中间一小桌,三四竹椅,专供吃泡菜的。
别家的泡菜水一般都会偏黄色,稍稠,越接近底部水越稠,还可见很多长长的尖尖的红辣椒。婆婆的泡菜坛,从顶到底一般清彻,象隔着**缸看游弋的海鲜般舒服,里面泡的菜一清二楚,不见嚣张的红辣椒,但吃起来,却辣味十足。
婆婆每天都会换酸菜水,泡菜酸度刚刚好,多一分则酸,少一分则生,不愠不火,恰到好处,入口后回味无穷。
泡菜的营养价值不考,无法详说,只知道开胃消食减肥,对身体是绝对有益处的。
位置绝对难找,婆婆家也未挂牌,一张纱门终年虚掩,有心人才会注意红砖墙上用白灰写的“泡菜”二字。记住,第八中学(原会龙中学旁),可走五栋楼通美大的那条大道,也可走会志路橡机家属区转过来,还可走老年病医院旁的小道上去,其他路自己探险。二年多未去吃了,不知婆婆健在否,菩萨保佑婆婆身体健康,回家时还能吃到如此美味。
推荐指数:五星
4、麻辣烫
很多人说步行街脸上有点黑的那对姐妹好吃,不以为然,爱丽丝对面金三角的更不以为然。推荐原电影公司横路上(桌球一条街)一对姑嫂做的。
这家麻辣烫原也在步行街,名流老店旁,后因修步行街,换到电影公司横街上。两人均三十多岁,大的偏胖,主要负责煮麻辣,小的高高,身材适中,主要负责卖擂茶、绿豆沙及煮碗装的。
这家有三个锅,一锅煮蔬菜,一锅煮肉类,还有一锅煮不辣的肉类。都鲜到极点。如果不喜欢吃辣的,特别推荐那个小锅,鲜呀,鲜到骨头里去了。本人最喜欢吃凤爪及火腿,火腿一定要都煮得胖胖的才好吃,凤爪认为熟得刚刚有点烂的最佳。鹌鹑蛋也不错,但一定要变色的。
另一特色是有分开煮的其他食物,如黄瓜、莴苣、白磨菇、卷心菜、地瓜粉、木耳、小麻花等。也有辣与不辣之分,但不管是何种,切莫忘了在煮肉类的麻辣锅内舀一勺汤加入。嘻嘻,煮地瓜粉切记加香菜,好吃得看得见。
蔬菜一元钱一碗,可选一样,也可混合煮,卷心菜一元钱一大串。地瓜粉小碗五毛,大碗一元。
这家妈妈专业在家清洁食物,东西很*净,而且服务态度一流,大锅不是铝制品,是陶土做的,更有利于健康,最重要的是每天必换新汤,五点半之后绝对没有吃的了,永远不担心吃到陈货。
这条路上也多了几家做的,在路口就有两个,味道差好远。姑嫂档租了一个门面,黄色地砖,对面有一家(或二家)较大的美发店,和很多桌球的是一边,但距离较远,她们的旁边也有个桌球桌,只有一个。
提示:麻辣吃多了会上火
推荐指数:四星
5、凉面
有人向我推荐过人民电影院对面的加肉凉面,吃过后觉得般般,认为北大门旁边(8路车停*站)的林十娘凉面为冠。
林十娘一到夏天就是拌凉面机器,老公烫面,杂工收碗,她只有时间加料,收钱,还老排队。
林十娘凉面选料上就先胜一筹,别人都是一般的蓄木场碱水面,而林十娘用的是蓄木场的特制面,留心的食客会发现该面较一般的面薄、窄、颜色淡、筋力也更好。所以林十娘凉面烫熟到刚好,没有硬心,外观也清清爽爽,一根根如米白色的细缎带。她的小磨香麻油也不是从超市买回的,而是从定点的油坊购回。
加料时,除一般调料外,林十娘会加一勺辣萝卜丁,一勺老*妈豆臌,一勺腐乳汤。记得,一定要叫小妹附赠一碟酸泡菜哦,打包的话也要放到面上面,不能忘记!!!泡菜佐凉面,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哈哈,我尝尝黑她两碟,还是堆得高高的两碟,林十娘就会拿眼睛杀我(名米米哦,她心滴血,我心狂笑)。
好象推出了加肉凉面,更爽,味道好极了!
这个东东可海吃,又是零食又当饭,值!
http://www.1yang.net/bbs/dispbbs.asp?boardID=3&ID=2523&page=1
刮凉粉
在桃花仑菜市场附近,出桃花仑小学的第一个拐角,桃花仑粮店旁边有一家卖小吃的店子,有刮凉粉、臭豆腐、凉面等等。做的比较好吃。尤其是刮凉粉,真的不错,还便宜,一块钱一碗。在那里吃东西,我是不讲什么淑女形象的,呵呵。
泡 菜
家乡人一般叫坛子菜或者浸坛子或者浸菜子,意思就是浸酸的菜(瞎猜的),在康复南路活跃着一个专卖泡菜的流动摊点,很专业的,分为黄瓜、红薯、包菜、莴笋等等七八个坛子,老板是一个老头,很有个性。第一次发现他的时候,我很兴奋的和他聊天,夸他的东西好吃。他有些不高兴,好像为我的孤陋寡闻而气愤“你才知道啊!我天天在这里卖浸菜子的。”
另外,在交警大队那,市委的后门斜对面也有一个固定小摊点,卖卖烟、槟榔什么的,也卖浸菜子,味道不错。不知现在有没有。
麻辣烫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一串一串的麻辣烫是我们益阳新开发的特产,素的一毛钱一串,荤的五毛至一块不等。大都在路边拐角处不太显眼的地方,支一两个锅,就算开张了,正儿八百走的平民路线。冬天三五人凑在滚滚开的火锅旁,吃的龇牙咧嘴的,十分惬意!南县人学了过去,却嫌太便宜了赚不了钱,素的涨到两毛钱一串,虽多了一毛钱。却失了益阳麻辣烫的风味。
麻辣烫好吃的地方很多,不胜枚举。我对桃花仑自来水公司斜对面的一个老太太做的麻辣烫情有独钟,口味不算辣的,但老太太很和气,很慈祥,而且做的东西很干净。
东门口的大骨头啊
很好吃的说,留口水啊。现在麻辣小龙虾出来乐吧。还有黑山庙那里有个小店,他自己的做的梅菜煮鱼很不错的。以前喜欢在桃花论外贸那里喝擂茶,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乐,真快,离开益阳的时候还是个小毛丫头,现在回去许多人大呼我老乐。是啊,真的就老乐,以前很不喜欢跟人家说自己是益阳人,也许嫌弃自己的家乡吧。现在会很认真的告诉人家,益阳在哪里,怎么走。高兴的是,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益阳在那里,我还在香港的电视台看到过专门的介绍,是说益阳的竹文化节的。家乡一天一天在进步啊。(
益阳精品小吃导游图 1、擂茶 首推资阳区消防队斜对角一对夫妻档,三十多岁,丈夫偏胖,戴眼镜,老婆年轻时绝对可以。 这家擂茶是色香味俱全,擂出来的浆白如牛奶,因加了生姜,有淡淡的香味,花生也有选,不用担心吃出怪味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新鲜量又足,一次不会擂太多,一搪瓷茶杯浆,十来杯的量。然后每杯都会放入二分之一的浆,再加炒香的花生、芝麻、白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加入一些细细的生姜末,开水或冰水一冲,搅伴出来,如牛奶般白,稠稠的,水面浮着一层厚厚的花生芝麻,喝一口,爽。 擂茶美容养胃润肤,功效不亚于酸奶,而且是纯天然,纯无任何添加剂,以前公司有个深圳来的财务总监,带她去喝一次后,每天都要我陪她去喝。不可错过,那边有很多家,记住找眼镜那家,才是正宗的,最棒的。 推荐指数:五星 2、蒿子粑粑 这个东东也好吃,但是油炸的 列居榜首的非妇幼保健院门前三轮车的姐妹档莫属。一般有三个人,二个炸、一个做。这家做的蒿子粑粑香、脆、不腻,炸出来后有如油饼,空心,又大又香。有两种口味,圆的是甜的,长的是咸的,个人认为甜的好吃(纯属个人意见)。五毛钱一个(买五元钱送一个,买熟了,常送我两个,哈哈)。 现在鹅洋池中间也有两个炸空心蒿子粑粑的了,看上去和姐妹档的不相上下,但是配方逊一筹,中间那个瘦女人的总感觉太甜,而另一个胖点的女人的蒿子又熟过了头,太烂。 姐妹档在资阳区基本上只有妇幼保健院门前卖,后来在工具厂那边也设了一个点,上了工具厂那个大斜坡的最高处,在工具厂原电影院*场对面的拐弯处,好象是那个大姐开的。 值得一试,但油炸品不宜多吃。 推荐指数:3星 3、泡菜(俗称浸坛子) 好吃的很多家,但综合所有,第八中(原会龙山中学)旁小巷边一老婆婆做得最佳。 泡菜这个东东还要*净,老婆婆家很窄,还是旧式的挂帐子的床,竹凳、小木桌,但特别*净,几乎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推开纱窗门,对门的墙壁放一小桌,上面三、四个透明的**坛,分类泡着不同的蔬菜,通常是白菜邦子、凉薯片、地瓜片、卷心菜丝、黄瓜条、莴苣条,根据季节而定。旁边地上放着二个浅色的塑料盆,用清水泡着*净的小碟和筷子,门的这边有个洗脸架,上面也有一盆清水,专用来洗手。中间一小桌,三四竹椅,专供吃泡菜的。 别家的泡菜水一般都会偏黄色,稍稠,越接近底部水越稠,还可见很多长长的尖尖的红辣椒。婆婆的泡菜坛,从顶到底一般清彻,象隔着**缸看游弋的海鲜般舒服,里面泡的菜一清二楚,不见嚣张的红辣椒,但吃起来,却辣味十足。 婆婆每天都会换酸菜水,泡菜酸度刚刚好,多一分则酸,少一分则生,不愠不火,恰到好处,入口后回味无穷。 泡菜的营养价值不考,无法详说,只知道开胃消食减肥,对身体是绝对有益处的。 位置绝对难找,婆婆家也未挂牌,一张纱门终年虚掩,有心人才会注意红砖墙上用白灰写的“泡菜”二字。记住,第八中学(原会龙中学旁),可走五栋楼通美大的那条大道,也可走会志路橡机家属区转过来,还可走老年病医院旁的小道上去,其他路自己探险。二年多未去吃了,不知婆婆健在否,菩萨保佑婆婆身体健康,回家时还能吃到如此美味。 推荐指数:五星 4、麻辣烫 很多人说步行街脸上有点黑的那对姐妹好吃,不以为然,爱丽丝对面金三角的更不以为然。推荐原电影公司横路上(桌球一条街)一对姑嫂做的。 这家麻辣烫原也在步行街,名流老店旁,后因修步行街,换到电影公司横街上。两人均三十多岁,大的偏胖,主要负责煮麻辣,小的高高,身材适中,主要负责卖擂茶、绿豆沙及煮碗装的。 这家有三个锅,一锅煮蔬菜,一锅煮肉类,还有一锅煮不辣的肉类。都鲜到极点。如果不喜欢吃辣的,特别推荐那个小锅,鲜呀,鲜到骨头里去了。本人最喜欢吃凤爪及火腿,火腿一定要都煮得胖胖的才好吃,凤爪认为熟得刚刚有点烂的最佳。鹌鹑蛋也不错,但一定要变色的。 另一特色是有分开煮的其他食物,如黄瓜、莴苣、白磨菇、卷心菜、地瓜粉、木耳、小麻花等。也有辣与不辣之分,但不管是何种,切莫忘了在煮肉类的麻辣锅内舀一勺汤加入。嘻嘻,煮地瓜粉切记加香菜,好吃得看得见。 蔬菜一元钱一碗,可选一样,也可混合煮,卷心菜一元钱一大串。地瓜粉小碗五毛,大碗一元。 这家妈妈专业在家清洁食物,东西很*净,而且服务态度一流,大锅不是铝制品,是陶土做的,更有利于健康,最重要的是每天必换新汤,五点半之后绝对没有吃的了,永远不担心吃到陈货。 这条路上也多了几家做的,在路口就有两个,味道差好远。姑嫂档租了一个门面,黄色地砖,对面有一家(或二家)较大的美发店,和很多桌球的是一边,但距离较远,她们的旁边也有个桌球桌,只有一个。 提示:麻辣吃多了会上火 推荐指数:四星 5、凉面 有人向我推荐过人民电影院对面的加肉凉面,吃过后觉得般般,认为北大门旁边(8路车停*站)的林十娘凉面为冠。 林十娘一到夏天就是拌凉面机器,老公烫面,杂工收碗,她只有时间加料,收钱,还老排队。 林十娘凉面选料上就先胜一筹,别人都是一般的蓄木场碱水面,而林十娘用的是蓄木场的特制面,留心的食客会发现该面较一般的面薄、窄、颜色淡、筋力也更好。所以林十娘凉面烫熟到刚好,没有硬心,外观也清清爽爽,一根根如米白色的细缎带。她的小磨香麻油也不是从超市买回的,而是从定点的油坊购回。 加料时,除一般调料外,林十娘会加一勺辣萝卜丁,一勺老*妈豆臌,一勺腐乳汤。记得,一定要叫小妹附赠一碟酸泡菜哦,打包的话也要放到面上面,不能忘记!!!泡菜佐凉面,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哈哈,我尝尝黑她两碟,还是堆得高高的两碟,林十娘就会拿眼睛杀我(名米米哦,她心滴血,我心狂笑)。 好象推出了加肉凉面,更爽,味道好极了! 这个东东可海吃,又是零食又当饭,值! 刮凉粉 在桃花仑菜市场附近,出桃花仑小学的第一个拐角,桃花仑粮店旁边有一家卖小吃的店子,有刮凉粉、臭豆腐、凉面等等。做的比较好吃。尤其是刮凉粉,真的不错,还便宜,一块钱一碗。在那里吃东西,我是不讲什么淑女形象的,呵呵。 泡菜 家乡人一般叫坛子菜或者浸坛子或者浸菜子,意思就是浸酸的菜(瞎猜的),在康复南路活跃着一个专卖泡菜的流动摊点,很专业的,分为黄瓜、红薯、包菜、莴笋等等七八个坛子,老板是一个老头,很有个性。第一次发现他的时候,我很兴奋的和他聊天,夸他的东西好吃。他有些不高兴,好像为我的孤陋寡闻而气愤“你才知道啊!我天天在这里卖浸菜子的。” 另外,在交警大队那,市委的后门斜对面也有一个固定小摊点,卖卖烟、槟榔什么的,也卖浸菜子,味道不错。不知现在有没有。 麻辣烫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一串一串的麻辣烫是我们益阳新开发的特产,素的一毛钱一串,荤的五毛至一块不等。大都在路边拐角处不太显眼的地方,支一两个锅,就算开张了,正儿八百走的平民路线。冬天三五人凑在滚滚开的火锅旁,吃的龇牙咧嘴的,十分惬意!南县人学了过去,却嫌太便宜了赚不了钱,素的涨到两毛钱一串,虽多了一毛钱。却失了益阳麻辣烫的风味。 麻辣烫好吃的地方很多,不胜枚举。我对桃花仑自来水公司斜对面的一个老太太做的麻辣烫情有独钟,口味不算辣的,但老太太很和气,很慈祥,而且做的东西很干净。 东门口的大骨头啊 很好吃的说,留口水啊。现在麻辣小龙虾出来乐吧。还有黑山庙那里有个小店,他自己的做的梅菜煮鱼很不错的。以前喜欢在桃花论外贸那里喝擂茶,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乐,真快,离开益阳的时候还是个小毛丫头,现在回去许多人大呼我老乐。是啊,真的就老乐,以前很不喜欢跟人家说自己是益阳人,也许嫌弃自己的家乡吧。现在会很认真的告诉人家,益阳在哪里,怎么走。高兴的是,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益阳在那里,我还在香港的电视台看到过专门的介绍,是说益阳的竹文化节的。家乡一天一天在进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