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民风民俗潮汕土地爷的由来 相传潮汕某村一富户家里死了人,出殡时棺木抬至半山,突然绳子断了,棺木滚了下来。死者家人及送殡亲属都十分惊异。麻绳是新的,又粗又大,为什么会断?后来查出原因,原来是忽略了到伯公庙“报地头’,向土地神报告死人信息。 抬棺木断了绳子归咎于神的惩处,显然是荒谬的。但潮人崇信乡神伯公老爷是冥间的一乡之尊, “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生与死都必须“时辰念给老爷知”却是地方风俗。忽视对神的礼仪而出了祸事,人们也认为是理所当然。 其实,追溯土地神的由来,把“断绳子”的责任推卸到土地神身上是不合理的。古人敬仰土地神,来自对土地的崇拜。因为土地生长五谷,滋长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便从崇拜土地到祭土地神,这是古人“亲地”的自然崇拜。为了酬劳那些对农业生产作出贡献或有功于民的人物,便把他们奉为土地神,加以祀奉。《礼记·祭法》载,传说在三皇五帝时,共工的儿子句龙长年累月辛勤开垦九洲荒地,种植五谷,死后被奉为土地神。也是人类最早的土地神。但早期崇拜的土地神,是抽象化的大地之神,既没有职司,也没建立神庙。大约到汉代,才有朝廷设的后土祠,作为祭祀土地的场所。汉唐之际,土地神才由自然之神衍化为人鬼之神,并有了某某人死后做土地神的说法。 土地神保佑一方水土一方人安宁的职司,宋以后为民间广泛认同,土地神的崇拜也成为全民崇拜了。 在有关传说中,土地神大都是下层人物c土地神是民间俗神,地位低微,不为历代统治者所看重二明太祖取得天下后,取消了土地神的各种封号,只将其视为冥间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庙宇很小,往往在城角村头立一个二三尺高的小庙而已。 土地神潮汕称为土地爷、伯爷、伯公爷、福德老爷等,供奉的神庙也有多种称呼:土地宫、土地庙、伯公庙、福德祠。土地神受到本地民间的普通信奉,连潮州音乐弦诗也有以“福德祠”冠名的。潮汕村落属“全方土地”的神庙村村有之,较大的乡村,村民为了方便祀拜,还设之里巷。土地庙的建构都比较简陋狭小,小平房一间而已,与“关爷宫’(关公庙)、‘妈祖庙”、“三山国王庙”等神庙比较,差之甚远。里巷之间,只有二三尺见方的小土地庙。 潮汕的土地庙供奉的土地神,各地不大相同,有的只有土地公像,有的既有土地公像,又有土地妈像。但汉代朝廷设的“后土祠”,塑的是妇女神像,称“后土娘娘”。有研究者认为, “后土”是由先民社会所祭的地母神演变而采,因为地母神能生五谷,五谷由野生而经人类培植成为人工生产,这个过程是由妇女创造的,具有一种神力。在女性中心的时代,即称地母为后土。 “后”字的原始涵义是母亲育子之意, “土”则为万物之母。 唐宋之际土地神日益神化、人格化,出现了男性土地神。明清时的土地庙已常见土地公与土地妈两尊神像。 潮汕各村供奉的土地神像虽有不同,但南澳全县各村却只供奉土地公,不把土地妈同时供奉。其中有一趣闻:传说昔年台湾有一对土地夫妇,要赶赴南澳办事,来到海滨,碰上一位妇女在啼哭。土地公上前探问缘由,得知那妇女是南澳人,因随丈夫出海遇暴风雨,丈夫坠海身广,她漂到台湾岸边。遭此不幸,台湾又举目无亲,正想寻短见。土地公怜悯她,安慰劝说她,准备赠给她一些钱财。土地妈很不耐烦,责难土地公多管闲事,更反对施济那妇女。土地公一怒之下把钱给那妇女后,独自奔南澳。南澳人获悉此事后,在土地庙里就只安土地公的神像了。 潮人崇信土地神,也觉得土地神较易“疏通”,求家庭吉利、大小平安、六畜兴旺,不需丰厚祭品。土地神似乎对此亦不计较,虽神力有限,但慈善为怀,“有烧香就有保佑”。传说澄海某村有三人同一天前往拜土地爷,-三人都许诺要用猪头大棵答谢神恩。第一位是卖鱼脯的,祈求出太阳可以晒鱼脯;第二位是菜农,求雨水足菜生长快;第三位是渔民,求刮大风可以扬帆出海。土地爷觉得三者互!相抵牾,难以三全其美,紧锁双眉。土地妈心机好,立即就想出办法:“夜来落雨日来晴,鱼脯会干菜会青;半夜透风船出港,三个猪头到俺家。”看来土地妈似乎有些势利,但能够“食人酒肉赠人福”,亦无可厚非了。 中国的神文化历史悠久,民间信仰神,是从远古原始信仰传承而来的。神庇护人看不见又摸不清,而某些巧合现象一经渲染之后,马上传遍四面八方,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了图吉避凶,寻求思想寄托或心理上的平衡,也随世俗潮流产生对神的信仰与祀奉,这种心态一直延续至今。对一方土地神的祭拜由于宣传破除迷信,现在没有过去那么热闹,但一家一户供奉的地主爷却有增无减。商店开业、建造房屋、某项工程开工,安个土地神位到处皆有。丧葬未全面推行火化时,营造坟墓必有的“配套设施”,是在墓侧设置“土地之神”神碑,同享祭祀,这是潮汕的普遍现象。相信随着科学的昌明,人们信神的观念,将会逐渐淡化。 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以冬至为节日的传统,可以朔源到周代。当时国家即有于此日祭祀神鬼的活动,以求其庇佑国泰民安。到了汉代,冬至正式成为一个节日,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祭,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这个规矩,其后一直沿袭。魏晋以冬至贺仪“亚以岁朝”,并有臣下向天子献鞋袜礼仪,表示迎福践长;唐、宋、元、明、清各朝都以冬至和元旦并重,百官放假数日,并进表朝贺(《东京林华录》、《帝京景物略》等),特别是在南宋,冬至节日气氛比过年更浓,因而有“肥冬瘦年”之说法。由上可见,由汉及清,从官方礼仪来讲,说冬至是“亚岁”,乃至“大过年”,绝非虚话。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周朝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之传统的承袭,因冬至日总在十一月初一前后。此外,也与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观念有关,如蔡邕《独断》中的解释:“冬至,阳气生,君道长,故贺。” 民间的冬至节俗,又要比官方礼仪丰富得多。东汉时,天、地、君、亲、师,都是冬至的供贺对象(《四民月令》)。南北朝时,民间又有了于冬至日食赤小豆以避邪的习俗(《荆楚岁时记》)。唐宋时冬至既与岁首并重,于是穿新衣、办酒席、祀祖先、庆贺往来等,几同过新年一样。明清时,官方仍然维持着“一如元旦”的冬至贺仪,民间却不似过年那样大事操办了,主要集中在祀祖、敬老、尊师这几个项目上发展,由此衍生出裹馄饨、吃汤圆、学校放假、百工停业、慰问老师、相互宴请及全家聚餐等活动,因而相对过年来讲,更富有个性。 在潮汕,冬节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之一。潮汕冬节有很多民俗活动,如祭祖、谢神、扫墓、吃糯米丸等。潮汕冬节丸(南方人称“丸”,北方人叫“圆”。叫法虽不同而义同),分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故名。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 福建人在冬节也要吃糯米丸,《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五载有这种风俗起源的传说: 往时有一樵者,至山樵采,失足坠涧中。涧极深,无人援救,不能出险。且深山路绝人稀,樵者呼救,力竭声嘶,亦无援之者。樵者居涧中,食黄精姜得免饿毙。历十余年,遍体生毛,身轻能飞。于是高飞出涧还家。性状全变,家人呼之不应。乃用糯米粉和水成丸,与樵者食。樵者以为黄精姜,食之。渐还本性,家人得以团聚。而自此相沿成习,遂有搓丸之风矣。 这个传说,是在意义寄托的层次上对冬至吃糯米丸的习俗的诠释。潮汕人多从福建迁移而来,冬至吃糯米丸与福建同俗。而潮人通过这种民俗活动,把祈求家人团聚、家族和谐团结的寄托,表现得更为鲜明。冬至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先将糯米舂成米粉末儿晒干。冬至前一天,吃过晚饭后,家中的主妇就开始张罗着把一只大箶(浅沿的筐箩)摆在桌上或地上,用开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团,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放入箶里晾晒。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先盛一大钵祭祖,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汤丸大一岁”。尤其是孩子们最盼吃这碗圆,常是半夜里醒来好几回。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作对似的,老是不亮。其实这是到了冬节前这天,夜的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便开始逐渐变短。 “食了汤丸大一岁”的俗谚来历,王琳乾先生在《说说小阳春与寒冬至》(载1987年第四期《潮人》)说:“人们对此有两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新年长一岁;一说此语出自囚徒,因每年秋天,是杀人的季节,犯死罪的人,都在秋天处决。冬至一到,就可延至明年,所以犯人一食冬节丸,就说又多了一岁了。据旧史料所载:‘后汉盛吉为廷尉,每年至节,狱囚当断,妻夜秉烛,吉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故前人诗有:‘执笔对之泣,哀此击中囚。’冬至一过,就封刀待秋官了。” 潮汕地区,一家人如有在外地工作的,要留一些糯米粉等他(或她)回家时做汤丸吃,以示一家团圆。另外,还要经常留些糯米粉以待客人,客人来了,便煮甜丸敬客。潮汕过洋者众,旧时华侨多在冬天回乡,明年春再出洋。所以留糯米粉以待亲人回乡,也是一种风俗,也取甜蜜团圆之意。在潮汕农村,冬节丸除了食用外,还有个特别的用途,即是在门框、碓臼、炉灶、米缸、犁耙、水车以及猪、鸡、鹅、牛等牲畜身上粘贴二粒糯米丸,祈神保护,祷祝牲畜平安过冬,新年健旺。有些地方还要在水果树上贴上冬节丸,在树干上遍处划破一点点树皮,把丸汤淋在上面,祈望明年果树能贴枝,结的果实象汤圆一样流流滴滴。所有这些,都是昔时小农经济生产者对自然神的崇敬与依赖。关于在门环上贴冬节丸,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有一年冬至,闽南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逃荒者。饥寒交迫,老妇饿死了,只剩下父女两人。父亲向人家讨了一碗冬节丸给女儿吃,但女儿却坚决不吃,要让父亲吃。推来让去,最后父亲流泪说:“女儿,为父不能养活你,眼看你忍饥受饿,不如在这里择一人家嫁了,图一口之食。”女儿也就含泪答应,两人分食了一碗冬节丸后便分手了。后来,女儿嫁了一户好人家,日子过得不错,但她天天思念父亲。到了冬节的时候,更是忧伤万分。她的丈夫问起原因,妻子就详情告知。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方法,在大门环上贴了两颗大大的冬至丸,心里想父亲若看到,定会触景生情,前来找女儿团聚。这样,年复一年,这习俗终于沿袭下来。 在牛角上贴丸,这是对老牛表功,易为人理解,但潮汕还有一种奇特的习俗,就是要用汤丸给老鼠吃,也就是府县志多次提到的“谓之饲耗”一事,却很少人能懂得其中道理。相传,稻谷的种子,是先前住在田里的老鼠从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的。农民为答谢老鼠的辛劳,约定每年收割时,一片土地的路边,总要留下几株稻谷不割,给老鼠食,饲耗是本此而来的。后来因有一个较贪心的人,割稻时一株也不留地割得净尽,使老鼠没东西可吃。它饿着肚皮跑到观音大士那里控诉,说农民忘恩失信。观音大士便叫它搬进农民家中去住,并赐了它一口坚硬的金牙,使它能咬破东西寻食物。从此老鼠就到处为害了。其实,稻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从野生原稻培育出来的,精收细打,颗粒归仓是做得对的,饲老鼠是不应该的,但这毕竟是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而已。冬节潮属有上坟扫墓的习俗。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节和冬节,谓之“挂春纸”和“挂冬纸”。一般情况下,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挂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挂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挂冬纸”,原因是冬节气候较为干燥,与暮春莺飞草长、常有纷纷细雨的清明不同,道路易行,也便于上山野餐。冬节扫墓的祭品,普通是五牲或三牲,添以鲜蚶、柑橘等物及粿品。鲜蚶是必要的,意谓取其吉利的意义。拜墓之时,还须拜墓旁的土地爷,即所谓后土之神。祭拜仪式过后,人们就在墓前聚餐。野外的聚餐轻松又热闹,儿童嬉闹,长者举杯闲谈,山野间荡漾着家族的融洽与和谐。祭品中那盘鲜蚶一定要吃完,并把蚶壳撒在墓堆上。潮人把蚶壳称为“蚶壳钱”,撒在坟头,是将它作为冥钱之用。另外,祭品盘中的大鱼,全尾或截分两段的,照例是留给办理饮酌者的家属。所以成为规例,野餐时什么人都不许吃它。如果你不明规例,错吃了,人们会怪你不晓情理。潮人过冬节,还常伴有占卜活动。有以冬至晴雨,预卜年关阴晴的,如民谚说:“冬节乌,年夜酥;冬节红,年夜(湿)。”意思是说,冬节如果有太阳,过年夜就要下雨;反之,则过年夜就天气很好。因冬至无定日,有人也以此推算冬天寒冻的时间,说“冬节在月头,寒冻年夜交;冬至在月中,无冻又无霜;冬节在月尾,寒冻正、二月。”这些民谚,其真实性如何,是需要科学工作者来回答的。另外,也有人用冬节丸来占卜生男或生女。如果这一年有人家娶新媳妇,那么在天亮时祭拜完井神之后,往井里投进一粒汤丸。然后让新娶妇急忙打水,如果能够将这汤丸打上来,那么则预兆生男孩。有人则将放在筛里的汤丸每次取出两粒,一直取到最后,如果剩下一粒,则预兆生男孩。 除夕,亦称“除夜”、“大年夜”、“年三十”,是流行于中国各地的民间传统节日。“除”者,去也,即除旧迎新之义,“夕”者,晚也,指一日将尽之时,“除夕”,即指每年腊月“月穷岁尽之日”的夜晚。这一天,如遇所谓的“大月”,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上,如逢所谓的“小月”,则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夜间。 “除夕”的起源,民间传说与远古方相氏“岁终驱傩”的礼俗有关。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位高大勇猛的武士,名叫方相氏,据说他能祛鬼魅、辟通途,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为了防止野兽侵害死去的妻子的尸体,曾请他在夜间执戟防卫,开道护灵。后来,每年腊月岁暮,人们在举行禳祭的“大傩之仪”时,就请方相氏来主持,由他头蒙熊皮,身穿红衣黑裤,执戈扬盾,率领众多手执桃木大棒的人们,在通衢里巷周围和郊野草莽丛冢四处击打,跳跃呼呵,用以驱赶鬼魅魍魉,开辟通往平安吉祥之途。这种习俗在西周时代还非常流行,只是已经由沿用“方相”为衔名的礼官来主持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岁终驱傩”礼俗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规模宏大的“大傩之仪”,场面越来越小,人们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淡,甚至在民间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则是家家户户在门扇上悬挂驱邪饰物,用以趋吉避祸。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所载:时人“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御凶也”。此后,“除夕”作为岁末年初交替之日的代称,方出现于民间,并逐渐沿袭下来。宋代以后,庆贺“除夕”开始成为一件大事。据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所记:是日,“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先,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自明初朱元璋传旨公卿士庶家,在“除夕”前,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之后,“除夕”在门框上粘贴用大红纸制成的写着吉祥喜庆联语的“春联”,门楣与窗棂上粘贴将吉祥语镌于红纸上的“挂千”(有些地方俗称“吊钱”),家中器物上粘贴写有“福”字的红色“斗方”,就成为民间“除夕”送岁迎年活动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礼仪,直至今日,这种习俗仍在民间风行。 除夕,潮汕人俗称过年夜。除夕和春节相连,风俗内容有别而相联系。潮汕除夕主题是除旧布新,团圆喜庆。主要习俗活动有祭祖、贴春联、围炉、送压岁钱、守岁、辞岁等。除夕节除了祭拜祖宗外,还要祭拜其它神。例如,当家里水缸水桶打满水之后,用竹箶将井口盖住,俗称封井,再供上祭品,拜井公井妈,待新年春节才开井。是日晚,农家除水缸要装满水外,米缸也要填满米,灯火也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祭过祖先后,男人们便动手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于是,家中门户,焕然一新。 春联,潮汕俗称门符。贴在门框两边的,叫对联;贴在门框顶的,是横披;贴在两个门扇上的,称作门目;如果是单扇的小门,则贴上斗方。据《宋史•蜀世家》载:后蜀主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后来春联规定用红丹纸,以墨或金色颜料书写,内容都为吉祥语。从潮汕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来看,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人勤劳拼搏、团结向上、和睦相处的特点,如“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最受人欢迎的春联对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为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所作。明万历刻本《状元图考》有这样一段记载:“(林大钦)自幼聪颖,作文奇宕不群。翁万达一见异之,请招为婿。岳诞日,大钦书联一对贺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语意宏敞,翁曰:‘状元才也。’”果然,后来林大钦年方二十二便中状元。他写的这副寿联后被改为春联,流行全国。在潮汕春联中,常可见到单扇门儿或神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有两层意义:一是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派生机;二是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与北方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潮汕民间除夕除贴春联外,还有贴门神画像之俗。门神的来历久远,相传早在黄帝之时,就以神荼、郁垒为门神。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引《黄帝书》说:上古时,有神荼、郁垒两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一个叫成庆的勇士。班固《汉书•广川王传》载:广川王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西游记》载: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规,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料到魏征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请与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应允。结果那一夜便无事。太宗后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民国以后,潮汕民间的门神,有手执钢鞭的尉迟敬德和手执铁锏的秦叔宝画像;有头戴虎头盔、腰大十围、仗剑怒目的四大天王像;有赵云、薛仁贵等画像。随着社会发展和意识的变化,民间张贴的门神不仅要求免灾避邪,还希望获得功名利禄等。于是便出现了鹿、鹊、宝、蝠、瓶、财神、福禄寿星、和合之类,借物的像与音的美好,以祈迎祥接福。解放以后,潮汕民间除夕所贴门画,一度以英雄人物和庆生产丰收,以兆发财致富为主要内容。 除夕贴门神,不论贴什么样的门神,两个门神要两面相对,才合乎祛邪迎祥的规矩。如果是左右门神错贴了,背面相向,那么这一年就会遇事不利,带来不祥。因此贴门画之时,各家各户的人都小心翼翼地把门神画像贴正、贴好,以祈望新的一年全家男女老幼都有好的运气。每逢除夕,潮汕几乎家家户户还要在门窗或是龛或墙上贴几个用红色写的“福”字。近年来有些人家也仿效北方把“福”字倒贴过来。 贴“福”有何含意呢?“福”字是会意字,甲骨文中表现为两手拜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是古代祭祀的写照。《书•洪范》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老而善终谓之考)。”因此,在新一年来时求得“富贵寿考”齐备是春节贴“福”字的第一个寓意。《说文•示部》说:“福,佑也。”说明“福”字有“保佑”一解。人们想以贴“福”字求得保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古时祭祀要行跪拜之礼,因此,“福”字可释为“拜”。小说《镜花缘》第八十五回:“于是面对戏台,福了一福。”句中的“福”即为“拜”意。为了达到上述贴“福”字的目的,就得对天地鬼神行拜礼。 而倒贴“福”字,则取其福到来之意。关于“福”字倒贴的习俗,我国民间流传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年春节前夕,清朝恭亲王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按惯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仆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一个仆人因不识字,竟将大门上的“福”字倒贴了。恭亲王福晋看了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见事不妙,怕牵涉到自己,慌忙跪在主子面前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恭亲王一听,也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遂赏管家和仆人各五十两银子。自此,倒贴“福”字的习俗从王府传到民间。潮语“倒”与“到”并不谐音,故潮汕地区以往无倒贴“福”字习俗,是改革开放后之后从北方引入的。泰国代购化妆品的几点提示:
(1)尽量选择可以从泰国直邮的店铺,这样可基本杜绝买到国内仿泰化妆品;(2)泰购化妆品店与店之间同款价格差距较大,这与韩妆、日妆及欧美系化妆品真心不同,即使是正品,可能在不同店铺间价格也会有较大的不同,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萌猪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泰国的产品进入国内运输成本的差异上,你懂的;(3)泰妆品牌的包装普通不及日韩品牌来的精致,所以不要对泰妆的包装有过多苛求,另外同款产品不同批次间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差异,这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工艺综合水平有关,可以理解。
1. 蚂蚁哥泰国购 | 本次推荐唯一一家钻级店,实实在在的一家店,特别要推荐一下他家的BeautyBuffet牛奶手工皂,已经卖疯了的节奏。也有其它主流的泰妆品牌及热门单品,价格上经验有促销,所以是较为实惠的。
2. 香泰国际 | 很牛掰的一家泰国化妆品淘宝网购好店,爆款的缔造者,特别是他家的Mistine系列彩妆和泰国正品Mistine Wings粉饼,蝉联淘宝的销量冠军,这与店铺的正品保障和价格是分不开的,想淘Mistine系列彩妆的朋友首选的店。
3. 小V泰国代购 | 主营泰国mistine彩妆、snail white 蜗牛系列和ele面膜,货品较正,萌猪亲自淘过他家的ele面膜,确定是正品无疑。另外他家还偶有韩妆上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喜欢的MM可以同时购入。
4. 泰国美妆正品特卖 | 目前淘宝上较热门的一家泰国代购店,货品不多,其中他家的Mistine4D双头睫毛膏卖的是最好的,也有其它部分热门的泰妆,确定是正品。
5. 7仔泰国 | 挺正的一家店,她家的snail white和ele是卖的最好的,也有其它主流的泰妆品牌,经常有超值和套餐出来,遇到适合的不要犹豫,较为实惠。
6. 可乐泰国馆 | 这家店货品较为齐全,基本涵盖主流的泰国化妆品牌及热门单。萌猪同事小小就是他家的忠实顾客,基本用的都在他家淘了,确实是正品,价格相对也是较为实惠的。
7. 泰国神奇 | 一家专做泰国代购化妆品的老店了,关注多年,评价一直很好。店铺主营泰妆的热门品牌,其中以护理系列最为齐全,支持从泰国原址直邮到你家,较为可信的一家店。
8. 品牌名汇全球代购 | 萌猪较为推荐的一家店,论坛、贴吧上无数MM晒单亲测为正品,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在他家买到假货的,已通过淘宝的金牌卖家的认证。
9. 泰霏总统府海淘护肤品 | ELE睡眠面膜的销量冠军店铺,来自萌猪好友“柒柒月月”的力荐,相较其它店铺,这家店的人气是极旺的,10年开店至今,积聚了一大批忠诚的顾客,据说靠的是店主的诚信。
10. 时名阁泰购 | 本次推荐的最后一家,时名阁泰购也是一家正品的淘宝泰国代购化妆品好店铺,有面部护理、身体护理、彩妆系列及泰国特产等频道的好货,货品基本囊括泰妆中较为知名的品牌,同时还有一些有名的泰国特产也可以代购,在淘美妆的同时,顺便代购点泰国的特产,也是挺好的选择。
1、干果类。
泰国热带水果的国度,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带水果干啦!榴莲干,这是干果类的首选,这里的榴莲干品质上乘,鲜酥、甜而不腻,价格实惠。第二类就是芒果干,都是新鲜芒果的大块果肉,没有过多添加剂,也不是甜的齁人,果肉饱满。还有其余的山竹干、菠萝蜜干都是不错的选择。
2、蜂蜜
泰国蜂蜜天然,热带的植物饱满,采集到的蜂蜜品质更棒,而且不同的花与国内蜂蜜也有不同,老少皆宜。
3、零食
大哥芥末花生,这个是十分受国人欢迎,芥末味很重,当然它也有其他味道,但是这个芥末口味重点推荐。泰国咖啡虽然不算特别出名,但是热带风情总有一股与众不同的风味,价格实惠,可以多带一些作为伴手礼。重要的还是这里的蜂蜜污染少,更加纯净。
4、蜗牛霜
泰国蜗牛霜有名不是一天两天了,口碑胜于一切,使用之后,皮肤细腻光滑,补水效果不错。而且在泰国本地购买价格实惠,比代购的划算不少,有时遇上商场折扣可以多买一些分享给朋友!
5、手工精油皂
泰国的手工皂可谓是遍地开花,哪哪都是精油皂,但是如果是洗脸用的还是建议去商场的正规场所购买,路边的尽管价格划算但是质量还是得不到保障。这里的精油皂都是提炼鲜花,味道和形状多样,选择性很大。有些香味真的是国内没有的。
6、曼谷包
关于常用的衣物就没什么好推荐的了,但是这里的曼谷包还是可以看看,造型设计简单,做工细致,虽然不是大牌制作,但是采用当地品质棉和丝绸,主要是价格便宜,几十块就能搞定一个。
7、木雕
这里的手工木雕工艺品到处可以,可以带上一些大象雕刻或是泰式建筑雕刻,每一座都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留作纪念又带有地域风情。
扩展资料:
禁止携带入境的物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农业部和质检总局1712号公告)规定,共3大类16项动植物及其产品禁止携带和邮寄入境。
如超级宠物爱好者迷恋的活蜥蜴、毒蜘蛛、帝王蝎、蛇、蚂蚁等新型宠物,旅游回国最容易携带的新鲜水果、蔬菜,妈妈们为宝宝购买的即开即食的牛肉泥、鸡肉泥、酸奶等婴儿辅食,逢年过节孝敬长辈的东南亚燕窝、海参、花胶、鱼翅等高档补品。
园艺爱好者海淘的杜鹃花、仙人掌、多肉植物等奇花异草,大学和科研院所引进的菌种、害虫、细胞、土壤、动物标本、转基因生物等研究材料,都禁止邮寄和携带入境。
参考资料:人民网-为何不能携带违禁物品入境(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