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町古街和高山阵屋——《日本见闻》

摩洛哥王子2023-05-23  31

午两点,别了白川乡,来到高山市。高山市和白川乡都属岐阜县,所以离的不远,高山市的著名景点是三町古街和高山阵屋。

大巴车在三町古街不远处的停车场停稳后,跟着导游依次下车,沿着窄窄的街道前行。在一十字路口,导游顿住脚,用手儿来回划了几道,说:“这里就是三町古街,一个小时后大家在这里集合。”

崔导游话儿一落,旅行团便“树倒猢狲散”。看右边的街道宽些,便不迟疑地走了进去。其实,我当时并不懂,高山市的三町古街泛指的是由数条街道组成的“古町并”。以巷弄门牌地址区分,计有一之町、二之町和三之町。三之町又分上三之町和下三之町,一般观光的游客大都集中在上三之町,据说是因为上三之町的房屋不但别致,且大都是三、四百年以上的老屋。

踏入的街道宽宽的,还可 汽车 通行,街道两边虽有不少黑木平房,但现代建筑的房屋时不时的若隐若现,线杆裸立,电线横穿,让人不知是走在哪个年代。街道上静静的,游客零零落落,路边的商店也可罗雀。走了不远,似乎觉得走错了,急急返回到集合处的路口,继续前行,走不多远,路边跳出一条小巷来。

小巷窄窄的,巷口人头攒动,沸声外溢。撇眼望去,满条巷子热气腾腾,沸沸扬扬,仿佛火山口里的岩浆,不可遏制地崩发出惊天骇浪。

挤进小巷,小巷里的人拥的满满的,进进出出,靡肩接踵。巷子的两边全是黑色的木屋,木屋高低错落,凸凹无序,外观千差万别,一屋一样,百屋百态,如同百花纷呈。这些江户时代保存下来的传统建筑争宠斗艳地喷发着古朴的芳香,开在金色的阳光下,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街巷的两边各有一道小渠,渠内清水淙淙,哗哗而淌。也许为了方便游客进店观光购物,大多小渠加了青石板盖。渠水虽增添了古街的韵味,但我总觉得渠儿开凿得太过工整,缺了天然的高低粗细、弯曲缓急的情趣。街道两边尽皆商铺,茶庄、酒肆、瓷器店、布店、金银首饰店、风味小吃店……店挨着店,旗幡挤着旗幡,圆圆的茶包、硕大的酒缸、高悬的招牌、挤出屋外的琳琅商品塞满了小巷,活蹦乱跳地钻进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穿梭于老街巷弄,放眼望去,尽是古朴风情。斜瓦矮墙、木格窗棂,栅栏小门,圆桌小凳;贩售味噌的老店,古色古香的书廊,传统雕刻的作坊;依门揽客的叫卖,进店锱铢必究的买者,袖手闲瞧的看客;熙熙攘攘,典雅恬静,来者纷纷,去者匆匆,宛若一副天然的“清明上河图”。小巷虽短,但好景不长,还没走到尽头就得折身而返了,因为我们还得去看高山阵屋呢。

走出三町古街,右转,过红色中桥后,便进入又一著名景点——高山阵屋。

高山阵屋于1615年由丰臣秀吉的家臣金森长近所建,是当地的行政官署,也是日本现存幕府郡代时期唯一的奉行所(掌管幕府直辖领地的行政衙门)遗迹。

高山阵屋的院门并不森严雄伟,灰土土的屋顶下立着一道院墙,院门一大一小,大者高阔些,敞开着,两旁门柱直立,左边的柱上吊挂着一块长木牌,木牌上竖写着“高山阵屋”四个汉字;小者矮小些,门儿也开着,好像是专门设的出口处。

进了院门,不远处有一片木房屋,在大门口拖了鞋子,领了一个塑料袋将鞋子一装,掂着走了进去。高山阵屋现存的屋舍大都是在1816年至1841年之间模仿原样重建的,房屋全是木质结构,高架离地,屋屋相依,走廊贯通;屋子里大都空空的,除壁上有几幅画,地上有个小桌,吊壶等用具外,别无长物。沿着走廊观看屋舍,屋舍除了大小不一外,也无奇特之处,崔导游努力解说着房屋当时的用途:这里是管人的机构、这里是审犯人的地方、这里是厨房、这里是居室。我无聊地晃来晃去,对这名震遐迩的衙门丝毫提不起兴趣,只是敷衍了导游一会儿,便脱逃寻找可以拍照的地方拍照去了。

在屋舍里晕头转向地走了几个来回,便来到院内的谷仓观看。在高山阵屋,只有谷仓是始建年代时的建筑物。谷仓宽宽的,长长的,高高架起,横坐在院落边。谷仓被割裂成数段,段段开了门,架了木梯,让游人一进一出折叠参观。谷仓里摆有一些当时的用具,也垛着高高的假粮包,墙壁上挂着说明和图片,解说着谷仓的 历史 和用途。

古代的粮仓我是没有见过的,能在日本瞧一瞧旧时的粮仓也算是一种知识的补充。走出谷仓,忽然想,我们也保留了一些县衙、府衙,留给后人观瞻,但很少保留驿站、粮仓等建筑。古时的驿站、粮仓是何等模样呢,只有任后人们去猜测和遐想了。

很幸运,我在土耳其的苏丹汗小镇见到过丝路上的古驿站,在日本的高山市见到了幕府郡代时期的古粮仓。

下午5点,开车下山,入住长野的富田观光酒店。酒店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房间里没有床,需席地而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0318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