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西安龙首原。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
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战乱。
扩展资料: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于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营造工程停止。
唐高宗继位後,认为原来居住的太极宫过於潮湿,于龙朔二年(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更名为蓬莱宫,随即迁进居住,以后的唐朝皇帝大多在这里朝寝,为唐帝国200余年间的统治中心。
咸亨元年(670年),再次改名为含元宫。
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农民军攻入长安,登上大明宫含元殿举行了即位典礼,然后在丹凤门城楼宣布国号为“大齐”。
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又再度修复。
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年),大明宫最后废毁,沦为废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宫
封太子的典礼举办地点每个朝代都不同,以唐代为例:册封太子典礼在太极宫举办。
在太极宫内所有的这些城门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南墙正中的承天门了。像唐太宗册李治为皇太子、睿宗即皇帝位、玄宗受吐蕃宰相尚钦藏献盟书等,都在此举行大朝会。
承天门楼还是皇帝欢宴群臣之处。先天二年(713年)九月己卯,玄宗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并向楼下抛撒金钱,让百官争拾。
承天门在唐代作用
宫城正南门,也是唐代老百姓在中轴线上能看到的最北边的一座门门的北面就是太极殿,里面住着皇帝,有很多次都亲临承天门。
王双怀教授介绍,因为承天门是宫城正南门,也是唐都长安城中轴线上老百姓视线所能看到的最北边的一座门。这个门的北面就是太极殿,里面住的就是皇帝。皇帝要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不能把大臣们、臣民们都请到宫里去,当然要在宫外。
所以皇帝一般是要登临承天门,在承天门上来宣敕,或者是接见这些文武百官或黎民百姓,所以承天门就显得非常重要,唐代有很多次皇帝亲临承天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承天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