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北京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办。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 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 右手要有足够的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 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那些老手,开水出口,碗口和壶口距离有时在一二尺的地方。开水全部入碗,点滴不外溢,而且说止即止,一次冲熟,厚薄合乎要求,从来没见过加水再冲,或冲坏一碗再换一碗的。茶汤滋味储蓄,除香甜外,有一股谷物的朴实之气,给人以亲切感。
北京茶汤的主要原料糜子是中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也称穄,穄子,赤黍。 《吕氏春秋·本味》载:“饭之美者……阳山之穄,南海之糜。”秦代李斯《仓颉篇》说:“穄,大黍也,似黍面不粘,关西谓之糜。”糜形如小米,色淡黄,磨粉可作糕。中医认为其味甘,微寒,可止泻,利烦渴,除热,治咳,逆上气。穄也就是糜子,由于产量低,种植不多,故市场供应甚少。
茶汤除用糜子外,还可用白粘高粱磨成粉作为原料,但质量不如用糜子好。儿童喜食茶汤。《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为证:“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裹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并附注称:“茶汤有摆摊者,有挑担者,其唯一之标识,则大铜壶是也。此物尚甜,咸食者殊不见,小儿多喜食之。”茶汤味甜,筋道可口。但不知还能品尝到真正新糜子面为原料的茶汤否!
旧京,卖茶汤有三种形式:
一是挑担走街串巷的,每逢春秋两季午后3—4点钟沿街叫卖。其提前是个紫铜大茶汤壶,壶为双层,外层加水,里层烧火,壶底座贮存木炭和一双火筷子;担后是个大木桶,挂着水舀子,木桶上放个小屋顶形的长木条,里面放碗、匙子、糜子面、油炒面(油茶)、藉粉,还有一罐红糖。有买主时,现以小瓷碗将糜子面或油炒面用少许开水调好,再到前头将铜壶搬起,提得高高的一冲,以小铜勺猛搅,待搅成糊状,递与顾客。
二是设茶汤摊,多半是在庙会上。其摊案以桐油涂面,长约丈余,案前设长凳,案上陈放玻璃盒两个,盒内分数格,盛面、糖和果料。盒后放彩色小碗数十个,小铜勺多把放一罐内,案后支一大紫铜茶汤壶,沸水滚滚,壶盖、嘴、肚处镶黄铜花边和图案,有案净、碗洁、壶亮,颇能引人食欲。
三是开设于大街的店铺,门口以大茶汤壶为招幌,店内设座。每天正、二月代营煮元宵。至于面是用糜子面熬成的稠粥,盛到碗里后,再用细筷子将事先以炭火或油调稀的芝麻酱,来回往粥上一丝一丝地抡,抡匀抡满后,再撒上一层芝座盐儿、干姜(同姜)粉,确也咸中有味。此为当年穷苦市民的一种经济小吃。
可以去马连道茶城逛逛,马连道茶城
【基本背景】
马连道茶城是北京一商集团公司投资建成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商业设施。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核心经营业务是在京城享有盛名的马连道茶城,同时还经营具有较大规模的摄影器材城。
北京马连道茶城坐落在“京城茶叶第一街”的中心位置,是规模经营的大型茶叶市场。这里云集这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300余家茶商,年销售近3亿元。除茶叶经营外,还经营茶具、茶工艺品、茶道和茶文化传播等。独具特色的经营和规范化的管理,使其在短短三年就在全国具有了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并多次被北京市和宣武区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主营业务】
经营茶叶、茶具、茶工艺品、茶道和茶文化传播等。
东四北大街乙528号朝内菜市场1楼。根据百度地图查询显示传承160年的老字号天桥茶汤李就开在这间超市的美食档口里,茶汤隔壁档口就是最近巨火的西四包子铺~百年老北京茶汤李开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