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哪个部位最祛湿

zarahome2023-05-29  26

艾炙哪个部位最祛湿

艾炙哪个部位最祛湿?在一些潮湿的季节,我们的身体难免会有一些湿气,此时可以通过艾炙来祛湿,而艾炙的部位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艾炙哪个部位最祛湿的相关内容。

艾炙哪个部位最祛湿1

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能够祛风止痒,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路止痛。如果想要祛除湿气,一般会在曲池、合谷、解溪、关元、三阴交、中脘、脾俞、胃俞、膀胱俞、天枢、足三里、丰隆等穴位进行艾灸。

由于艾灸性温热,所以艾灸更适合用于治疗寒湿内蕴证的患者。治疗后应注意不要立即洗澡,治疗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冒雨、涉水,不要久居潮湿的地方。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祛湿的方药,如平胃散等。

艾炙哪个部位最祛湿2

驱寒除湿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1、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

艾灸或是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经络,使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使手脚暖和起来。

2、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窝正中,为元神出入之所,被称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艾灸神阙穴,可以温煦肾阳、暖腰膝。

3、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坐直腰,以两手中指按住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便是命门穴的位置。

艾灸命门穴可以改善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等症状。

4、大椎穴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艾炙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第一、局部艾灸

当你身体的某个地方出现疼痛时候,可以尝试用三到四根艾条来进行艾灸,如果疼痛时好时坏,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合全身调理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寒气进入到身体当中。通过艾灸去寒湿气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每次出去艾灸,各种预约各种排队其实挺麻烦的,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家里备盒蕲艾帖,直接点燃撕开贴在想艾灸的穴位就行。

第二、腹部艾灸

腹部艾灸可以帮助解决解决脾胃虚寒等等体内湿气或者寒气导致的病症,但是,如果时间太久,可能会导致气滞问题出现,因此,建议大家在熏完小腹以后要熏一下腿上的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这样才能够把气引下去,避免被上火困扰。

第三、全身艾灸

全身艾灸需要十根艾条来熏身体,这在帮助祛寒湿方面发挥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在帮助身体快速升温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你的身体气血两亏情况比较严重的话,是没有办法完成快速活血的,这个时候必须要吃生姜红枣桂圆羹,在熏完以后还要吃牛肉或者海虾才行。

艾灸一天中最佳时间

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调理的症状不同而决定,总体来说,九时至午后一时是比较适宜进行艾灸的。因为一日中从九时开始,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的阳气一同逐渐变旺,阳气在正午时达到顶点,在午后一时左右逐渐开始衰退。因此,九时到午后一时进行艾灸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调理的症状不同,最适宜艾灸的.时间也不同,比如需要进行脾胃调理的人群,在早晨九时至十一时进行艾灸效果最好,需要进行心肺功能调理的人群则可以选择十一时至十三时进行艾灸。

晚上几点后不能艾灸

夜间进行艾灸,最晚在夜间九时到十一时左右。艾灸的最佳时间与一日中阳气的升降变化有关,比如白天九时至午后一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期,能够更好地保证艾灸的临床疗效,因此比较适宜进行艾灸。

夜间十一时后则是一日中阴气最重的时刻,不适宜进行艾灸。超过夜间十一时进行艾灸很容易导致阳不入阴,引起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烦躁易怒、上火等不良反应,艾灸的临床疗效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因为工作繁忙,想要晚上进行艾灸,最好在晚上9点之前进行艾灸。而且晚上艾灸时尽量选择一些滋阴的穴位,有利于维护阴阳平衡。

结语:艾灸一天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到午后一时,这段时间是自然界与人体内阳气升腾最旺盛的时间,进行艾灸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夜间十一时后则由于阳不入阴,不可进行艾灸。

百病起于寒湿,下面给你6种判别湿气的办法,再给你7个穴位去湿气,方便实用,往下看具体是什么吧。

一、首先我们可以看形体,中医上讲“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二、看身体状态

当身体的湿气比较严重,人往往会感觉到身体疲惫,不想动。头脑不清楚,关节沉重,全身酸痛。

三、看舌头

寒湿的人舌头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湿热证的人舌红苔黄腻。

四、看胃口食欲

湿气重的人胃口不好,没有饥饿感,有时吃一点就感觉胃胀,还会出现吃下去的东西向上顶的感觉。

五、看大小便

湿气重的人大便不成型粘腻,排不尽。小便表现尿不多,尿不痛快有灼热或涩痛感。个别女性还有白带量多的情况。

六、看耳朵和头发

耳屎油是湿热症的表现。毛发出油,面部皮肤油腻、眼皮肿面色晦暗发黄等都是有湿气的表现。

1、艾灸合谷穴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的朋友不宜强刺激,孕妇更不能灸。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艾灸足三里穴祛湿

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艾灸丰隆穴祛湿

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4、艾灸解溪穴祛湿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5、艾灸关元穴祛湿

关元穴属于 养生 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6、艾灸中脘穴祛湿

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7、艾灸曲池穴祛湿

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支持线上看诊,可评论或私信,发送病症情况,看舌苔辨体质,让我们共同为守护女性朋友的 健康 而努力!

现在祛湿已经深入人心,各种 养生 知识更是把祛湿挂在嘴边,祛湿已经成为治病、减肥、 养生 话题的“老生常谈”!

痰湿体质的特征,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

痰湿”是代谢不出去的废物堆积在体内了。由此,去痰湿,一则加强代谢,二则,给痰湿以出路。

《丹溪心法》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身重象没拧干的湿衣服,没精神。

所以排湿首先跟脾胃的关系密切与饮食习惯,还有肝肾的功能,以及心肺的功能,它能给人代谢一个推动的力,如果这个推动的力量不足,这个废物也代谢不出去!

咱们撇开红豆薏米粉不说,来聊一聊能够祛湿的穴位。

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会元针灸学》“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起,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之象,故名丰隆”。本穴物质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去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为轰隆的假借词。

丰隆穴首载于《黄帝内经》,具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祛湿化痰灯功效,历来被用作化痰祛湿要穴!

定位:其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丰隆穴处肌肉丰满,可用按摩棒来按摩,贵在每天坚持!

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经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帝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为祛湿大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腕,手腕也。骨,水也。意指小肠经经气行于此冷降为地部水液。腕骨穴具有舒筋活络、泌别清浊的功效,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可以调理小肠经的功能,通利二便以祛湿。

定位:在我们的掌根下,有一条掌横纹,侧面有一根骨头,这根骨头前边的凹陷就是腕谷穴。可以用手指每天开按摩!

临床,除了作为保健,调理体质外,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高尿酸都有治疗作用!

您好,祛湿的常见穴位有丰隆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中脘穴。丰隆穴是化痰湿的重要穴位;中脘穴、阴陵泉穴是健脾化湿的重要穴位;足三里穴是健脾益气重要穴位;脾胃是运化水湿的重要脏器,脾胃强健了,水湿才能得到和根本性的解决。所以选穴不单单需要选择化水湿的穴位,还需要选择健脾胃的穴位。平时保证充足休息,少吃油腻、煎炸、甜食。希望帮到您。

去湿的穴位有哪些

当感觉舌苔发白、身体沉重、大便不成形时,那肯定是身体湿气重。我们的身体上有7个穴位是用来去湿的,腋下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肘窝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膝窝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

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丰隆穴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中医讲究持之以恒,慢慢调理身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可以准备一个刮痧板每天瓜祛湿的穴道,够不到的地方还可以到中医诊所进行拔罐治疗,但是去湿呢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身体有异常的不适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查治疗,不要因为侥幸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按摩穴位和食补一起进行 养生 效果会更好的。

大家学会了吗?

祛湿管住嘴!就好像一个漏洞一样,上面口大 下口口小,不忌口 一辈子你都在祛湿

“祛湿的穴位在人体中比较多,在众多的穴位中可以精简出一组效果比较好,也比较常用的一组穴位,如中脘、内庭、足三里、阴陵泉、天枢、曲池,这组穴位是脾经、胃经和任脉上的穴位。为什么要选择它们,因为脾胃是人体中运化水湿很重要的脏腑,水湿的代谢排出主要依靠脾胃的功能实现。

穴位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当针灸作用在穴位上,会因为自身状况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

比如足三里,天枢,治疗便秘和腹泻都可以用。

穴位在保健和治疗方面也是分层次的,属于体质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程序启动身体自我调节机制。如果是疾病,涉及脏腑功能失常,必须综合治疗,穴位不能代替系统治疗,但可以是系统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俗话说“千寒气易去,一湿难除”,由此可见去除身体内的湿气是多么艰难。虽然难,但还是有办法,就是拍打我们人体的“八虚”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重,是因为外界大自然的寒湿之气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侵入人体,最后滞留在人体的关节处,这样就会导致关节气血运行不通畅,造成气血运行缓慢,影响人体营养物质的输送。湿气主要集中在人体以下几个关节,分别是:肘窝、腋下、腹股沟和腘窝一共是八个部位,四个穴位,中医称为“八虚”

★如何除湿?

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每天每个部位用我们的空心掌去拍打这些部位,每个部位拍打4个8排,就是32次,通过这样的拍打,可以有效的激活人体内水湿代谢功能,将体内湿气排出体外。具体教程如下链接所示:https://m.toutiaoimg.cn/group/6821796046209810957/?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88573380&group_id=6821796046209810957

★强调,这个动作非常简单,难在就是长期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没效果的。同时可以喝薏米红豆茶,具有除湿的功效。#祛湿## 健康 养生 #@运动 养生

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曲池,阴陵泉,脾俞,肾俞,太溪,复溜,中极,关元,命门,人中。诚望高手赐教指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165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