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演员有工资这件事情,是在2010年大洗牌以后才发生的,之前何云伟李菁曹云金刘云天等,都是演一场拿一场钱,而且路费食宿都得自己承担,至于社会保险什么的,就更不用想了别看说小剧场说相声看起来不怎么赚钱,可那工作不怎么占时间,原则上来讲你甚至可以白天上班晚上说相声,把说相声当一种外快,这样的兼职相声演员在相声界有很多。
德云社的工资和一个公司的工资等级分配几乎无差别,骨干拿高薪,成百上千万,普通的则几十万,差的一年十来万。但工资拿多少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公司,公司不养闲人 了德云社的工资不高但是能出名,事实上在德云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能够做到名利双收的。德云社的相声演员的基本工资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现如今身在德云社的人,肯定每个人的演出费都会多少有一部分归公司所有。因为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有些人可能根本没饭吃,更别提在如今的相声界能崭露头角了德云社现在和旗下的演员都会签合同,就如同我们和单位签合同一样。合同里当然会有关于分成、违约金等内容。郭德纲也说过他们的合同是参照演艺界的合同签的
相声商演,并非一群相声艺人站到舞台说,然后分钱走人完事。前期筹备各种细节可是很费功夫的,伦敦一场商演,德云社准备了半年多。这些苦活累活,体制内演员谁会去活愿意去做呢?
也就和德云社等民间相声团体比较,才有了所谓主流相声界或体制内相声界这么一个说法,其实就是一群由国家养着的演员,开艺术研讨会时还有点像一个集体,平时也就一盘散沙,各忙各的,形成不了一个拳头合力,根本就不可能举办商演。
文字辈中,也凋零了很多。目前这个辈分的代表是李伯祥,今年80岁了。师胜杰、石富宽都曾是电视上的相声名人。其他一些茶馆舞台的文字辈老先生,大多是退休后重新拾起来的。明字辈,姜昆、冯巩、李金斗,这三位是主流的代表。郭德纲虽然年龄与姜昆差距较大,但也是明字辈,毫无疑问他和于谦是体制外的代表人物了。
再下一代,已经没有大排行的意义了。自家的师傅徒弟、老师学生单论也就足够了。而那些公开磕头拜师也是形式一种倒退。敢问这些徒弟们,给自己爹娘磕过头吗。未来的相声是堪忧的。
或者说将慢慢消失。从德云社、嘻哈包袱铺、青曲社等年轻演员来看,节目更追求于现场逗乐,创作是个短板。我们可以把那些经典老相声的本子拿出来,每一段都有较为完成的故事性、逻辑性。现在很多新段子,都扯西扯的拼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