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座落于平遥古城东北12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一城两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殿“万佛殿”保存了五代时期的建筑风貌,是全国罕见的五代建筑。五代为时短暂,文物建筑遗存甚少,殿内的五代彩塑尤为奇缺。万佛殿建筑与殿内彩塑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和美术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2、清虚观:现为平遥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东大街。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现存建筑为元明所建,其龙虎殿之悬梁吊栋结构,奇特别致。中轴线上道教遗存,立体地展示中国道教文化;东西厢房展示的文化珍品,异彩纷呈,呈现了平遥从远古洪荒时代开始的悠悠历史、灿烂文明;内藏大量的道教史迹和书法艺术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唐宋铁佛与元代彩塑龙虎二将为国内罕见珍品。是平遥现存最人的道观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城隍庙:位于平遥城隍庙街,初建于北宋年间,后来屡有修葺,是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由山门而入,过前院,灶君庙和财神庙分置于东西两侧,左右互通,庙宇相连,组合成“诸神共居一庙,连袂同受香火”的奇特景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艺术以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的青冷色调,渲染了神秘的意境,其仙人走兽、龙吻脊刹,造型精美,色泽如初,是清代琉璃工艺杰出的范例。
4、平遥九龙壁: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平遥文庙东侧,建于明朝初期,是原太子寺的照壁。1977年毁于洪水,后修复。平遥九龙壁系明代早期遗物,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该寺(已毁)奉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罗卫国净梵王太子的塑像。壁通高4米,宽约20米,下筑青砖须弥座,顶部灰瓦覆盖,饰五脊六兽。平遥九龙壁的建筑结构,颇具艺术魅力,以泥陶为胎,裹以黄绿蓝紫黑白等多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整个壁身,以青绿色的汹涌波涛、蓝色的云雾、黄色的流云等作衬底。堪称古代壁塑之极品。
5、平遥古城墙: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县级城池之一,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并逐步完善成为砖石城墙。以后至清末共进行过26次修缮、补建。现存的平遥城墙,平面略呈方形,周长6.2千米。整座城墙由墙身、马面、挡马墙、垛口、城门以及瓮城构成。墙身高平均为10米,底宽8—12米,顶宽2.5—6米。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各二,环城共有72座敌楼,垛口3000个。平遥城墙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在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技术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文组织正式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平遥古城墙平遥古城墙位于平遥古城四周,全长约6公里,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西周旧城的基础上大规模重修的。城墙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此后又经过数十次修补,但仍总体保持了明代初期的风格,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古县城城墙。
平遥城墙呈方形,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建,其余三面皆直线相围。墙身素土夯筑,分层铺设稻草为拉筋,外壁城砖白灰包砌,顶部青砖铺墁,内向设泄水渠道。环城墙设六座城门,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墙城门上尚存尹吉甫点将台。目前游客可以通过南门或者北门上下城墙。
二、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票号位于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创建于1823年,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当时的经营网点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中国古代银行业的辉煌历史。
日升昌的院落分为三进,前院为营业大厅,中院为内部的办公机构,后院属生活区。院落的第一进,是当时的柜台和账房;二进东、西方各建有客房3间,正面为中厅,是当时的汇兑业务室,紧靠着中厅南檐的是当时伙计的住处,后院有几间客房,是当年贵宾和高级职员的住处。
三、平遥古县衙
平遥古县衙位于平遥古城衙门街中段路北,是当年平遥县令办公审案的官署,县衙初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依然保存了明清衙门的特征,气势庄严肃穆。
整座县衙规模庞大,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此外,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牢狱、公廨房、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等厅房设施一应俱全,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县衙中的观风楼和后花园也非常漂亮。
四、明清一条街
明清一条街也称为明清古街,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这里集中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店铺遗迹,是古城最重要、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晋商风流人物曾经在这条街上,弄潮商海,纵横驰骋,小小的商业古街,造就了一大批商业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