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大街小巷都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岭南文化,从这市井繁华中转个身,便是那一色的青砖灰瓦,绿树红花,走进石门,“清晖园”三字映入眼帘,动人心弦。
何为“清晖”?译曰:“和煦普照之日光”,又寓曰:“感恩父母恩德。”“明清宅邸簪缨世,粤地名园妙赏游。”在这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
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禅城的梁园、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园。
顺德清晖园原址为明末状元黄士俊的府邸,后清朝乾隆年间当地人龙应时中进士,将该园购入,传给儿子龙廷槐、龙廷梓。龙廷槐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重新修建清晖园,在他母亲生日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居住。嘉庆十一年龙廷槐儿子请来书画家李兆洛题写“清晖园”三字。经家族数代精心建设,格局定型。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
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
园林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
园中有园,景外有景,
如诗如画,如梦似仙境。
初入园看到的是周围的树围绕着一棵参天大树,再住前树后就是八角壁裂池,在池边俯视池底,八座龙首,池中卧,雾缭绕,颇有人间仙境之韵味。
“船厅秀阁弹琴瑟,归寄精庐运笔筹。”再往里走,来到惜阴书屋内,墙上挂着的便是龙氏家训“修心立身,课读诗书。”正映了一旁摆放的毛笔书画,浓浓的书香气息,让人陶醉不已。再往屋内走去,“扶摇直上青云路”这一幅书画是屋中的典藏,笔锋雄劲有力。墙上是孔子画像,屋内书桌,笔墨纸砚,你是否会想起这几句诗:
韶华易逝,须当惜阴。
今日春光正好,最宜读书。
惜阴书屋和真砚斋紧挨着船厅,前者的正门面对荷花池,站在书屋里便可将池塘全景尽收眼里;后者正门面对的则是浓阴蔽日的园子,园中有高大的古木和六角形水池。当年在此读书的龙家子弟们书读累了,就可在园中尽情赏玩。
再往一旁走去,便到了船厅,这是全园建筑精华之一,位于荷花池东北角,仿照古代珠三角地区“紫洞艇”的船楼式样建造。船厅二层有开敞的回廊,回廊靠方池边格外开阔,这是“船头”。“船厅”左前方的荷花池边植有一株沙柳,靠厅而长,象征稳住船只的竹篙。因传这是园主为其掌上明珠而建,故又称“小姐楼”。
来到六角亭,夏日至此,在这亭中赏花乘凉,享晴空万里,池生花,夏日乘凉心自敞,不是妙哉吗?
清晖园内,几乎每座建筑物都刻有名人手书的牌匾对联,令满园生辉。如清晖园的园名题字为江苏武进士、书法家李兆洛(1769-1841)所书。挂于船厅与惜阴书屋之间游廊上的“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成亲王所书。
“真砚斋”三字则为晚清杰出书法家何绍基(1799-1873)所题。“小蓬瀛”的牌匾为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宋湘(1756-1826)手笔。花亭的“凤台”牌匾和“归寄庐”庐匾都出自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李文田(1834-1895)之手。
还有读云轩走廊迎面可见的“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阴”为康有为(1858-1927)真迹拓版;走廊凉亭边上有一副清代岭南著名诗人黎简(1747-1799)为清晖园亲题的对联“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
碧溪草堂,据传是清晖园最早的建筑,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的主要起居室。这所房子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正门,这是一个圆洞形的门,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两扇门的下方用隶书、篆书和鸟虫书体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
继续往前走,映入眼帘的便是全园最高的假山——凤来峰,高约13m的假山上瀑布倾泄而下,心中不禁叹道:“凤来峰下瀑渐落,日阳照来虹桥现。”
它之所以被称为“凤来峰”是因为这座假山就像一只即将要飞起来的凤凰,栩栩如生。山上有一泉瀑布飞流而下,发出“哗哗哗”的声响,带来徐徐清风。瀑布与池塘的交接处,经常会有彩虹的出现,寓意十分美好。瀑布流入的是一方池塘,池塘里的水非常清澈,水里还有一群锦鲤在欢乐的嬉戏,整个凤来峰从扇窗看去,美丽极了!除了凤来峰之外,园中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亭子和泡塘将近十处,真不愧是有着岭南水乡特色的园林啊!
清晖园内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名贵的套色雕刻玻璃,这些玻璃从国外进口,由工匠运用我国古代独有的蚀刻、车磨手绘等工艺制成。在套色雕刻玻璃中以金片为极品,蓝片、红片次之。而这三种玻璃,清晖园内都有。
在沐英涧入门处上方,嵌有八片“金片”,片上的雕刻作品为清乾隆年间的“羊城八景”,是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此外,留芬阁首层窗上有六块“蓝片”,玲珑榭门窗上有八片“红片”
继续向前走去,就来到了八表来香亭。听说在古时,龙家的子弟最喜欢的就是到八表来香亭游玩,这是因为八表来香亭把八个窗户打开,四面八方的香气就扑鼻而来。“掬水自在手,弄花香满衣”大概就是如此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它那自然美观的布景了。站在八表来香亭的正中,向左望去,是一些小树苗;向右望去,是一座小小的假山,而它的正前方,是沐英涧。沐英涧结合了水池,打造了一幅富有水乡特色的布局自然美观的风景画。起于碧蓝的天空,承于一方凉亭,接着转到一座小小的拱桥,最底下是池塘,倒映在水中,合成了一幅非常富有诗情画意的画中画。
状元堂是一个庄严的地方,走进去是一个八角楼阁,再往里面走是状元学习的地方。
,
里面有科举文化展厅,有古代的考试卷,有相当于今天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喜报的图片,还贴了一张张状元表,它记载了每朝每代状元,榜眼,探花的情况。还有进士状元的衣服款式颜色。在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我觉得这些人:“十年寒窗苦,就为金榜题名时。”光宗耀祖,自己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应该向古人学习他们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站在状元堂前向前看,景色如画。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美不胜收。
坐在凉亭里听水声,赏花看鱼,晒太阳真是惬意极了。
清晖园内一草一木,对联文字,花鸟虫鱼,都是经过精心打造的,寓意和内涵极为丰富,需要耐心和时间慢慢品味,越品味你会越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这真不愧是一座有鲜明的岭南水乡特色,布局自然美观和细节具有独特的色彩的林园啊!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笔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应该是“广东四大名园”,只有梁园和清晖园是位于广东,没有“佛山四大园”这个讲法。1.余荫山房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建成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她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余荫园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却非常精巧、藏而不露,区区弹丸之地已把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堤、石碧水全部都包含在里面。而且回廊、花窗、影壁巧妙借景,使得小小园林显得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曲径幽深。二是“书香文雅”。余荫山房从入门开始,每处景物的设计都匠心独运,寓意深长,简直是步步一景,景景相扣,景色无限,而且居室不离文化,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缤纷,书香浓郁。因此,余荫山房是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是因地制作宜、巧妙设计园林建筑的杰作。
主页:http://www.6088.com/yysf/index.htm
2.梁园
佛山梁园(图)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其中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其他则位于松风路西贤里及升平路松桂里。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8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使名园重光成为现实。
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396519.htm
3.可园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建成。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等,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关于可园的名字,有不同解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个庭园“可堪游赏”。可园的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在可园十年创造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
今天,可园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可园景区从原来的5.5亩(3630平方米)扩大到30亩(20000平方米),经过不断完善,更加可人。
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104184.htm
4.清晖园
清晖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顺德市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
清晖园,原为明朝万历丁末状元黄士俊的府邸。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复经龙家一门数代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1959年,广东省省委书记陶铸批专款修复予以重点保护。九十年代,顺德市委市政府对清晖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扩复旧制,重现古名园的风采。
清晖园的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庭园曲径回廊,景趣盎然。园内幽深清空,布局紧凑,步移景换;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你心清耳悦,如醉如痴。
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主页:http://www.qinghuiyuan.com/
在清晖园的荷塘南角,为清晖园正门,门厅上悬挂着一块由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题写的“清晖园”匾额,匾额古朴,“清晖园”3字笔力遒劲,实为大家风范,仰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清晖园内,郁郁葱葱的古树名木遍布满园。其中,位于大门处的一棵高大的老白果树,已有160多年树龄,
有“活化石”之称,一般要大面积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这棵老树,却能在多年内,持续单棵结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在清晖园中,有一口长方形荷塘。全园的建筑,大多以荷塘为中心,绕荷塘一圈,沿岸而建。离门厅不远处,有一座突出水池的“澄漪亭”,临水一面刻有一副对联:
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美;
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
此联原为龙渚惠岳父、顺德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因日久而损毁,后来重写过。
澄漪亭名为亭,实际上采用的却是典型的水榭做法:临水架起平台,平台部分架在岸上,部分伸入水中,平台上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临水一面是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观者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
碧溪草堂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一座镂空疏竹木雕“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工艺精湛且古色生香;两扇玻璃屏门的裙板上,用隶书、篆书和鸟虫书体镌刻有48个形态各异的“寿”字,称为“百寿图”。
在碧溪草堂槛窗下,嵌着一幅题为“轻烟挹露”的百年阴纹砖雕,刻有幽篁丛竹,刀法圆熟。砖雕题跋,以表筑园者志向心迹:
未出土时先引节;
凌云到处也无心。
六角亭与碧溪草堂之间以池廊相接,此亭多半是当年龙氏老母、小姐及女眷活动之处。亭边设有“美人靠”,既可“常倚曲阑贪看水”,也宜凭栏玉立,体味荷塘听雨任东风的情愫。
池廊上的每道横梁都雕有精美的菠萝、杨桃和香蕉等岭南佳果,散发出浓郁的南粤风土气息。其亭柱楹联书的是:
跨水架楹黄篱院落;
拾香开镜燕子池塘。
沿池廊直出即抵达船厅,是清晖园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船厅也叫旱船、旱舫、不系舟,是我国园林模仿画舫的特有建筑,船厅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类似跳板,令人处身其中宛如置身舟楫的效果。
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相传是模仿清代珠江河上的画舫紫洞艇建成的两层楼舫,成为“船厅”,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这在我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派例。
它与惜阴书屋和真砚斋南楼组群,借一带廊旱桥连通,以百年紫藤相系,曲折通道两侧饰以水波纹,船舫神形已是具毕。
船厅原是小姐绣阁,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举止贤淑,精通诗书,善弄琴画,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作为小姐闺阁,别称“小姐楼”。
小姐绣阁与南楼形成船的前舱后舱。在船厅门正面,雕有绿竹数竿,厅内花罩镂空成两排芭蕉图案。蕉下石头上雕刻得羽羽如生的蜗牛。
在船厅前,有两口池塘,似将楼船浮在水中,船尾有丫环楼,船头栽有一棵沙柳,柳边有一紫藤,犹如一条缆绳。船厅后边,还有一棵白木棉树,以其花淡黄近白而称奇,因为木棉树一般开红花。
此外,清代著名书法家乾隆帝之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当时亲手所书船厅下面的匾额“绿云深处”,形象地描绘出了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
与船厅跰足而建的是惜荫书屋和真砚斋相连的一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园主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
其中,“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后来重写。
在荷塘东边,曲径逶迤欲左先右,石引飞虹欲上先下;园林中每一亭轩既与其他景点成对景。其中,有一花亭,景象非同一般。近处苔侵石岸绿水漾落花红,远处曲廊连堂榭修墙衬垂柳。
花亭在结构上颇有特点,为了使亭内仰视平面与四角攒尖灰塑瓦顶风格一致,达到归隐脱俗的意境,免却常见的彩绘天花藻井,而采用“不露望砖木椽者,覆以板纸,”被称为“仰尘”、“顶格”的做法。
由荷塘旁的一扇最古老的小门可进入清晖园的“读云轩”,门额上面“清晖园”3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托版。读云轩主体建筑是清代岭南豪宅的客厅,体现了当时龙家豪宅的气派。瓦面构造层层叠叠,融合了我国亭台楼阁“明标暗拱”的特点。
读云轩客厅外,经其左边的回廊,可以欣赏品味到读云轩的石趣,正所谓“读者品也,石乃云根”。读云轩中满布形状各异的石头,或突起于跨塘花墙的洞窗脚旁,或吻嵌于围池砖基中间,或兀现于砖砌花台之上,处处是石,各呈其趣。其中有产自安徽灵璧市的“灵璧石”,这种石坚硬如钢,色泽丰富,形态怪异;
此外,还有产自山东沂蒙的“龟纹石”,广东英德的英石和广西的钟乳石,每块石头均有相当丰富的欣赏价值。古语说,石头是云的根,意思是山间云霭都是从山石上袅袅升起的,这大概就是读云轩名字的来由了吧。
距读云轩不远,有一座高耸的石山叫“凤来峰”。它是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3000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
在凤来峰石山上,辟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全景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势不凡,虽由人造宛如天开的境界。
凤来峰下水池处有几块“汀步”踏石,由此可进入山洞,考究细水长流的古井。瀑布下的长形大湖被石桥和波形花墙隔开。
读云轩的一边水平如镜,凤来峰的一边水花四溅,流波不倦,一湖之上竟有动静两种景观。在这里,可以登上凤来峰,俯览清晖园的全景;也可以在水边的走廊上休息,品味周围的灰塑。
从凤来峰下,经一段曲折清幽的小径,即可转达沐英涧。沐英涧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和水榭相结合。由沐英涧小门、有一面扇形花墙游廊,可去石拱桥上。花墙上的几扇大窗,每扇都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每个扇窗从不同方位望进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画,达到步移景换的设计效果。在其左手边有座半月亭。
中央的玲珑榭是整个园林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置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如果置身于玲珑榭中欣赏周围的景色,无论是何时节,都可以闻到四面八方吹来的花香,所以这里题有“八表来香”的牌匾。
玲珑榭室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窗门上有8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玲珑榭的周围有四座按坐落方位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
坐落在西面的是“秋石”,用黄石所造,旁边种有枫树、乌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气息;坐落在北面背阴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苏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构图选用元代袁江的“富贵玲珑石”,作一屏风状;
东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处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笋,周围再种上竹树和灌木,突出奏纤弱和清秀的感觉;“春石”后面是“夏石”,也是本园的主峰凤来峰。
清晖园内多处都有“岁寒三友”之一的形象,处处表现着园主对高节虚心的竹有着独特的崇敬,或是借物咏志,园主还嫌不够,于是在庭园深处南楼后又另辟一了院落,名为“竹苑”。
竹苑紧靠沐英涧,是清晖园里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地幅狭长,却广植修篁。竹影婆娑应风入,蝉鸣短长景更幽;巷院尽处,玲珑壁山迥峰卷云,袖珍眼泉甘洌清甜;竹苑内建筑小巧而精美,有许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词。在竹苑小径的一道小洞门门额上方塑有“紫苑”二字,小洞门的两侧塑有对联一副:
风过有声皆竹韵;
月明无处不花香。
在小洞门背面,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一副对联:
时泛花香溢;
日高叶影重。
竹苑遍种花竹,清静幽雅。竹苑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的命名出自于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
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到“笔生花馆”才华高超之境。
在竹苑通道的尽头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既有狮山,有斗洞”来解释“斗洞”的来由。
这一石景设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少。斗洞旁边的“归习寄庐”是清代岭南一代书法名家、咸丰年间进士李文田辞官归故里时所题;
由竹苑潜斗洞出,是由“归寄庐”和“小蓬瀛”与木楼组成的另一院落。右厢是“归寄庐”,龙氏卸任赋闲聊寄卧龙庐。“归寄庐"牌匾是均安上村咸丰探花李文田所书。
“归寄庐”与“小蓬瀛”直廊相接。在两座建筑中,“小蓬瀛”位居其左。蓬瀛为蓬莱和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
“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棵,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艺术珍品。它与“大金鱼”和“白木棉”号称当时的“清晖园三宝”。
在这座木雕《百寿桃》树上,实雕桃子仅99个。据说,民间讲究“寿”不能满,而“百”是个满数,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又因“藏”与“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象征,“藏寿”也就暗示了“长寿”,再加上99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树上有99只仙桃”的说法极其深得人心,并长久流传下来。
小蓬瀛旁边有一木楼,是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
广东佛山清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