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寺住持妙祥法师,带领一众僧团遵循佛道,上求下化。
大悲寺有如下八项戒律:
一、持不捉金钱戒。出家僧人不允许储备和使用金钱,不接受金钱供养,寺院不设功德箱,禁止放钱。
二、日中一食。僧众每天过午不食,不众别食。
三、行脚乞食。远离乡里,脚行天下,外出游化经行,随缘教化度众。
四、不接外客僧人之礼。
五、一切供养归寺庙住持。由住持根据需要统一分配。
六、三衣钵不离身。三衣必须为坏色。十八种物为僧人行头陀时所必须携带的物品。
七、不化缘,不求人。心不攀缘,方能人心死,道心生。
八、依教奉行。
以上八条清规戒律,是大悲寺修行共住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僧人终身必须遵守的修行准则。
大悲寺是真正的佛教道场,寺庙内有山门、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药师殿、藏经楼、法堂、禅堂、念佛堂、客堂、斋堂、云水堂、僧寮等。道场奉行男女不共住的原则,静心无扰,明心见性。
大悲寺道场慈悲怜悯,天下众生皆平等,寺内使用的鼓,面为人工合成材料,不使用动物皮。道场内均不使用含动物成分的用品、食品,不使用带有动物形象的用品、食品。
来自五湖四海的善男子善女人在这里沐浴佛光,喜闻佛法。
大悲寺没有门票,不搞 旅游 ,寺院没有任何经营买卖行为。经书佛像等法宝免费结缘。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 社会 中,还能有这究竟清凉的一方宝刹,就连佛祖也要拈花微笑。
但愿海城《大悲寺》永远传承佛教精神,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以戒为师,渐趋菩提;永保佛门净地。
大悲古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是一座净土宗修学场所。大悲古寺是净土念佛精进实修居士林,与妙祥僧团的大悲寺并不是同一处所。在距离海城市区南五公里左右的唐王山。寺院所有建筑是法界的再现,表四圣六凡法界。是一所艺术的教学殿堂,愿一切众生闻法得度,转迷为悟,离苦得乐。道场修学分四个区域,有儒家基础教学区,学佛接引区,大众共修念佛区、道场主要依止上净下空老法师教导如法行持,四众持戒严谨,道风纯朴,各种佛事活动、食宿、法宝全部免费。
2002年开始每月初一、十五举行三时系念法会。每次参加人数万人以上。直至2008年四川地震后,应净空老法师呼应,大悲古寺四众同修发心做百期三时系念法会,回向法界众生,化解世界灾难。荷担如来,绍隆佛种,延续佛灯明,唯愿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共建和谐社会,打造人间净土。
因为消防问题,被限期整改才会关闭。大悲古寺历经千载,建筑有所损坏、存在安全隐患、消防设施难以达到如今的消防安全标准等都再所难免,被有关部门按照现行标准下令限期整改,根据大悲古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实际工作需要,成立专项工作组,分别负责遣返僧众、动物及物品搬迁。
大悲寺基本信息及寺院历史
大悲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毛祁镇一山坳中,四面蜿蜒环山,山门前有放生水库,环境清幽,为寂静修行之处。大悲寺,依傍山势,建筑初具规模,已建成山门、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药师殿、藏经楼、法堂、禅堂、念佛堂、客堂、斋堂、云水堂、僧寮等。
大悲寺,建筑主体是以灰色调为主,青砖灰瓦,没有绚丽的色彩,沉稳庄重,为修行而建,体现修行原则。大悲寺原为海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系古刹,原址位于海城市毛祁镇唐王山南坡,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文及史料记载,曾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同治元年等屡经修葺。
光绪八年,周围八屯推五品衔贡生曲泳长为社长,倡议筹得巨款,增修多处建筑,寺院规模空前。清代石碑此后历经战乱,社会跌宕,僧众遭到驱逐,无人住持。后又值文革变故,寺院年久失修,仅有一位年老信众看守。
1993年,为落实宗教政策,满足当地信众需要,以及开采唐王山矽砂矿资源,经鞍山市宗教处(现为宗教局)批复,将大悲寺整体迁移至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村一山坳中(慈沟)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