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凌晨 3 时整至凌晨 5 时整)。老虎在此时最猛。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子( zǐ ) 、丑( chǒu ) 、寅( yín ) 、卯( mǎo ) 、辰( chén ) 、巳( sì ) 、午( wǔ ) 、未( wèi ) 、申( shēn ) 、酉( yǒu )、戌( xū ) 、亥( hài )。
扩展资料
子时·夜半23:00-1:00
又名子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子时,意为孕育,此时的天空,黑的纯粹。
丑时·鸡鸣1:00-3:00
又称鸡鸣、荒鸡。丑是“扭”的本字,此时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
寅时·平旦3:00-5:00
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交接之际,太阳虽还未出地平线,但遥远的天际已显现一线生机。
卯时·日出5:00-7:00
又名日始,指太阳刚刚露脸。在古代,卯时官员要上早朝、清点人数,是为“点卯”,及上班报道。
辰时·食时7:00-9:00
又名早食,也就是吃饭时间。秦汉时期,人们只吃两顿饭,早上这顿是主餐,辰时,也是神话中的群龙行雨时。
巳时·日中9:00-11:00
临近中午时,艳阳当空,蛇正潜伏在草丛中,是为巳时。
午时·隅中11:00-13:00
又名日正,这是太阳运行到天宇之中,光线最强烈的时候。相传,这个时候,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站着,是为午时。
未时·日仄13:00-15:00
过了正午,太阳偏西,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位置与隅中是相对的。
申时·哺时15:00-17:00
又名日埔,夕食等,对于古人来说,这时第二次吃饭的时候,据说这时的猴子叫的最为清亮,是为申时。
酉时·日入17:00-19:00
又名日落、日沉等,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这是白天进入黑夜的标志。日入,人们开始收工返家,鸡于开始归巢,飞鸟也回到了丛林里的窝。
戌时·黄昏19:00-21:00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人定21:00-23:00
又名定昏等。这是一昼夜的最后一个时辰,传说这时候猪睡的最香,发出鼾声最为响亮,是为亥时。
卯时,指早晨5点钟到7点钟的时间。 卯时代表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的是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寓意生机勃勃的一天的开始。卯时也指太阳尚未完全升上来,月亮的余晖也还没有完全隐退,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唯一的动物,因此卯时就同兔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