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因山环水抱的险要地势,一度被誉为“黄金水道”,自然形成的河口渡口北接武威、南至兰州,是古代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采访中,西固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古时河口渡口的“阳畅湾子”是水路运输工具最佳的停泊码头,各种木筏、牛羊皮筏子顺河而下。
当时的渡口也是西北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人们的各种生活、生产用品,大到煤炭、木材、羊皮、中药材,小到粮食、油渣、麻杆子等均可以在码头市场买到。当时河口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这个水路码头,据说当时河口约有65%的人从事水路运输行当,光是羊皮筏子就有两百多个。
河口古镇建在黄河边上,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37处200余间,遗存有大量辛店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等痕迹,还有“长最堡”、“沙都城”、“古烽燧”、“明长城”等多处古遗存。虽然古民居不少,但多年没有保护、修复,有了明显的破败,而随着水路逐渐被公路、铁路替代,丧失了交通枢纽地位的河口古镇似乎没有了以往的繁荣。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振祥,是河口古镇再次兴起的见证者之一。2011年,担任河口村文化站站长后,他和村干部着手“复兴”古镇。一户一户走访调查、搜集资料,然后对内、对外宣传。2014年3月,他们的辛劳换来回报,西固区按照突出“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四种元素,启动实施了河口古镇保护性恢复修建工程。
扩展资料至此,以河口村为核心的这片历史文化街区开始进入兰州市民的视野。随后,街区的具象化品牌意识逐渐形成,在狭义概念上,河口村对外开始称之为“河口古镇”。
为了支持古镇建设,张振祥还带头拆迁了自家房子。如今,通过几年的连续建设,古镇内钟鼓楼、卧桥、三座城门、四座牌坊、四街十七巷门楼牌匾等标志性建筑还原复建,沿街115户民居和核心区其余313户民居外立面改造修缮如初,古镇整体风貌格局和谐统一,成功再现了河口明清民居建筑特色。
在基础配套方面,进行了古镇二期市政设施综合配套工程,完成核心区道路铺设、强弱电、给排水、一期亮化、智能化、绿化、路灯、十里黄河金岸等提升改造工程。
古镇面貌日益精致起来,可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呢?张振祥和同事们写了《致村民的一封信》挨家挨户分发,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开店。如今,古镇已开有百余家店铺,省内外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1、首先从学府大道69号步行653米到达重庆交通大学地铁站。2、其次乘坐3号线到达工贸地铁站。
3、然后乘坐371路公交车到达宏声路中段公交车站。
4、最后步行454米即可到达山城柴火鸡南滨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