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明王朝的自宫之禁四

昱的读音2023-05-29  29

(接上文)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对自宫的禁止尤为严格。凡触犯自宫之禁的,全都发配到极边远的地方去戍卫。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江西鄱阳(今属江西上饶)民众樊侃、陕西盩厔(今属陕西周至)民众李回汉自宫,诈称自己得了疳疾、又说因坠马损伤,可以入宫,成为宦官。

朱祁镇认为这是故意违反禁令,将此二人全都发配到辽东铁岭(今属辽宁铁岭)去充军,仍旧将自宫之禁明著为官方命令。

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农历七月,皇帝朱祁钰谕旨礼部尚书胡濙[yíng]【(公元1375年~公元1463年),字源洁,号洁庵,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明朝重臣、文学家、医学家。明惠帝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进士,历授兵科、户科都给事中。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寻朱允炆的下落。历仕六朝,前后近六十年,他为人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被比作文彦博,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托孤五大臣(另四位为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之一。任礼部尚书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师。明英宗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去世,年八十九。赠太保,谥忠安。《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胡濙传》可参看。】:

“听说民间自宫的民众很多,可以张榜告谕民众,凡是敢触犯自宫之禁、以及自宫之后投奔到王府势宦之家当差从事者,全都按照旧例,以不孝之罪进行惩罚处置。”

然而,到了明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夺门之变后,朱祁镇第二次登基所用的年号)农历七月,朱祁镇又命令对监中的男囚四十四名、女囚八十人施行宫刑,并将他们全部送进浣衣局(浣衣局,明代宦官官署名,为宫廷服务的八局之二,排在御膳房之后,专为宫内皇亲国戚提供洗衣服务。)差遣。

不知,朝廷这次对男女囚犯施行宫刑,又是如何的道理?

自此之后,大明朝廷不再施行宫刑,而且,对于自宫的禁令,大明朝廷更加严格。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六年(1493年)农历五月,军人马英的妻子罗氏,对其幼子马五施加了类似宫刑的措施。这件事情被发觉之后,按照当时的禁令,罗氏作为下手之人,按律当予以处斩。

处理该案的刑部郎中王嘉庆等三人,一同议定,将罗氏本该所处的斩刑,改为杖刑。

为此,朱祐樘大怒,将王嘉庆贬谪外放。另外,罗氏按照律令,仍被处以死刑。

明孝宗朱祐樘号称仁慈宽恕,他对于宫刑的痛恨,由此案可见,已经达到了这般的程度。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农历九月,朝廷重申严格惩处触犯自宫之禁者:

“但凡有自宫者潜藏或逗留于京师,一经发现,按死罪论处。”

其时,皇帝对宦官恩宠,盛极一时;宦官的权势,也煊赫一世。因此,愚昧的民众,因贪图荣华、梦幻权贵,于是,便有很多人阉割其子孙,希望子孙能够进入宫禁,侍从万岁,可幸幸以得升进之阶。

当日这种情况之严重,竟然有一村之中,阉割之人达数百人者,尽管朝廷有明令严格禁止,但是,仍然无法阻断这种情况的持续发生。

也是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的农历九月,朝廷审录重囚,其间,竟然有十二人因为自宫而被处以罪罚。

当时,承审官拟定对着十二人的处罚时,以其可怜,欲均从轻发落。

对此,朱厚照发话,说是:

“这些自宫者年纪幼小,暂且将他们拘系看押,不得释放。”

到了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农历三月,朝廷又开始严格执行自宫者论罪处斩的法令。当时,明武宗最宠任宫禁之中侍从的宦官,但是,对于社会上的自宫一事,他仍旧强力严禁如此。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公元1567年~公元1572年)以后,大明王朝治下,对自宫越是禁止,自宫者的人数约多。这一时期,那些自宫者,能够进入内廷的,在入宫之后,他们与宫女结成配偶自不必说;当日,更有甚者,那些人出宫之后,竟然恣肆浪游、出入于娼门妓院之间。因为那些人都有钱有势,就连妓女也愿意和他们结交好合。娼家常常所说的“守死哭嫁走”,在那些人跟前,和在普通人跟前相同,没有一样不曾出现的。

(未完待续)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末明初自然也不例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随即就派遣官员前往东北,招抚元朝所设置的辽阳行省。公元1371年,即大明洪武4年,眼看元朝大势已去,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派遣董遵、杨贤等人向朱元璋献出了辽东州郡的地图和兵马钱粮册籍,正式归顺了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随即,明廷就在得利赢城设置了辽东卫,任命原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为指挥同知,这也是明朝对于东北地区设置政权机构和统治的开始。就在辽东卫设置当年7月,明朝又在东北地区设置的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总辖辽东诸卫”。定辽都指挥使司的治所设置在辽阳城。

洪武8年,在辽南地区明军大败元朝纳哈出部后,进一步巩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之后,定辽都指挥使司被改名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当时的辽东都司,下辖辽海卫、铁岭卫、沈阳中卫等25个卫所。辽东都司,也成为明朝统一东北地区最为稳固的根据之地。正是以辽东都司为基地,明朝势力向北不断开拓,并最终将明朝的势力范围扩展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流域。

明朝对于东北及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从明太祖朱元璋就开始了,辽东都司建立之后,朱元璋就曾连续派人对于东北地区“累加招谕”,原处于元朝统治下的女真、达斡尔、苦夷等部族,纷纷率部归降。

渔猎民族

永乐帝朱棣即位之后,依然延续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随着朱棣五征草原,在将鞑靼和瓦剌打得落花流水的同时,明朝煊赫的武力也震慑了东北各部。因此,在永乐皇帝派遣官员前往东北各地招抚的时候,“海西、建州女直,野人女直各部酋长酋长悉境来附”。

所谓女直,就指的是东北的女真人,而当时的女真,分为了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这也意味着,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渔猎民族女真部,除了极少数游离在于女真三部之外的小部族之外,女真大部都已归顺明朝。

明永乐二年,在包括女真各部酋长在内的首领入京之后,永乐帝正式设置了奴儿干卫。同时,又将归顺的各部首领任命为当地的官员。“阿剌孙等4人为指挥同知”、“赠诰印、冠带、袭衣”。这也是明朝最早在黑龙江流域所建立的组织机构。

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卫设置之后,明朝一方面加强对当地的统治,史书上就曾多次记载奴儿干卫头目遣使来贡的经过。同时,以奴儿干卫为基础,明朝不断加强对于当地进行招抚,并设置卫所。只用了短短的6年时间,明朝就在黑龙江、精里奇河、嫩江、鄂嫩河、松花江、乌苏里江、格林河等广大的流域,设置了高达130多个卫所。

如此之多的卫所,自然需要高一级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因此,在永乐7年,即公元1409年,奴儿干当地的部族头目忽剌冬奴来朝以后,被永历帝任命为指挥千百户。随后,根据忽剌冬奴等人的奏本,明廷在奴尔干设置了都指挥使司,内地官员康旺被任命为都指挥使同知,女真人王肇舟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奴儿干都司正式成立。

奴儿干都司的治所设在黑龙江下游东岸,亨滚河附近的特林地方。特林距离庙街大约为250里。奴儿干都司成立之后,曾在治所所在地,特林地方江边上修建过一座供奉观音的永宁寺。在永宁寺旁则竖立了两座记事的石碑。这两座明朝所立的石碑,也成为中国对于东北边疆地区统治的最有力证据。

奴儿干都司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一共设置了17个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则是在永乐年间设置的。而且不同于内地都指挥使司,由于奴儿干都司所辖的境内并没有设置州县,因此,奴儿干都司在具有军事性质的同时也兼理民政。奴儿干都司成为一个军政合一的明朝地方机构。而根据奴儿干都司实际所辖地域和都指挥使司的级别,奴儿干都司大约相当于今天省一级的机构。

奴儿干都司与其他都指挥使司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所辖地域广阔,地广人稀,同时境内存在大量游牧和渔猎民族,而这些民族往往桀骜不驯,且武力强大,因此,明朝在奴儿干都司大量设置卫所的同时,对这些卫所,实行的是羁縻的政策。

所谓羁縻,按照《明一统志》所说:“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予印信,俾各仍旧俗,统其属以时朝贡”。大概意思就是,针对奴儿干都司境内的各个少数民族部族,明朝任命各部族的首领为都督、指挥使等官职,给予他们官方的印信,仍允许他们延续各自的风俗习惯,统领所属的部族,并按时向朝廷进贡。

游牧民族

但是,这种羁縻制度绝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流,明廷更不会坐视这些部落互相吞并,并对明朝的统治造成威胁。明朝对于当地的统治,有许多明确的要求和政策,例如,虽然大部分卫所的首领和官吏都是世袭的,即所谓的“父死子代,世世不绝”。但是,世袭继承的前提是,必须得到明王朝的批准才被承认。

除此之外,卫所官员的升降、任命都需要明朝 *** 的批准。除了朝贡之外,卫所也具有听从明朝掉征发戍守边疆和按时缴纳赋税的义务。与此同时,如果卫所之间发生了纠纷,也不允许私下解决,必须听从明王朝的处理。作为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各个部落的居住地并不完全固定,但是,这些卫所迁移和迁居的过程,必须经过明王朝的批准。

与此同时,为加强对当地的统治,明朝一直向奴儿干都司派遣流官,也就是内地官员,担任奴尔干都司的要职,从而加深奴儿干都司与内地的联系。因此,在明朝万历年之前,明朝对于奴儿干都司的统治一直是卓有成效的。这从万历年间奴儿干都司下辖的卫所数量也可以看得出来。

奴儿干都司水域

明正统12年,奴尔干都司统辖的卫所数量为184个,到万历年间,包括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的兀良哈3卫在内,奴儿干都司一共下辖有384卫,24所,7个地面,7个站和1个寨。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奴儿干都司采用的羁縻统治政策,虽然极大的降低了明朝对当地统治的成本,但是,由于当地存在大量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在王朝强盛之时,他们尚且老实,但是,随着王朝衰落和对当地统治的废弛武力强盛又不甘寂寞的各部首领酋长,必然会起兵作乱。

事实上,整个明朝期间,女真各部对于汉地的劫掠从未停止。而到了明朝末期,随着明朝统治力的衰落,女真三部的兼并战争更加如火如荼。最终,在一片混乱之中,出身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逐步崛起,并最终统一女真各部和奴儿干都司故地,建立了后金王朝。

是的。

明朝时期朱元璋在东北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永乐九年(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  ,不过之后女真仍奉明朝为主,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取代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并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扩展资料:

明代东北三大行政机构:

1、辽东都司

辽东都司,全称辽东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在建制上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又称山东行都司。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在辽东设置定辽都卫,六年(1373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1375年),定辽都卫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阳市),辖区相当今辽宁省大部。十年(1377年),府、县都罢黜,只留卫所。

正统年间后,因东部蒙古兀良哈诸族南移,明朝渐失辽河套地区(今辽河中游两岸地);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间,辽东全境为后金(清朝)所兼并。

2、大宁都司

大宁都指挥使司,简称大宁都司,明朝在东北地区西部设立的军政机构,范围为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部。大宁都司宁王以“就藩大宁。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3、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是中国明代政府设置于黑龙江、阿速江(今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脑温江(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

洪武年间,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区的元代故臣多归降明政府。永乐九年(1411),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东都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宁都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144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