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路线:全程约893.7公里
起点:应山村
1.绍兴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二二省道行驶250米,进入环城东路
2) 沿环城东路行驶4.3公里,直行进入环城北路
3) 沿环城北路行驶4.0公里,过右侧的荣怀大楼约300米后,稍向左转进入迎宾路
4) 沿迎宾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迎宾路
5) 沿迎宾路行驶1.2公里,朝杭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诸暨互通
2.沿诸暨互通行驶310米,直行进入沪昆高速
3.沿沪昆高速行驶41.4公里,朝千岛湖/黄山/G2501南段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张家畈枢纽
4.沿张家畈枢纽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杭州绕城高速
5.沿杭州绕城高速行驶18.7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6.沿长深高速行驶26.0公里,朝芜湖/安吉/长兴西/S14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紫金港枢纽立交桥
7.沿紫金港枢纽立交桥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杭长高速
8.沿杭长高速行驶66.1公里,在安吉北/S204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安吉北立交桥
9.沿安吉北立交桥行驶680米,直行
10.行驶630米,朝泗安方向,右转进入马良线
11.沿马良线行驶4.0公里,朝泗安/高禹方向,直行进入S204
12.沿S204行驶14.7公里,朝G50方向,直行进入一二省道
13.沿一二省道行驶740米,朝芜湖/广德/宣城/黄山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泗安互通
14.沿泗安互通行驶540米,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15.沿沪渝高速行驶77.2公里,朝宁国/绩溪/黄山/S0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宣广枢纽
16.沿宣广枢纽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宣铜高速
17.沿宣铜高速行驶22.5公里,稍向右转进入芜宣枢纽
18.沿芜宣枢纽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19.沿沪渝高速行驶43.6公里,直行进入芜合高速
20.沿芜合高速行驶117.9公里,直行进入京台高速
21.沿京台高速行驶5.7公里,过合蚌路立交桥,朝六安/信阳/武汉/淮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路口枢纽
22.沿路口枢纽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
23.沿沪陕高速行驶141.0公里,朝信阳/西安/G4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大顾店立交桥
24.沿大顾店立交桥行驶60米,过豆腐渣桥约1.5公里后,直行进入沪陕高速
25.沿沪陕高速行驶184.9公里,朝武汉/郑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叶信互通立交桥
26.沿叶信互通立交桥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27.沿京港澳高速行驶103.9公里,在小河/S243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8.孝感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匝道行驶740米,直行
2) 行驶220米,朝小河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政通街
3) 沿政通街行驶1.2公里,过右侧的孝武电器小河家店广场约170米后,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小河镇
一般年份在8月底至9月上中旬成熟采收。肥城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肥城市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肥城历史悠久。据老城镇北坛遗址考古发现证明,远在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人类祖先的一部分就在肥城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
夏商时期,境内即建立了“铸”、“遂”等部落方国。
西周时期,又有建立的“肥子国”,境域属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境域属齐、鲁两国分辖。战国时期属齐国所辖。秦代属齐郡所辖。
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始置肥城县,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二千二百多年来,县境为郡、为县、为镇代有沿革。
东汉章帝末年(公元87~88年)撤销肥城县,境地分属济北郡卢县、蛇邱县和东平国富城县。
三国魏(220~265年)至东晋(317年前)归属同东汉。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后,境地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的济北郡、东平郡分辖。
南北朝宋(420~479年),在原肥城县故城设济北郡,原肥城县境地分属卢县、蛇邱县和富城县,隶属兖州。
南北朝北魏,527年(孝昌三年)复置肥城县,并设东济北郡于肥城县城。
南北朝北齐(550~577年)撤东济北郡,并入茌平县的济北郡,肥城县属之。
南北朝北周,577年(建德六年)于肥城县城置肥城郡。
隋开皇初年,废肥城郡,保留肥城县,属济州辖,隶属兖州。隋末,废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管辖。
唐代622年(武德五年)复置肥城县,属东泰州辖,隶属河南道兖州。627年(贞观元年)撤肥城县,境地并入博城县。666年(乾封元年)改博城县为乾封县。668年(总章元年),改乾封县复为博城县。705年(神龙元年)再次改称乾封县。
五代(907~960年)境地仍属乾封县,隶属兖州。
宋代(960~1279年)初属乾封县,后属奉符县、平阴县分辖,隶属京东西路郓州。1115~1234年曾在旧肥城设辛寨镇,境地属平阴县、奉符县分辖,隶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代1275年(至元十二年)复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
明代1369年(洪武二年),肥城县改属济南府,隶属山东布政使司。
清代初沿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属泰安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泰武道。1735年(雍正十三年)泰安州升为泰安府,肥城县仍属之。
1913年属岱北道。1914年属济南道。1938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5年2月属鲁西(第二办事处)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7年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3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初属泰西行政委员会,后属泰西专员公署。1942年10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鲁豫第六专员公署。1949年9月,隶属泰西专员公署。
1950年5月,肥城县归属泰安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划归聊城地区。1959年7月划归济南市。1961年5月复归泰安地区。1985年3月隶属泰安市所辖。
1992年8月,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县级),仍为泰安市所辖。
行政区划
点击查看图片
肥城市
1949年6月,肥城县行政区划为10区1镇,即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巧山店)、第三区(安临站)、第四区(王庄)、第五区(王瓜店)、第六区(湖屯)、第七区(石横)、第八区(安驾庄)、第九区(高淤)、第十区(边院)和城关镇。
1951年,将上营、王先庄、代家河、杨家庄、侯家庄、李家峪6个自然村划归长清县。1958年3月,将西北部的段家天井、铁山、荒场等3个自然村划归平阴县所辖。同年9月,全县先后建立14个人民公社,即城关、仪阳、安临站、王庄、王瓜店、湖屯、石横、安驾庄、汶阳、边院、桃园、马家埠、过村、孙伯。
1959年7月,将长清县的双泉、马山、五峰3个人民公社共177个自然村划归肥城县。1960年1月,撤销过村、马家埠、五峰三个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将马山、双泉2个人民公社177个自然村复划归长清县。全县时辖12个人民公社、57个管理区、572个生产大队。1982年3月,增设刘家庄镇。1983年12月23日,全县行政区划改为1镇12区。1985年11月5日,全县行政区调整为9镇8乡593个行政村。
2001年2月,乡镇区划调整,将东陆房乡、马家埠镇、过村镇分别并入安临站镇、安驾庄镇、边院镇,肥城市行政区划为1个办事处、12个镇、1个乡,共607个村(居)民委员会。
2010年6月,撤销老城镇、王瓜店镇,设立老城街道办事处、王瓜店街道办事处,撤销仪阳乡,设立仪阳镇。肥城市区划为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
地理环境
地貌 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海拔600米、最低点海拔57.7米。中部隆起地带是丘陵山地、北部是以盆地为特征的康汇平原,南部是以河道纵横为特征的汶阳平原。肥城市山山相接,脉脉相连,沟壑纵横,自然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等各种地形。其中平原面积为59394.5公顷,占肥城市总面积的46.5%,山地面积为42917.3公顷,占肥城市总面积的33.6%,丘陵面积25418.3公顷,占肥城市总面积的19.9%。
山脉 境内山脉属泰山山脉西麓,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较大的山头96座,北部有富有胜景的牛山、陶山;中部以肥猪山、马山、布山为主,夹子山海拔600米,为肥城市最高峰。
土壤 肥城市土壤共2个土类,5个亚类,12个土属,83个土种。其中,褐色土类96393公顷,占土地可利用面积的98.1%。
河流 境内大小山洪河道43条,总长度196.3公里,总流域面积911.6公里。大汶河境内长36.3公里,康王河全长41公里,为境内两大主要河流,也是汶阳平原和康汇平原生成的主要源流。
气候 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6℃。境内年平均降水量903.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