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贵州洞穴现600具棺木,洞内却无异味传出,考古队发现端倪

几内亚首都2023-05-29  34

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景象,令人惊叹不已。

比如 北爱尔兰一个叫做巨人堤道的地方,这里有着数万个黑褐色六角形礁石,高高低低延续了8公里的海岸线,就像是一个 巨大的石头阶梯 。

再或者 骷髅头洞穴,它的构造酷似骷髅的半边脸,整个倒映在水中,好像一个 巨大的骷髅头 。

而今天所要讲述的这个洞穴不在于它的风景、构造等等,而是洞穴内放置的东西。

在2010年,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有一个村子,单看这个名字,如此的唯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叫做 桃花村 。

但是在 村里有一个放满了棺材的 洞穴

二者俨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这个村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在考古人员介入之后,找当地的村民一打听,整个人都呆住了。

“你好,我是一名考古人员,想问一下咱们桃花村是不是有一个堆满了棺木的洞穴?”

“确实有一个,不过也不是只有我们村子有,在 遵义市、铜仁市还有贵阳市和黔南州 都有,分不了 大概10到20个县 。”

毕竟是考古人员,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换做一个平常人,早吓得魂儿都没了。

这些洞中的棺材数量也不一样,最少的是一具,而平坝棺材洞有将近600具之多。

这么看来,很有可能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就像江西龙虎山上的悬棺,属于是 悬棺葬 。

在当地这种下葬方式叫做 岩洞葬 。

都说入土为安,那桃花村为什么是入洞为安呢?

为了知道事情的真相,考古人员对棺材洞进行了发掘。

岩洞藏不属于土葬,因为层层的夯土掩埋棺木。

发掘的过程并不繁复,但是, 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棺材洞的奇特之处远比发掘前想象的只能用 “有过之而无不及” 来形容。

在外人看来,只看得出是一个溶洞,别的就什么也看不出来了,但是,它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个洞穴可是一块 “宝地”

出于对陵寝环境的考虑,人们对墓穴的选择总是格外的谨慎。

不管是 高官大臣们 还是 平平无奇的百姓 ,都会找一个江湖上的 风水先生 来看上一看。

而桃花村的人,请风水先生来看的主要是洞口,看它是不是像狮子。

根据平坝区 文物管理所所长文应峰 描述: “棺材洞的洞口就像是狮子大开口,在原来上山门的两侧还有一副对联。”

对联是这么说的:

金狮舞绣球

刘氏子孙优

意思就是棺材洞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虽说这个洞在桃花村,但是它并不是本村人的专属墓地,是苗族刘氏家族放置棺木的地方。

那为什么洞里葬的都是刘氏子孙呢?

因为这里的主体居民都姓刘,最初的时候,只有一家人,

随着人口的增加,家族就庞大了起来。

家族庞大了,那寨子也就大起来了,分有 新寨、中寨、鹅抱蛋以及桃花 四个村寨。

而且洞里的棺木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 分得井井有条,同一个家族的人会放在一起,比如 最下面的可能是爷爷父亲,上面都是儿子孙子 。

那又为什么非得选择像是狮口那样的洞呢?

当地有句俗语 “葬得狮子口,代代出王侯” 。

由此可见, 狮子在当地是 驱凶辟邪的祥瑞 的象征

文所长说: “刘氏家族把棺材放到这个洞里,就是 保他们子孙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

但是洞里的一个奇怪现象让考古人员感慨不已。

洞中大部分的棺木都是成人用的,但是在旁边的一个区域里,都是一些 儿童棺木 ,而且年代也不一样。

根据形制来看,有的是 宋朝的 ,有的是 明朝的 。

按照摆放规律来看,年代不应该是延续迭代的吗?还有棺木的大小,为什么会有儿童的棺木?

考古人员找当地的老人一问,令他 满脸震惊 。

“前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在洞内会有一些不同时期的儿童的棺木呢?”

“ 因为古代的时候,医疗设施不如现在这么发达,孩子出生的夭折率又高,再加上后天的疾病 。”

如果把这个葬洞比作是了解刘姓先辈的窗口,那这个洞穴里藏有什么宝贝或者什么不为人知的 历史 ?

随着勘探的深入,考古人员发现里面不只是一种棺木,简直是“棺材博物馆”。

根据当地的老人讲:“ 这个洞里原本只有1000具棺木,中途发生了 一场火灾,烧毁了不少 。”

那火灾是怎么来的?

因为有 一些马蜂会在棺木里面筑巢,有些人就会上来讨蜜,用火熏马蜂导致的火灾。

有点可惜了, 要不是因为这场火灾,估计这个洞的 价值远远不止于是棺材 。

这里面棺材的种类使得牢固人员大开眼界 有普棺、方棺、梯形棺、栓棺、船棺、圆木棺六种。

但是随着发掘的深入,由于棺材的 历史 久远,竟然没有一丝的异味传出来。

当地的村民说: “因为他们的祖先生前为人正直善良,所以死后尸体不会发臭。”

暂且不说善良不善良, 人也是由 水 和 蛋白质等有机物组成 的,在 微生物 的作用下,尸体都会腐烂发臭。

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呢?会不会做过尸体的处理?

长沙的马王堆女尸 ,不腐不臭,不就是因为做了特殊处理

“我想问一下咱们当地的习俗会对尸体做一些处理吗?”

“不会的,对尸体动手脚那是对先人的不敬,我们做不出来。”

难道是和死者 生前的特殊习惯 有关?

比如 河北香河的 周凤臣老太太 和陕西西安号称活了160岁的 吴云清老神仙 死后身体腐烂但是不臭。

因为他们 除了 吃斋念佛 ,还喝了 朱砂水 之类的东西

但是根据考察, 寨子里的饮食习惯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既然没有做处理也不是生活习惯导致,那就 把目光放在溶洞本身。

专业人员拿出一测,还真是溶洞的原因。

平坝棺材洞现在还剩有600具棺木,没有异味的原因有四点。

说白了就是洞内干燥通风的环境减少了细菌的滋生。

那当地人为什么选择洞葬而不选择土葬或者火葬呢?

考古人员认为这 可能与贵州的自然条件 有关。

因为贵州当地的地形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占了总面积的七成。

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而且 桃花村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0.05公顷 ,严重低于联合国的标准。

所以啊, 如果再选择土葬的话,那岂不是占地方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溶洞更适合他们居住,死者生前可能也会住在这里。

比如 安顺市的中洞苗寨 至今都 保留着在洞穴中生活的习惯 。

但是随着考察的深入,考古人员发现这里的地势不足以解释洞葬的来源。

考古人员说: “中国人建造房屋 自古以来讲究坐北朝南 ,这样也比较利于 通风采光 ,而 建造陵寝 也是一样的, 同样会采用南北走势 , 逝者通常会头南脚北 ,也就是 头枕山峰 , 脚朝着山脚 。”

再看洞内棺木的摆放,绝大多数都是头西脚东。

他认为“如此特殊的摆放,背后应该会有什么特别的指向。”

比如 在 甘肃的六八图遗址 ,考古队在发掘中也发现了有些陵室棺木的摆放是 东西向的 。

打开墓葬之后,考古队发现了朝向不同的墓,随葬品也是不同的,南北向的墓中有殉狗,而东西方向的就没有。

考古人员推测: 朝向不同的墓葬,应该埋有 两个不同的族群 ,那他们的 来历也就不同 。

桃花村的洞葬会不会也和族群的文化习俗或 历史 有某种关联?

据史料考证, 苗族先民源自蚩尤的“ 九黎”部落 ,生活地点在 黄河流域的下游以及长江流域中游的平原地区 。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现在生活在西南地区

苗族在漫长的 历史 当中,经历过 五次大迁徙 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过 两次大迁徙 的苗族人已经是楚国的主体居民, 但是后来 秦国吞并了楚国,所以不得不进行 第三次迁徙 ,再后来, 到了汉唐和明清时期,又进行了 第四次 和 第五次迁徙

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来到了贵州境内,并且扎根在了易守难攻的大山中。

因为 迁徙年代的不同 ,所以导致了洞中棺木时代的不同。

那朝向的问题又怎么解释?

因为在苗族人迁徙的长河之中,方向都是 由东向西的 。

据此,考古人员推测,苗族的先祖忘却不了东方的故土,是一种乡愁。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地人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比如他们有的也会采取土葬,就把 土葬称为 “下乡” 洞葬称为 “进城”

进城的意思就是下辈子投胎转世可以到城里过更好的生活,

下乡就是在乡下继续生活。

这让我们看到了苗族先人的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后人为延续民族 情感 而做出的努力。

我们希望熠熠生辉的民族瑰宝可以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让大家都认识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

在贵州格凸河景区有这么四位世外高人,他们常年攀爬悬崖峭壁,来去自如,身上却不带任何保护措施,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这里的人都叫他们“蜘蛛人”。

每当游客来观光的时候,能看到他们的攀岩表演,上百米的陡峭悬崖让人不禁汗毛直立,惊悚之余,更加地佩服这四个高手。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背尸人,也叫背棺人。

这背尸体和攀岩绝技有什么关系?这四个人又为何从背尸人成为了攀岩表演者?

要说这背尸人的由来,还要从格凸河的溶洞说起。

贵州的格凸河是国家4A级景区,这里山清水秀,石林岩洞一个不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顺着河流前行,有一个高大的天然溶洞窟,像是一张大口,将整个河流吞噬。

这个洞窟名为溶洞崖,沿河的高度能达到一百多米,有三十多层楼那么高,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溶洞。

据专家说,这个洞窟能够容纳一架客机飞过。

飞机虽然没有试过,但洞窟里经常有燕子出没。每到清晨,洞里就会飞出成群结队的燕子,好不壮观,因此这个洞也叫燕子洞。

然而这个洞窟里并非只有燕子,还有另一群栖息者,“远古的亡魂”。

在燕子洞里面的峭壁上,能够看到许多排列在一起的棺材,有的分散的零零散散,有的堆在一起,像是一块块积木。

而上面的棺木几乎个个都腐蚀严重,从裂开的缝隙里能看到里面的森森白骨。

更有许多棺木因地质变化从崖壁上掉落下来,有的落在河里,有的砸在岸边,与土地融为一体。

这样的奇景有一个名词,叫“悬棺”。

要单说起“悬棺”,或许很多人并不陌生,早在之前,中国各地都发现了“悬棺”的存在,

像四川宜宾的悬棺,以及重庆石柱山的龙河悬棺,然而格凸河的悬棺却与这些都不一样,十分的特殊。

只是因为,这将棺材放在悬崖上的做法,如果不借助工具的话几乎不可能做到。

悬棺的安放有三种,一种是在悬崖上打进两根粗木桩,再将棺材从上面吊着放上去。

一种是在峭壁上凿一个大的方格子,将棺材吊着插进去。

直接放在悬崖上的也有,那需要在峭壁上修一个栈道,才能将棺材运上去,而栈道拆下来后会在峭壁上留下许多规则的洞。

但燕子洞这种地理环境,显然无法用前两种方法安放棺材,而那些放置棺材的峭壁上也十分的光滑,并没有修过栈道的痕迹。

那么过去的人究竟是如何将棺材放到这种险峻的位置呢?

无数专家都在尝试着解开这个谜题,但无论给出怎样的方案,都被一一否决,好像所有的可能性都在指向一个结果,人力搬运。

燕子洞是个溶洞,环境潮湿,峭壁上满是光滑的青苔,就连专业的攀岩高手都感到困难,更何况背后还要背着棺材和尸体,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而“蜘蛛人”的出现让大家彻底地相信,原来真的有世外高人。

格凸河附近的居民大多是苗族人,而当地苗族中,只有四个人有这种攀岩绝技的本领。

他们经常在燕子洞的峭壁上寻找燕子窝,收集燕子的粪便做肥料。

百米的高度,一般人站到上面往下看头都会发晕,但他们却如履平地,不到十分钟就登上了百米高度。

在表演时,四人之一的黄小宝甚至可以在峭壁上用一只手支撑,做翻滚的动作,引来下面游客阵阵惊呼。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黄小宝的双腿有隐疾,因此在攀岩的时候几乎全靠两只手臂支撑着。

这样的操作就连专业的攀岩者都很难做到,更何况这四个人从来不带任何防护措施,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据黄小宝所说,他们的师傅罗开科原本就是“背尸人”,传到他们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

每一代背尸人都要在当地选拔出四个身体素质格外优秀的人作为绝技的传人,再花费多年的心血传授训练。

这样的绝技究竟是如何练成的呢?

黄小宝只透露了一句话:“上三步,退两步。”

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只是攀登上悬崖并不算成功,重要的是如何下来。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每上三步就要往后退两步,目的是保证自己能够从高处全身而退,能上就要能下。

可即便如此,那棺材少说也有两三百斤,背个人上去或许可以,这么重的棺材又是如何背上去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黄小宝也给出了答案。

原来,峭壁上的棺材和普通的棺材不一样,并非是一体成型,而是用四个长木板和两个短木板拼接而成,四个人只需要来回两趟将木板运上去,在指定的位置拼好,再将死者放进去便完成。

到这里,格凸河“悬棺”的秘密倒是已经有了眉目,可在中国,许多地方讲究入土为安,为何这里的棺材是放在悬崖上呢?

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秘密?想知道这点,就要从“背尸人”的来历说起。

苗族的“背尸人”究竟是从何而来,根据族里的人口口相传,我们大致拼出了一个来历。

据传,这里的人原本是蚩尤部落的后裔。

几千年前,蚩尤被黄帝战败后,剩下的族人开始了大迁徙,有一部分族人就来到了格凸河这片地域生活下来。

由于过去的信仰,族人们觉得这片土地既然不属于自己,那么死去的族人也不能葬在这片土地上。

可死者总得有个地方安放吧,也正是这时,有人发现了燕子洞上凸起的平台。

既然不能安葬在地下,那就置放于空中,让我们的先辈世世代代望着这片土地,有朝一日我们还能再打回来。

只是谁也没想到,随着时间的变迁,这样的愿望已经无法实现,而悬空安葬也成为了一种习俗。

随着技术的发达,人们大多数无法再胜任“背尸人”这个行业,于是只能从族里挑选四个身体最好的年轻人来做传承人。

对于传承人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

不仅要身体素质好,还要有很强的免疫力,耐受力,因为“背尸人”除了要讲死者安葬,还要做一项善后的工作,诵唱。

诵唱的语言是古时候的苗语,与现在的语言完全不同,想要掌握这门语言只能靠“背尸人”一代代口口传下。

在诵唱的时候,“背尸人”会举着斩马刀,代表斩去死者所有的执念,也算是在为死者护送。

最为苛刻的是,诵唱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需要连续唱三天三夜,中途不能进食。

而能做到这一点,也是选拔“背尸人”传承人的标准之一。而从“背尸人”变成表演者,他们对此也无可奈何。

“背尸人”是一个和死人打交道的职业,心理承受能力也要高,现在很多人忌讳这些,这也导致这绝技即将面临失传。

毕竟如今生活条件都变好了,甚少有人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爬高爬低,还没有安全措施。

四人中唯一的女性是师傅罗开科的女儿,罗萍。

她表示:“ 现在人们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人觉得悬棺和土葬没什么区别,但是相比之下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土葬,这也导致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少,现在只能在风景区为游客们表演攀岩来维持生活。

“背尸人”各地都有不少,但唯独他们四人算得上是最危险的,就连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卖他们保险。

说起过往,四人唏嘘感叹,说起未来,到并没有那么的失望。

毕竟随着 社会 的进步,“背尸人”或许会渐渐消失,但是他们所拥有的绝技却是可以流传下来的。

就好比我们的功夫,从战场走向了民间,从杀敌变成了健身强体。

我们尊重每一个地方的风俗,无论这个风俗多么离奇,我们也要尊重 历史 的变迁,总有一些东西会成为过去,而留下来的必定是精华。

正如北宋教育家张载所说,传承的真正目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最具特色和包涵神秘色彩的丧葬习俗要数悬棺。

悬棺是什么地方的风俗

悬棺是我国古代一种奇特的葬俗,它曾分布于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已知有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内蒙古阿尔山市也被传出存在悬棺,此外,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南部岛屿上也有发现。

其方法是将去世之人的棺材安置于人迹难至的悬崖峭壁之上,或者停放于天然洞穴之中,或者人工打桩将棺材架于其上,高距地面一般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其景观非常令人惊讶,而且古人采用这种丧葬方式的目的和手段,至今仍是一个千古之迷。

僰人悬棺景区位于宜宾地区珙县境内,面积130平方公里。僰人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悬棺葬是僰人的一种特殊葬俗。悬棺在国内分布面较广,但现存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珙县洛表乡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湾两处,至今在悬岩峭壁上还存放着200多具棺材。 麻塘坝亦称僰人人沟,距珙县城60公里,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峭壁上现存有悬棺160多具,距地面一般高约二十五至五十米左右。苏麻湾距麻塘坝10多公里,在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布着48具悬棺,可顺水泛舟观悬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193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