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我的家乡境内,那坑坑洼洼的小路就映入眼帘。小路旁矗立的白杨树犹如庄严的士兵保卫者周边的农田。放眼望去一座座精美的房子整整齐齐,看不到尽头。南北田野里的玉米、高粱、大豆郁郁葱葱,当秋天来临时,它们都脱胎换骨变得黄橙橙、红彤彤的,成片的大豆在高粱带领下,哗啦啦的唱起歌演奏者一曲附有香甜气息的农田交响曲。快活极了。如果独自走在田地的羊肠小道上,闻着花香看着风景,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
我的家乡还特产柿子,家家户户门前都栽着柿子树,春天,柿子树发芽开花,柿子花还很特别,它白生生的宛如美丽的小仙女,它的周围有一个保护伞,保护着娇嫩的柿字花,到了夏天花凋谢了,结出了又小又圆的小柿子,柿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变得又大又圆,绿里透黄,黄里透红,最后变得红彤彤的,像灯笼似的一个个高高挂在树枝上,摘一个咬一口,甜津津的,那美味、那爽快,令人垂涎三尺。
我们的房子后面还有一个人工湖,湖面波光粼粼,时动时静,犹如一个调皮的小娃娃若人喜爱。静时,湖面宛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清澈见底露出光滑如玉的鹅卵石,动时,一阵微风吹过,湖面荡起阵阵破浪,浪花打在脚丫上爽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怀化地区可以玩的地方很多,下面是一些比较出名的旅游景点:怀化市的名胜古迹颇多,自然风光奇秀。新晃、芷江、辰溪等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及全市各县,遗址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境内的古建筑种类繁多,其中以黔阳的“芙蓉楼”、沅陵的“龙兴寺”、芷江的“天后宫”等最著名。通道县境内现存的“白天观”、“迥龙桥”、“鼓楼”等侗族古建筑,最具民族特色。芷江是我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纪念地,1945年8月的芷江洽降,是中国政府自鸦片战争以来, 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敌国使节的投降。战后芷江修建“受降纪念坛”。怀化名人辈出,这里曾诞生过许多著名人士。现代有溆浦的向警予、麻阳的滕代远、会同的粟裕等,其故居都得以保证,并建了纪念馆。怀化的名山名水也遍及各地,如飞山、凤凰山、雪峰山、壶头山等,不仅景色奇特,还附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五强溪水电站早已驰名中外,五溪湖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怀化市已列入国家级、省级的旅游资源如下:
省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山、五强溪、万佛山
省级森林公园:中坡、象狮坡、黄岩
省级自然保护区:康龙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沅陵县龙兴寺、溆浦县警予故居、通道县马田古楼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2、芷江县揽胜
(1)受降纪念坊
位于芷江县城东3.5公里的七里桥村, 这里原是国民党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受降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纪念坊为四柱三拱门,高8.5米,宽10.64米,嵌沅州石,刻有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白崇禧等的题词。
坊正面中领蒋中正题“震古铄今”,东拱额“布昭神武”为于佑任题,西拱额“武德长昭”为孙科所题。坊柱上题联两副: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蒋中正题 )。侧联: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李宗仁题),坊背面中间首额,由当时湖南省主席王东厚题“万古流芳”。下为260字铭文,记述日本投降之历史背景。东拱额居正题“名垂青史”,西拱额王云五题“气贯长虹”。柱上中联系何应饮所题: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桐柱庆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坊前的凯旋门,由四扇铁制栅条门组成,铁门上焊着四个红V字,象征八年抗战胜利。受降会场, 为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向中国政府洽降会场旧址。受降史料陈列室,有会谈纪要、备忘录,电文、照片报刊文章等,展览有当时会议用过的桌椅原物,苏联比斯飞机、旧式兵器、修机场的石滚、碑文、日军投降国旗等。
正在建设中的受降园,增设如下景点:纪念馆,受降堂,受降塔,何应饮、今井武夫住所,今井武夫乘坐飞机、吉普,抗日烽火和V型塑雕群,战役战术展示区,芦沟小桥,鸽子湖,汗青树,臣石碑,和平之神碑楼,临风亭等。位于城东一公里处的芷江飞机场,近5000亩,建于1936年,是当年盟军机场,轰炸东京战略要地的神秘机群,就是从这里起飞的。
(2)红军烈士纪念塔
在上坪乡,塔高5米,基宽6米,是为纪念1934年冬红军北上抗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方面军进行“便水战役”而牺牲的烈士而建。
(3)剿匪烈士纪念塔
位于县城体育场之北端,为纪念在湘西剿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塔高18米,用岑巩白石垒砌。塔身铜板上刻有470位剿匪烈士英名。 石碑碑文为先烈的英雄业绩。塔彦青松环绕,四季白花吐艳。
(4)天后宫
地处舞水西岸、与县城隔河相望的天后宫是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占地3700多平方米,宫中有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结构完整。
门坊高11米,宽63米,贵州大青石垒砌,呈门楼形。两侧雄狮踞,前有青石雕花栏杆圈围成台,中间十五级台阶刀门。门坊除2.5米宽,2.6米高的门洞外,上下左右均为青石浮雕,共50幅。大幅石雕有2.5平方米,小幅有0.3平方米。鱼龙凤狮、花草、树木、神鬼人仙,形象生动逼真,画面清晰如故。或一幅为一典,或数幅合为一典,如“孤洞劲竹”、“永庆升平”、“天下巡天”、“八仙飘海”之类,则八幅为一典。还有不知名目者。门洞上方正中镶嵌的“天石宫”石刻匾额,字体浑厚圆润,施斧凿亦曲尽书法家之地。
参观石雕艺术的专家无不称扬此坊工艺之绝无仅有,谓之江南一绝。宫内置有沈从文手书段氏墓志墓碑,文共600字,系青石碑体。为沈从文于民国10年(时年18岁)在芷江团防总局任师爷兼收税员时, 受人所托为战死警备队长段治贤手书的墓碑,柳体行书,字迹工整隽秀,流畅洒脱而不刻板。1987年10月12日,中国著名画家美协副主席黄永玉先生专程由北京前来芷江拓印沈从文之碑文手迹。同时宫中还展出芷江出土旧石器时代以来很有研究价值的文物100多件。
(5)文庙
位于城内小北街的文庙,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庙外有莲塘、跨石拱桥,桥头50米连红墙,竖5尺石碑,上镌“文武官员在此下马”。墙内设文庙,占地约15000平方米。
(6)芷江
是一座山水相依,雄奇秀美的古城。舞水河蜿蜒穿城而过,将县城一分为二,分为河东河西。县城近郊溪流纵横,楠木溪、桃花溪、木叶溪、柳林溪、杨溪、蒋家溪、细米溪、芷溪、渔溪、三渡溪、五郎溪、黄溪、桐木溪、板山溪、通溪、王家溪等数十条支流汇入舞水河。县城四面环山,城东有花山、白云山、木兰山、巽公坡、皇榜坡等。城南有蒲家山、大洪山、小洪山、白岩山、祖山等,城西有天雷山、米公山、罗山、蒲公大山等,座座山峰巍峨雄峻,条条溪流清澈湛蓝。旖丽奇特的山水巧妙地构成了屏障巨镇。明山叠翠,杨溪云树,花山仙姿,金龙阁、山水溶洞、槐木溶洞、龙牙洞瀑布等十余处自然胜景。加之两岸桃红柳绿,树影婆娑,把古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7)明山
位于城北10公里处,是芷江八大外景之首,海拔一千多米,西接天雷山脉,东连雪峰,周围97群峰拥立,众脉蜿蜒,峰起峦回,翠色层叠,城环连池。熙宁年间的宋神宗,曾封此山之神为顺应侯。明朝御史薛宣游明山时写下了“缥缈浮岚重,游人咫尺迷,远近天无际,参差树不齐,日出寒烟外,川云似海平……”的名诗。登明山过连花庵,跨遇仙桥,穿百子峰,跃头天门,越马鬃岭,逾二天门,始能登极真武殿。此殿为近五省十八县善男信女三月三朝山拜佛之地,至今每年达四、五万余人。
(8)杨溪云树
位于城南3公里处的杨溪河口,西汉时期所植,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民称“喜树”、“重阳木”或“千岁树”。舞水流程九百里,这种重阳树仅存四棵。这棵树高16米,胸围11.5米,树冠面积206平方米,下主干内空, 可供游人置桌凳饮酒赋诗下棋。上分三枝向外延伸,枝叶交错,蓬松丛杂,近视觉浓荫覆盖,远望如云势参天。每年雨季,各色蝴蝶、或白鹭,密集树上,五彩缤纷,去蒸霞蔚,甚为奇观。树侧建昭灵庙,以祀楚国三阁大夫。古代许多文人墨客曾有赋诗,如清代举人杨凤鸣观后作七绝:“武陵溪畔水盈盈,岸上松揪弄晓睛;片片白云吹不散,前树野鸟向人鸣。”现此处仍为游览之地。此树已被列为全省古树名录。
3、黔阳县揽胜
(1)芙蓉楼
在黔阳县黔城镇西门外,为纪念唐代诗人王昌龄而建,沅、舞二水交汇于此,楼因王昌龄曾作《芙蓉楼送辛渐》诗而得名。古人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主楼北廓临江,主体系清代建筑,纯木结构,正面三间,重檐歇三顶。二层有明轩可供远眺。清代乾隆年间在其周围又建有冰心玉壶亭、送客亭、览翠楼、凌波榭、半月亭等大群建筑物,与这里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妙布局,构成了“登眺则群山拱翠,俯视则万木交阴,沅水自北来环其下”的壮丽的风景园林景象。楼侧竖立八十多块历代名人题诗作赋的镌刻、碑石,其中有《王昌龄宦楚诗》十五首,以及颜真卿、岳飞、米芾等人的手迹。芙蓉四周环境清幽,竹木相错,绿荫如盖,奇草生芳。江面可泛舟,滩可野炊。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黔城南正街
明、清时代的居民建筑风格,沿街遍是鳞次栉比,街景极古。街长数百米,呈丁字形格局,街道不宽,为巷状。全铺青石板路,每间檐口几乎全乎用卷棚形式,线条优美。二楼伸出饰檐。普遍为万字格窗并用支撑物开窗,室内大小柱头雕琢的图案古色古香。多为木结构,有马头墙隔出。漫步此街如置身古代一般,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在此取景。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中正门
系黔城镇的西门,为砂岩垒砌的古城门。门洞顶镌“中正门”三字,以蒋介石名字命名。
4、通道县揽胜
(1)鼓楼
鼓楼,系侗族建筑“三宝”之一。侗族的鼓楼,《唐书》有“会聚铜鼓吹角”的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绥宁县官府《赏民册示》有“村团或百余家,或七八十家,三五十家,竖一高楼,上立一鼓,有事击鼓为号……”的记载。清嘉庆年间的《梦广杂若》有“……每寨必设鼓楼,有事则击鼓聚众”。通道侗族的鼓楼,现存最早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此后,通道侗乡村村寨寨都有鼓楼,大的村寨有三、四座,一般是一姓一座。寨子里几个族姓,就建几座鼓楼。鼓楼富丽堂皇,雄伟壮观,高耸寨中。低有的三、五层,高的达十余层。它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不用一铁一钉,全用卯榫嵌合,飞檐重阁,层叠而上。最上层是尖顶,高插入云。有的尖顶上还装有能迎风鸣叫的铜质飞鸟,颇具匠心。鼓楼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式,象宝塔又似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柱头挂满金匾、对联。重檐下的彩绘,有龙、凤、鱼、鸟、葫芦、花草等图案,或装饰有双龙抢宝、丹凤朝阳等浮雕,十分精美壮观。鼓楼重檐虽多,但一般实用只有两层。从前上层设有牛皮大鼓,一旦有急事商议,便呜鼓聚众。下层设有火堂,火堂之火,长久不熄。侗家劳动之余,喜欢聚集鼓楼,听歌师弹琵琶唱歌,或谈古道今。夏天在这里乘凉,冬天在这里取暖。春节时,就有更多的人聚集鼓楼,与外寨青年“哆也”。八月中秋,则在鼓楼附近的岩板坪吹芦笙。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休息和进行文娱活动的公共场所,是他们喜爱集群社会生活的最明显的体现。鼓楼与侗家生活密切相关。在侗族心目中。它的地位很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处所。所以侗家对于建筑鼓楼极为重视。群众都自动捐款献料,出工出力,齐心合力修建鼓楼。
(2)风雨桥
风雨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二。风雨桥又称花桥,亦叫福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3)凉亭
凉亭,系侗族建筑“三宝”之三。多建山坳或路旁,供行人乘凉歇息之用。侗族热心公益事业,爱做好事,每三五里即建一亭。所以,侗乡的凉亭特别多。许多凉亭建于泉水之旁。亭畔多古树遮荫。没能泉水的地方,凉亭里也有人挑去泉水,供人解渴。
(4)白衣观
在播阳乡内,又名观音庙。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楼阁式庙宇建筑。清乾隆二十四年建纯木结构,五层高约18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是通道最大的古庙。 原各层都置有神龛,檐脊有堆塑龙凤图饰,卷角处为象鼻形,造型美观,有旋梯可绕至上屋,远眺四周,景物尽收眼底。白衣观的建筑美工都达到了一定水平。
(5)回龙桥
位于平坦乡小溪河上。木构石墩,长80米,宽约4米,造型优美, 结构坚实,始建年代不详,1931年重修。除桥墩石结构外,其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没有一根铁钉和其它铁器,反映侗族人民的建筑技术水平之高。全桥可分两段,西段以园排木数层,逐层悬臂伸出,形成拱券,东段则在石墩上重叠水平梁两层在梁上立柱。桥面上覆盖重檐屋顶,建通廓式的阁道共二十七间,中央一间最大,行人可在里面歇脚休息,逢节日在此进行文娱活动。阁内原供“文昌帝君”,故又叫文昌阁。每层隔板上均有题词或水墨山水画。桥两端和正中间,建有三个多角亭。都是三重檐,下层四坡顶,中、上层为六角坡顶,最大面收尖,置复钵宝盆,宝瓶上的百花鸟,可随风转动,并能发出呼呼叫声颇具匠心。桥上彩画精美。
除回龙桥外,侗乡在柑尾溪河上多修建此类桥,是侗乡山寨人民的传统建筑,长廓顶上竖起宝塔式的楼阁一至三个不等,楼阁飞檐重迭,少有三层,多有五层,梁木和长廓都采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横穿竖杆,凿标衔接,浮雕壁画,色彩斑澜,建筑和艺术水平很高。
(6)双江秀城
双江城是佳地,景致幽雅,群峰横亘,尤以独岩峰最秀,给江城倍添异彩,有诗云“南游北客笑相问,错把双江作桂林”。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庙。还有独木花桥,长66.7米,宽5米,高12米,鼓楼三层,供人们赏景,休息之用。
凉亭、鼓楼、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三宝”。凉亭是供游人避风雨小歇之用,多建筑在路旁、岔口、山顶、鞍部等地;为纯木结构,由很多根木柱支撑,亭内一般无多大装饰,但也有绘彩画的,是当地具有特色的路亭。
(7)大戊梁
位于牙屯堡地了村。传说古时黔有闷龙(男)与湘女相邀约春季大戊之日到此山相会,以示封建礼教的反抗,但终成悲剧,为纪念这对青年坚贞的爱情,湘、黔、桂三省边境各族男女青年,每年春逢大戊之日,纷纷邀约至此对歌,相传已有数百年历史,因之命名为“大戊梁歌会”
侗族人民能歌善舞,歌风悠扬悦耳,富有民族特色,芦笙竹笛、木叶、琵琶常以伴奏,舞蹈尤以“多耶”和芦笙舞为多。
5、溆浦县揽胜
(1)名山
紫荆山、龙泉山、鸭公山三山成一线,属雪峰山脉。 龙泉山位于岗东镇江,宋代为梅山十峒之一,现是溆浦森林公园,山上古木参天,奇石林立:龙泉之水,变幻莫测。有时溪河暴涨,而其水独清;有时天气晴朗,反突然浊流喷注,山腰古寺已有400余年历史。现存历代宗师“舍利塔”十二座, 是湘西唯有的舍利塔群。紫荆山早就闻名于世,清咸丰湖北布正使,邑人严正基曾对皇上描绘其家乡时说:“前有铁牛潜水,后有猛虎下山,左有二龙抢宝,右有紫荆名山。”皇上为此称赞不绝。由此紫荆山也就闻名于天下。鸭公山最大的特点是险,四周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小道通向山顶,顶上屹立着一柱数十米高的巨石,乡人称之为“送子观音”。登上峰巅,溆浦县城、桥江机场尽收眼底,山下是朝阳岩水库,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山映水中,别具风情。水库旁有一洞,名为“明月洞”。除此溆浦境内还有十余座古山寨,它以险峻而著称,古山寨内至今保存有长约数里的古城,石臼、灶等遗迹。
(2)莲花洞
在伏水湾乡,洞内“莲花”伸出的十余根石笋石柱,酷似节节玉藕。“莲花”有的含苞待开,有的举瓣怒放,故称莲花洞。此外还有“羊鸟厅”、“冰厅”、“香菇厅”、“戏厅”、“藏宝厅”等。
(3)五羊洞
在伏水湾乡。洞内有“杏花村”、“梨园寨”、“五岳仙境”、“龙宫鹤影”等景观。“杏花村”一派田园风光,似花香四溢,使蜂癫蝶狂。
(4)白洋洞
在河底江乡。洞内面积十二万平方米,三十六个支洞,交错相贯。仅“会仙楼”就有8个足球场大。洞中钟乳倒垂,石笋林立,千姿百态、阴河潺潺, 洞内有观音台、会仙楼等十五个游览区,八十五个景点。洞外气象万千。春日,洞口含青烟,吐白雾,整天云蒸雾盖;夏季,古洞生凉风,驱热气,常与丽日搭彩虹;秋天,洞脑上翠竹丛生,菊花满坡;冬季,洞内热气腾腾,暖和如春,一旺泉水从洞中潺潺流出,终年不断。
(5)英雄山
位于大华乡,海拔763米,1945年抗日战争时,中日双方争夺该高地, 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终于阻止日寇入侵,但国军损失很大,为纪念抗日英雄,将此山改为“英雄山”。
(6)圣人山
位于溆浦城北60公里处,主峰东瓜岭,海拔1355米,南北长 12公里,东西宽6公里,传说大禹治水时和他的助手应龙、玄龟在这里风餐露宿,与恶龙搏斗,降服了洪水,故叫人山,山顶有天平寺,为本县之名胜。
(7)木鳌瀑布
在大华乡内,是县内最大瀑布,也是湖南较大瀑布之一。流量为6立方米/秒,最大300立方米/秒,落差68米,宽40余米,1964年建有水电站,年输电量400万度。
(8)龙潭
地处连绵起伏的雪峰山腹地的龙潭,四面崇山峻岭,气势雄伟。蜿蜒纵贯,因形造势,气象万千。沅水支流溆水河源出境内的鄜梁山麓,劈山穿谷,奔腾而出,清幽幽的溪水滋养了两岸的奇花异草和勤劳的民族,因河流弯多潭深,山高涧窄,故有龙潭虎穴之称而得名。
一九四五年四月,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吞食我大西南的美梦,妄图破雪峰山的防线,进而抢占芷江机场,对雪峰山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我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取得了史称“雪峰山会战”的伟大胜利,使芷江无恙,大西南无恙。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龙潭成为“雪峰山会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斯役激战三余天,毙伤日寇三千余人,但是,我国军队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成百上千的抗日将士把自已的热血洒在龙潭这块热土上,壮烈地长眠于龙潭青山丛林中。
壮烈肃默的龙潭弓形山,山成“弓”形,一条小溪潺潺从山脚横穿而过,形如弓弦,其山名如实魏魏屹立在龙潭镇中心地带,“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就建在这座山上。一条宽6米,长2113米的花岗岩石级自山脚到山顶,共297级。拾级而上,则浩气门、纪念塔、千秋亭、烈士墓,自下而上,排列有序。整个陵园建筑更点辍了龙潭的风景,他俯瞰着在龙潭镇全貌。一条河流宛如一条自然的玉带,自左往右曲折而过,站立在山顶往右后方眺望,英雄山遥遥相对,该山前方右有红岩岭、左有车岩岭,山山相连,延绵起伏。正是这些山岳丛林地带,当年鏖战的战场,烈士热血洒过的土地,现已是松林成片,郁郁葱葱,翠绿蔽日。她是八年抗战最后一战的圣地,成为我国民族战争史上的名山。
(9)向警予故居
位于溆浦县城西部,为一四合院落,是湘西常见的民房格局,正面三间全木结构。故居低矮而古朴,门页和窗棂都有别致的几何图案装饰,庭院内的小径用河卵石铺成,亦有图案花纹。1895年向警予同志诞生在这里。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8年在武汉被反动派杀害。故陈列向警予青少年时代的一些文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招屈亭
位于溆浦县城南,传说屈原被流放经过溆浦时住在茅坪坳,后人建了“屈原故庐”的石碑,并建了招屈亭,至今溆浦县境有数处“屈原相公祠”。相传县人在楚汉相争时,闻义帝被杀,缟素哭义帝处。
6、会同县揽胜
(1)金龙宝顶
位于会同县东北金龙山金龙主峰,海拔1075米,古称会同八景之一。有马鞍、堡子、肖家,金龙四乡群山环拱其下,形若飞龙,每当夕阳晚照,峥嵘翠滴。主峰宝塔山,有岩石八方宝塔一座,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656年),高约13米,直径有5米,塔内无楼,四周无窗,仅有一石门出入。门上端镶嵌一石匾, 上刻“符轮配德”四字,两边有石刻对联。塔内修建金龙太子宫殿,系大柱木质殿堂,供有大型金龙太子雕象。殿堂神台脚一石板底下,有一气孔,深不可测,凉风习习,袭人肌肤。每到秋天,塔内昆虫成千上万,相传是金龙太子的“真马”。宝塔坐北朝南、工艺精巧。雄伟壮观,完善如故。金龙宝顶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诸葛井
在团河乡内,据传为诸葛亮在团河乡扎营时,无清水可喝,孔明见此情况,用宝剑往地上一插,一股清泉即出,故名诸葛井。此井清泉常涌,四季不竭。
(3)狮子树
位于若水乡檀木村巫水一侧,树高40米,树干胸围11.5米,树荫覆盖直径35米,树龄千余年。因树蔸生长一巨根,凸于地面,下可行人,形似狮子卧地而故名。树下有一洞与河水相通。此树形体很大,根上长树,苍劲挺拔,当地人称“吉祥树”,并对此树奉若神灵,至今仍有乡民来此树“认亲”,以保佑儿女平安,生活幸福。
(4)雪界山
位于会同、洞口、绥宁、黔阳四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437米。1935年12月贺龙,肖克将军率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此地。现在山上建有林场和“山史亭”一座,风景绮丽,植物繁茂。
(5)文物
有驰名中外的粟裕将军纪念碑、纪念馆、粟裕故居有酒溪柿子团和堡子路家村团的红军标语、有长寨文峰阁、 金龙金顶、林城观音阁和奉旨笙表节义牌坊、 若水鸭婆树、渡头江古遗址、对江田古遗址、墙背古代窑址、龙堂山宝塔、坪村宝积成址、朗江乡永示禁碑等14处。这些历史文物古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7、靖州县揽胜
(1)飞山
靖州飞山乃湘西名山之一,是古代兵家争夺的要塞, 又为历代宗教之胜地。飞山气势恢弘,巍峨挺拔,三面险峻,突兀开立,形如钟鼎,又似皇冠;山顶平旷,其上双峰突起,直刺云天,登临其上,可收田园山川于眼底,赏清风明月于云端。飞山历史悠久,寺庙林立,古迹众多,有苗侗人民思祖祭拜的飞山庙,有雕梁画栋的方广寺,有雄踞峰巅的头宝鼎、二宝鼎、三宝鼎,有香烟缭绕的灵官殿、玉皇阁、皮卢寺、摩真庵、南天门,有气势磅礴、笔力遒劲的邓子龙《登飞山》诗刻碑及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长谭延闿题联碑,有飞珠溅玉的白云洞、莲花洞,有传说神奇的白牛洞、宝珠岩、迎仙桥。数百年来,香火兴旺,游人如织。
(2)飞山庙
飞山庙始建于宋元丰六年,是纪念五代时期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的祠庙。杨再思生于唐咸通十年,五代时结营飞山,号称十峒首领,散掌湘、桂、滇、黔诸多郡县,众奉为诚州刺史,宋朝庭曾五次封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飞山庙总面积1181平方米,共分四进,屋架为七架梁如意斗拱,各梁枋与柱之间榫铆偶合紧密,梁枋雕花精致细腻,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整座殿宇庄严肃穆、气势雄浑,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的艺术价值。
(3)斗篷坡遗址
斗篷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新厂乡金星村斗篷坡巅,1988—199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该遗址进行了三次有计划的科学发掘,发掘总面积达34 50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屋基址54座,墓葬478座,窑址7座,灶坑2座。从墓葬、地层中出土的各类文物达3000余件,并发现了一批碳化的果核和种籽等植物标本,经考证,该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5000年。斗篷坡遗址的发掘,是近30年来全省考古发掘中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的古遗址。
(4)九龙山
位于县城西北坳上乡,锦江在左,飞山在后。因云雾弥漫时山如九条苍龙,时隐时现,欲穿云破雾而去,故得此名。又因山高路隘,山上形成一天然动物和植物园。五叉路口处有“仙人瀑”,凌空飞溅,碎玉银花。另有胜迹“龙眼泉”,建亭书匾“龙眼亭”三字,泉池“久旱不涸,久雨不溢。”九龙山顶,气象万千,峰顶有一庙宇,砖木结构,屋呈八角形,属明代建筑。
(5)渠阳古城
位于贯堡渡下游2.5公里,渠江西岸全滩小村所居小山坡上, 村南路口还有古城东门杂石基础及土城垣。相传村内十字路口,即古城十字街。
(6)马王城
位于飞山乡飞山中学后,为五代时马氏遣将讨飞山“峒查”屯兵处,今称马方坪,现保存着长250米,宽215米的古城土围,表面宽1.5米。 嘉庆《一统志》载:“马王城在州治西北十里飞山下,一名马土坪。”
(7)鹤山书院
现在的鹤山小学,为宋工部待郎魏文靖创办的靖州学堂。1958年以前鹤山书院尚保持旧貌,1966年书院被毁有名的石碑被打碎铺路,1979年改建为鹤山小学礼堂。
(8)梓潼宫
梓潼宫位于城东300米,渠东两岸盈盘坡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 清光绪年间曾复修大殿,民国二十年又重修一次。梓潼宫庙为砖木结构,总面积有1000平方米,内外八间,傍城依江,苍松幽径,景色十分优美,现已成为烈士墓地。
(9)马王桥
在城南门外的浯溪之上,通体为青石砌成,长31米,宽5.4米,桥面高7米,两旁有石栏杆,为单拱石桥,气势庄重,美观大方。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仍然坚固无恙,是我省有名古桥之一。
(10)梨子岩
在县西38公里马路口村附近,共有两洞,位于公路左侧为主洞,高约10米,深300余米,钟乳石林立,各呈异状,美不胜收。公路右侧为附洞,洞口狭长, 下行十余步,洞内豁然,深约400余米,洞内石笋石柱,各有姿态,目不暇接, 是保存较好的石灰岩溶洞。
(11)猪娘岩
在城西18公里横江桥乡爱国村,有二座高100余米的悬崖峭壁。 东面的崖壁上有一幅犹如一头母猪带着一窝猪仔的图象,乃石头自然兀出而成,故名猪娘岩。
我是怀化市会同县人,欢迎你来会同做客!同时祝你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