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可谓超级精彩。但是,我必须负责任地说,这个情节太特么扯淡了。武状元根本不是这么考的。
因为电影里的苏察哈尔灿(简称苏灿)虽然贵为广州将军之子,家财万贯,并且武功过人,但却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官二代败家子儿,连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都不是,岂能跨过这么多关卡直接跑到京城去考武状元?
什么?可以走后门?
我呸!清朝末期是非常腐败,但科举考试却还真是不算腐败的!因为科考弊案,多少大红顶子双眼花翎的极品大官儿在菜市口丢了脑袋。
电影里苏灿的老爹明显就是个草包,虽然在考试前也托人走了后门,但显然被人忽悠了,所以就电影本身的情节而言,他也是无法跨过那么多关卡直接去京城考武状元的!
要知道,清代武举也是严格按照四个等级,一步一步来的。首先在府县要考童子试,考中者就是武秀才。然后才有资格到省城参加乡试,中了就是武举人。取得了武举人的身份,就有点牛叉了,这回就真能进京城会试,与天下英雄一决高下了。
武举考试共分三场,第一场是骑射,驰马往复,发箭九枝,中三箭以上者可以进入第二场比试。
第二场考步射、技勇。步射同样要九发三中,而技勇,主要是看你的力气,有没有劲儿。拉硬弓、舞大刀、举石礩,都是考力气的项目,有两项过不去,您就只能回家了。不好意思,大爷下次再来玩儿啊。
如果前两场都顺利过关,就进入了第三场,这一场对于许多武林高手来说,远比前两场难过得多,因为这一场是文考,考策论。
“策”就是问答题,“论”就是写议论文,两样都不容易,因为考题主要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以及《论语》《孟子》,你要是平时只喜欢刀枪剑棍斧钺钩叉,看见书就大脑一片空白,恭喜你,这位同学,还是请你出门左转,北京一日游欢迎你!
后来,大概朝廷也看出来了,这帮武艺高超的家伙感情不晕血,都晕字,《孙子》《论语》神马的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高端了,还是降低一点标准吧,策论不玩了,改为按要求默写北宋版的普及兵书《武经七书》中一段,一百字左右。
于是,你在习武的时候也不用害怕读书了,只要能把《武经七书》死记硬背下来,就有恃无恐了。
所以老话说得好,干啥都不容易。
不过,一旦闯过童试乡试进了会试,一不小心考取了武进士,那就算熬出了头,自此就算有了公务员身份,可以等着安排工作了。
不过,武进士还有一道关要过,那就是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周星驰参加的那个了,学名叫做殿试。
殿试考场极为庄重,就像电影上一样,皇帝是要亲临的。殿试大比,最终成绩会分三等,便是我们熟悉的“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夺得魁首的,自然就是武状元;不幸差了一篾片儿的,就武榜眼;排在第三的,则是武探花。
不知道是不是中古龙的毒太深了,总之换作是我,如果混不上武状元,我是宁可当探花,也不绝不去当榜眼的。
说起来跟文举是几乎类似的,除了“三鼎甲”外,还有十余人可以进二甲,获“赐武进士出身”。二甲以下则均为“赐同武进士出身”,含金量比前两种就要低得多了。
说起来苏灿可惜是功亏一篑了,要是他当时脑袋里灵光一现,真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被皇帝钦点为武状元的话,接下来的流程就是妥妥的豪华版了。
太和殿高声唱名之后,苏灿的大名也将会高居西长安门的皇榜之首。假如皇帝兴致高的话,还可以亲自去赐给他武状元盔甲,这玩意儿传个几代,到中央电视台参加王刚老师主持的《我有传家宝》节目一点毛病没有,专家只要不瞎,起码给你估个大几十万的价儿。
武状元不好考,毕竟是顶尖高手中拼出来的“冠军”。当然,考上了也就拥有了无上荣光。
在殿试上辞谢了皇帝,出来就有巡捕营前呼后拥,一路高调护送回家,让昔日看不起你的张财主刘员外们目瞪口呆,让前两天还在你面前鼻孔朝天的王小姐陈小妹眼睛瞬间变成小桃心。
次日,兵部设下大宴,武进士鱼贯而入,大吃海喝,武状元又有盔甲、腰刀等上品可得,其他进士则也有赏银可以揣进腰包。此后三天,武状元还要披红挂彩,高头御马,行街夸官,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阅尽京师花。
在清代,通过武举科考,的确是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最有效的路径。一旦成为武进士,就会摆脱平民身份,一跃成为官身。
清代武举第一科始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钦点武状元,可授正三品参将,榜眼也是从三品游击,探花可得正四品都司。二甲均可获授正五品的守备,三甲也能成为从五品的署理守备。
对于一介平民来说,一夜之间成为正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确是脱胎换骨了。
此后,康熙和雍正两朝又有所改革,例如武状元不再安排到基层锻炼(下营),而是改授御前一等侍卫,与皇室亲贵子弟的待遇相同;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再从二甲中选头十名,授三等侍卫;其余人等都在兵部报备,在各营授补实缺。
清代武举科考待遇如此诱人,民间习武之风自然也就盛极一时了。乐山的较场坝,当时便是嘉定府武举童试的考场。
据百岁武术名家王旭先生讲述,清朝时,嘉定府每隔三年一考,考期三日,头一天是骑射。考生们头戴红帽,身穿马蹄袖的袍子,府台、县台与监考官,端坐演武厅。
当时的演武厅设在原来的打铁街口。拴马的地方叫做“马窝子”,就在现在的滨江路河边上。
第二天考的是立射,考试地点改在府衙门内。
到了最后一天,则是“大演武”,童生便在场下排名等候,待主考官点名后依次进入,骑射弄枪,力举石锁石墩,争夺武秀才的功名。
然而,火器的盛行,必然迫使冷兵器退出实战的舞台。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的威胁之下,清廷蓦然发现,刀枪剑棍在毛瑟枪的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军机大臣、大学士荣禄上书,谏言废止武举“自火器盛行,弓矢已失其利,习非所用,与八比试帖之弊略同。积弱之端,未始不由于此。”
几经争议,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中国的武举制度终于就此废止。而远在西南一隅的乐山较场坝,也消散了萧萧马鸣,黯淡了刀光剑影,渐渐成为市民居所、商贩茶馆的旧城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