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台传说

牛百叶2023-05-29  28

一.关于升仙台的传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故事流传甚广,在我们城固有个村叫升仙村,相传就是唐公昉当年举家升天的地方。

    西汉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桔园有个叫唐公昉的人,时任汉中郡郡吏。因其乐善好施,一心向道,引起了仙人李八百的注意,经过反复考验,唐公昉被收为门下,潜心学道有成,会听鸟语,懂兽言,有转眼可到百里之外的本领。

    郡守知道后想学,可是不论唐公昉怎么教,他总是学不会。郡守认为唐公昉不实心教他,命令手下人捉拿其妻子儿女,想依此威胁唐公昉。唐公昉无奈,只得向师傅李八百求援。李八百赐仙药,让唐公昉及其妻子儿女服下,并用药水涂抹唐公昉家的房屋四壁,家中六畜也舔食了药物残渣。

    顿时,风云骤起,唐公昉携妻子儿女、房屋、六畜白日升天,呈现“鸡鸣天上、狗吠云中”的奇观。唐公昉举家升仙之日,其婿外出,回来不见亲人,伤心不已,坐在左谷水旁哭啼,后改左谷水为婿水,即现在的湑水河。唐公昉举家升天的地方叫升仙谷口,后来谷口建村称升仙村。唐公昉举家升天的传说,也演变成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著名成语典故。

城固桔园距县城17公里,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自这里。据陈显远先生著《汉中碑石》载,汉灵帝熹平至元和年间(168—184),人们为成固(今城固县)“唐公房拔宅升天”建庙、立碑,对这位仙人顶礼谟拜。该碑镌刻着一个神奇而动人的故事。

    其碑文称,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今城固县许家庙有一个名叫唐公房的人,在汉中郡(治西城,今安康)衙做官。一天在城固老家遇到一位修仙得道的真人,他拜这位李八百真人为师,并给师傅送去鲜美的甜瓜品尝,真人感其诚心,让他到婿谷口山上赐给其仙丹。公房服了仙丹后,能辨别鸟兽语言,行走如飞,数百里外郡府转眼即到,乡亲们和郡守都十分惊讶。

    汉中郡守老爷遂跟公房学道,始终不得其法。以为公房留有一手故意不教,欲加害于公房和家人,命手下人去城固捉拿唐妻及子女。唐把这一情况告诉师父,真人说不必惊慌,他有一种仙药服后即可飞天而去,逃离厄运。唐妻留恋房舍及禽畜,仙人又给房屋涂上仙药,全家人和禽畜都服了仙药:“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与俱去”。于是“鸡鸣天空”、“狗吠云中”。这就是该碑记载的唐公房全家“白日升天”和“拔家飞升”的故事。这通有名的汉碑于1970年由城固调往西安,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地理巨著《水经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欧阳文忠集》中,也都载有这个异闻。

    唐公房举家飞升后,当地百姓建“灵寿宫”祭祀唐公房得道全家飞天。该宫后改名为“唐仙观”。据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城固县志》载:“唐仙观,(县)西北二十五里。汉居摄二年名曰:‘灵寿宫’,因唐公房升仙改今名”。又据1994年版《城固县志》载,唐仙观址在今城固县许家庙唐广初级中学内。

城固桔园位于胥水河西岸,是目前我国柑桔栽培的最北界,柑桔面积10多万亩,出产优质柑桔,畅销全国各地。桔园的核心景区所在地叫“升仙村”,也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历史典故发生的地方。

桔园镇“升仙村”青山碧水,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一望无际的万亩柑桔,东有胥水河婉延环绕,西有鸟山松涛阵阵,南有绿树成荫,北有郁郁葱葱。

这里山峦连绵,碧水环绕,风光怡人,万亩连片桔园,橘红橙黄,鲜果飘香。“M”型观光路蜿蜒如带,宛如世外桃源。

桔园景区唐公山片区以唐公山为体,以万亩橘园为景,以升仙文化为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升仙文化景观带。

升仙台传说是唐公房举家升仙之地,以“天圆地方”的建筑形式阐述了道家“天地合一”的思想理念。

你要想“升仙”也不容易,全长517米的升仙大道,由1199步天然石材台阶砌铺而成,不付出力气,不流汗水是到不了山顶“升仙台”的。升仙大道两旁浮雕形态各异,再现美丽神奇的升仙传说。

向正南远处望去,美丽的桔园镇白墙红瓦,炊烟袅袅,好一派富裕农家的美丽景象。

我们今年1月去时,不是橘子收获季节,没有拍到满山偏野果实累累的场景。

二.关于升仙台传说的考证梳理及历史溯源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唯一原生宗教,可谓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由于秦始皇、汉武帝对道教倍加推崇,上行下效,一时间民间衷仙崇道风气甚行,与之并随的神话传说也就广为传播。其后历史传承中,依托此类传说,一些长生不老、升天成仙的典故、成语、谚语相继产生。诸如:“白日飞升”、“羽化登仙”、“霞举飞升”、“拔宅飞升”、“举家升天”、“一人得道,九祖(族)升天”(佛教故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不胜枚举。这些成语故事均以事托仙,情节大同小异,但其中明确出现“鸡犬升天”字眼的仅有“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为数不多的几个典故,影响深远的亦属“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

碑刻神仙故事以东汉《仙人唐公房碑》最早。《仙人唐公房碑》记载:西汉居摄二年(王莽新朝,公元7年),城固邑人唐公昉,当时为汉中郡吏,学道得仙(点化),通晓鸟兽语言,幻影移形,为上司所知,胁迫度之。公房无奈,求助于师,得服真人李八百赐予的灵丹仙药,“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与之俱去”。当公房升天时,女婿出外未归,及婿归,犹闻鸡鸣天上,狗吠云中。此传说后来成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来源。

“公房鸡犬”存世实体理据

“公房鸡犬”故事以碑刻形式存见于城固《仙人唐公房碑》。相传东汉初叶,汉中太守南阳人郭芝根据唐公房“升仙”传说,在城固县北许家庙乡(今桔园镇)观坝村南修建一所仙人“唐仙公房祠”,又名“唐仙观”,以表彰唐公房“灵誉”。东汉末,后人在祠中立碑,即《仙人唐公房碑》。唐公房祠故址即今唐观(唐广)学校所在地。观内原有一碑,是一通历史悠久、盛名卓著的汉碑,圭形、圆额,长方座,高190厘米,宽66厘米,厚17厘米。碑额偏右双行直书篆字:“仙人唐君之碑”,碑文隶书17行,每行31字,正面计500余字。碑额下有一圆孔,名曰“穿”,直径11厘米,为挂祭祀品用。“穿”上有三道弧形漕沟,为碑晕;“穿”下两个石窝,是后人凿坏的。此碑因石含硫磺,砸则嗅臭,当地人称“臭龙碑”。

唐公房碑阴还有文字,隶书15行,每行9到12字不等;题名15人,成固(城固)2人,南郑13人;有职务者称某职某某,无职务者称“处士”某某。

唐公房碑没有写明刊立年月。据考证,此碑立于东汉灵帝(流宏)建宁、熹平、光和之间(公元168—184年)。

唐公房碑保存汉碑早期形制特点,为汉时碑碣隶书,书法“秀雅峻正,隶法成熟”,令人叹为观止,是我国书法史上由篆向隶转折过程的标志物证,实属罕见的汉碑传世珍品(汉碑遗世留今者甚少),故为当今书法界推崇,堪当汉中隶书代表;《仙人唐公房碑》也是汉中道教的重要历史文献。因为发现太迟,又乏名家鼓呼,身价大打折扣,致使未及早发行临摹字帖。人讲天命,物亦如此!

历史变迁中,《仙人唐公房碑》几经徙移。1716年王穆(清代西乡知县)主编《城固县志》寻碑升仙里,遂得复归唐仙观;1970年陕西省博物馆征调,自此流离城固,现陈列西安碑林第三室。

城固与“公房鸡犬”传说相关的实体物证还有:庆山摩崖石刻--“望仙崖”,“小碑林”五门堰数块古碑涉及“公房鸡犬”的铭记(盖碑陋尘蒙,少有关注),以及江西省华林山李八百试度兴元府(汉中郡)唐公房摩崖石刻。

三.城固与“公房鸡犬”相关的地名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城固县志》载:“唐仙观西北二十五里。汉居摄二年名曰灵寿宫,因唐公房升仙改今名”。

公房成仙后,佑婿乡“春夏毋蚊蚋,秋冬鲜繁霜,疠蛊不遐,去其螟蟘,百谷收入”,故地方被冠名“升仙台”、“升仙村”、“升仙里”,以彰显神仙渊源及宣示历史久远。

《仙人唐公房碑》提及的“婿谷口山”、“婿乡”后来演化为升仙口(今升仙台所在地--口山)、许家庙唐观(唐仙观)讹传为唐广;升仙大道、唐公湃(五门堰前身)、望仙桥等城固诸多名胜古迹得名都和“公房鸡犬”相关。

有史可考,城固明确以“升仙”命名地名为:明清时期乡里制、乡坝制之升仙里、升仙口村,升仙坝(注:城固县县级以下区划沿革明代以前无史料供查);1950年5月曾建制升仙乡。几经浮沉,城固“升仙”命名最终降格为村--城固县桔园镇升仙村,至今沿用。

“公房鸡犬”古典文献记载及附属传说故事

   《水经注》载:(婿水)北发听山,山下有穴水,穴水东南流,历平川中,谓之婿乡,水曰婿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城固人也,学道得仙,入云台山,合丹服之,白日升天......公房升仙之日,婿行未还,未获同偕云路,约以此川为居,言无繁霜、蛟、虎之患,其俗以为信然,故号为“婿乡”,故水亦即名焉。百姓为之立庙于其处,刊石立碑表述灵异。

   湑水河是汉江城固段最大支流,古称左谷水,智水,清“会典图”之湑水或胥水。民间传说:唐公房举家拔宅升天,婿独留人间,终日泪落如雨,日久竟汇流成河,悠悠南下注入汉江,即湑水河。

   “公房鸡犬”在城固影响广泛,衍生许多附属故事。传说:老鼠噬坏汉中郡府车乘,唐公房“画地为牢,招鼠诛之”,剖鼠尚见车乘被具残片。西晋张华《博物志》附会说:“鼠有罪,不得一同升天。鼠愧悔,每月把肠子吐出,唤作拖肠鼠、唐鼠”。刘宋刘敬叔《异苑》说:昔仙人唐公房拔宅升天,鸡犬皆去,惟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城固川中有之。唐鼠腹有余物如肠,时污落,亦名易肠鼠。

另外:斗山人服食成精茯苓飞举、放牛娃喝灵药残汤半仙坠地、望仙桥头望飞仙、婿谷子午神风等故事在城固家户熟知,世代传讲,其实均是“公房鸡犬”衍生而出的。

“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对比分析

有一个有趣现象--葛洪《神仙传》对“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均作形廓粗略记载。“公房鸡犬”:入云台山中炼丹,丹成便登仙去。“淮南鸡犬”:刘安合家三百余口,同日升天。鸡犬啄舔剩药,亦得飞升。

民间风物传说跨越时空交集,故事基调雷同不足为奇。“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如出一辙,但追根溯源,“公房鸡犬”应是同类神话传说的创作蓝本。

逻辑分析:仙人唐公房发祥地城固素有神奇桔乡之称,城固县升仙村依山傍水,远离喧嚣,为天然净土,自然多生神仙故事;而汉王朝诸侯国淮南王府处红尘闹市,乃人间名利场所,与超凡脱俗仙人格格不入,神仙传说只能是赝品。

“拔宅升天”之宅应该是平民住所--民宅;鸡犬也是和寻常百姓密切联系一起的家常之物--“公房鸡犬”充满老百姓生活气息,更贴近人间烟火至于唐公房以香甜之瓜博得李八百传道,其妻升天仍留恋家禽、家畜、宅舍而一并带走,都更吻合小民百姓心理。反则,淮南国诸侯王刘安富贵荣华,为尊一方,和家禽家畜俗物联结则未免牵强。

“公房鸡犬”发源于相对封闭的秦巴腹地,在讯息传播困难的古代,能够载入诸多历史文献,在同类故事中绝无仅有,也旁征其影响广泛,曾具强大群众基础,被“淮南鸡犬”借化就不难理解。

无独有偶,万里之遥的江西省奉新县八百洞天神话中也有仙人李八百试度兴元府(汉中郡)唐公房故事,此传说当地华林山一处石洞留存摩崖石刻。

甚而,后来佛教传入中土也借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经禅神,宣导佛法无边。如“一人得道,九祖(族)升天”。

与“公房鸡犬”主人公比较,皇族刘安尊贵为王,名高一时,且编纂《淮南子》“立言”不朽,流誉天下,故“淮南鸡犬”更利于传播;而刘安热衷炼丹,是当时道家领袖级人物,他谋反被诛,招养的文士宾客移花接木将“公房鸡犬”成仙升天故事附会于其身,寄托纪念自然不过。古时往往把哀悼的亲人虚幻为羽化登仙--仙逝、仙游,永志追思!

诚然,“公房鸡犬”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弥漫浓浓农家乡土气息,然地处深僻一隅,缺少和名流联系的人文轶事供予研讨,故影响大受制约,知名度难以持续拔高,慢慢此消彼长,被后来者盖了风头;而“淮南鸡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公房鸡犬”而代之,为世所广知。

综合研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历史典故发源地为汉中市城固县升仙村!

四.考察感悟

“公房鸡犬”初始不过表达人们向往长生不老、超然物外美好祈愿,流传中逐渐引申出嘲贬“举用唯亲”社会歪弊的寓意。一定意义上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今犹不失警示之积极效用!

虚妄之事从来都是由远喻近、借古说今、以无托有。“公房鸡犬”传说地--升仙村鲜有唐姓,既是整个城固也无唐姓望族,唐公房其人其事经不起查证。

当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源出哪里无谓紧要,其留予的政治讽谏倒是值得后世为政审慎思量。这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千古流传的教化价值所在!

后来,人们依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归纳出几个有趣的成语:“白日升天”或“白日飞升”,比喻突然平白升官,而且官位升得很高;“拔宅飞升”或“举家升天”,形象一人当了大官,全家大小都随之得势,享受富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或“一人得道,鸡犬皆仙”,讽刺那些依附权势而升官发财的人。也有人讥笑那些靠裙带关系无真才实学而仕途得意者为“公房鸡犬”。

国家没有承认老子故里在哪里,老子故里还存在争议。

老子故里存在争议。一说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另一说位于安徽省涡阳县郑店村。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同居道家文化发祥地的涡河两岸,两地直线距离不过80公里。其中,太清宫遗址现存有明、清或民国时期修建的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等,其余建筑均为2004年后重建。

对于太清宫的历史,鹿邑的说法与涡阳的介绍大体相同。鹿邑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当时汉桓帝刘志尊老子李耳为道家鼻祖,在其诞生地建“老子庙”以进行祭祀。

老子的飞升之地传说:

鹿邑县明道宫内的老君台,为鹿邑独有的一大景观。老君台,为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

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历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

河南。

鹿邑老君台位于豫皖交界处,是河南的东大门,古称“鸣鹿”、“苦”、“真源”、“仙源”,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李耳)的故里。在老子故里鹿邑县至今还有流传着一段13发炮弹未爆炸之谜,至今无解。

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内的老君台,为鹿邑独有的一大景观。老君台,为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经过历代的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山门下青石台坠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在老君台的下面,有一根白色的方柱,方柱四面分别用多国文字刻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这是一个七十年前侵华日军的炮手,于1997年9月19日,为向鹿邑人民表示忏悔,祝愿全人类和平,特立此谢罪和平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230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