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是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线路自南京南站引出,向东经句容市、金坛区、武进区、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终至在建的沪通铁路(上海—南通)太仓站。
2018年10月8日,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正式开工。
基本介绍中文名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 设计速度 :350千米/小时 起止站点 :南京南站、太仓站 站点数量 :8个 开工时间 :2018年10月8日 途经城市 :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 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工程进展, 建设规划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新建正线长度278.53公里,全线共设南京南站、句容站、金坛站、武进站、江阴站、张家港站、常熟站、太仓站等8个车站,建设工期为4年。近期规划开行客车100对/日,远期规划开行客车130对/日。 建设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速度目标值:350km/h; 正线数目:双线; 正线线间距:5.0m; 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5500m; 最大坡度:20‰;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最小行车间隔:3min 工程进展 2011年3月30日,江苏省铁路办公室与常州发改委共同组织召开了“沿江城际铁路建设方案征求意见会”,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介绍了沿江城际铁路的基本情况,就沿江铁路线路的走向、站位设定与常州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进行商讨。 据了解,沿江城际铁路线路预计全长300余公里,设计时速约为350公里。从江苏起,起点站为南京,途经镇江(句容市)、常州(金坛区、武进区、经开区)、无锡(惠山区、江阴市)、苏州(张家港、常熟、太仓市)等地至上海。这条铁路的前身是规划中的镇南铁路,起自镇江,经常州、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市至上海嘉定南翔。随着长三角铁路网的发展,铁路部门与江苏省修改了镇南铁路的规划,将其从镇江向西延伸至南京,并确定为客货两用。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建设 沪宁间已确定有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铁,3条铁路通道,为什么还要建设第4条快速铁路线?据分析,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市沿江大部分地区仅仅依靠高速公路,无法纳入长三角“1-2小时交通圈”,为了避免在长三角加速一体化的经济圈中被边缘化,有建设沿江城际铁路的需求。 沿江城际铁路常州至张家港段线路,长约80公里,总投资约120亿元,初步设计速度每小时350公里,建设周期2014年—2017年。 2011年3月30日,江苏省铁路办与常州发改委共同组织召开了“沿江城际铁路建设方案征求意见会”,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介绍了沿江城际铁路的基本情况,就沿江铁路线路的走向、站位设定与常州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进行商讨。 2013年 6月 21日江苏省沿江城际铁路建设筹备小组委托江苏省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代理招标《沿江城际铁路常州至张家港段预可行性研究》,招标编号0660-13500687,招标研究周期: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45天内完成并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行业审查后15天内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批稿,并协助招标人完成项目立项申报。报名开始时间 2013-6-24 报名截止时间 2013-6-28,计画开工时间2013-8-1,计画竣工时间2013-8-30,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标。 2015年2月12日,省 *** 在南京组织召开沿江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推进汇报会。省相关部门和单位、沿线相关市(县) *** 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上海铁路局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陆永泉副秘书长主持,史和平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省铁路办主任刘广忠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 2015年3月21日,从江苏省人民 *** 网站获悉,与现有沪宁城际高铁呈X型走向的沿江城际铁路已争取到铁路总公司参股,纳入国家铁路网。 2015年3月30日,江苏省铁路办在南京组织召开了沿江城际铁路线型方案讨论会。 2015年6月26日,江苏省沿江城际铁路建设筹备小组委托江苏省国际招标公司代理招标《沿江城际铁路南京至常州段预可行性研究(YJ-YK-2标段)》,招标编号JSJT20150603300,报名开始时间: 2015-06-26,报名截止时间: 2015-07-03,研究周期要求,契约协定书签订之日起40天内完成并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行业审查后15天内提交预可行性研究报批稿,并协助招标人完成项目立项申报。计画开工时间: 2015-07-25 计画竣工时间: 2015-09-25。铁三院和苏交科作为项目联合体中标。 2014年7月,中设设计集团成功中标沿江城际铁路南京至常州段预可行性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开展沿江城际铁路南京至常州段预可行性研究,并整合沿江城际铁路常州至张家港、南京至常州段预可行性研究,编制沿江城际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5年8月10日,信息来源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省 *** 2015年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半年进展情况的报告》,沿江城际铁路力争完成立项批覆。完成情况:沿江城际铁路常州至张家港段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省铁路办正在牵头开展南京至常州段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沿江城际铁路已列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简化铁路建设项目审批程式的通知》要求,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并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行业审查后,将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5年8月26日,《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年度铁路建设目标任务》刘广忠在2015年铁路建设推进座谈会的讲话,沿江城际力争年内完成可研上报。 2015年9月10日,本月10日在金坛召开的全省相关铁路前期工作会议上获悉,按省 *** 要求,沿江城际铁路2016年底前将全线同步开工。 2015年9月24日,沿江城际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方案座谈会在中设设计集团成功召开。江苏省铁路办公室副主任俞强,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周红云出席会议并致辞。沪宁城际和宁杭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沿江城际铁路建设筹备小组、铁三院、中设设计集团、铁四院以及苏交科的相关领导与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铁三院和苏交科作为项目联合体汇报了预可研究方案。上海铁路局、沪宁城际和宁杭城际铁路公司的代表对沿江城际铁路的预可方案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建设非常有必要,且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2016年底开工建设。 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周红云提出,要紧紧围绕沿江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深化沿江城际铁路的建设方案及主要技术标准。省铁路办副主任俞强要求结合与会专家与领导的意见对预可研究进一步深化和衔接,争取10月前形成向省 *** 汇报的成果。 2015年10月12日,记者从常州市交通部门获悉,备受关注的沿江城际铁路建设已经进入倒计时——该铁路预可行性研究送审稿已于上月底完成,预计2016年可正式开工建设。届时,沿江城际铁路将成为常州境内第6条铁路资源,金坛将告别“地无寸铁”的历史,金坛等常州南部地区市民往来于沪宁之间将更为便捷。 2016年1月20日江苏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统筹谋划、合力攻坚,奋力推进江苏铁路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报告第二部分,2016年江苏铁路建设重点目标任务。具体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第二点,二是确保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协调加快徐连客专、沿海铁路盐城至南通段、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各项前期审批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审批,确保徐连客专三季度实现开工目标、沿海铁路盐城至南通段年底前开工建设,力争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年内开工。 2016年1月24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江苏省 *** 工作报告》中讲到2016年主要工作。 (二)持续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认真抓好200个省级重大项目,加大产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铁路、公路、民航、捷运、港口、航道、物流、水利、能源、信息等项目建设。其中铁路(7项),29、宁启铁路二期工程,30、郑徐连客运专线,31、沪通铁路,32、连淮扬镇铁路,33、徐宿淮盐铁路,34、连盐通铁路,35、南沿江城际铁路。 (五)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着力抓好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沿江城际铁路、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港区和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积极构建长江大通关体制,促进与中上游地区的互动发展。 2016年2月14日,中设设计集团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功中标南沿江城际铁路南京至常州段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项目。该项目按客运专线标准设计,线路西起南京南站,东至沪通铁路的张家港站,全长约214公里(其中南京至常州段约130公里),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共设9个车站,总投资约358亿元,工期4年。 2016年3月25日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成功中标沿江城际铁路精测网项目(YJ-JCW-1标段)。 2016年11月初,江苏省沿江城际铁路建设筹备小组发布该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监理二次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计画开工时间为2016年底,工期约4年。 5月9日-1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常州组织召开苏南沿江铁路可行性研究审查会。 2017年6月8日,新建铁路苏南沿江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2018年3月27日,新建铁路苏南沿江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2018年4月19日,新建铁路苏南沿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 2018年6月1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省 *** 联合批覆了苏南沿江铁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年10月8日,娄勤俭宣布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开工。 2018年12月3日,张家港市铁路建设服务中心协调苏南沿江铁路沿线区镇完成梁场及弃土场协定签订。 2018年12月7日,江阴市铁路事业发展中心协调完成了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段弃土场框架协定的签订。 2018年2 月2 日,新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资格预审公告(代招标公告)发布,计画2019年4月全线开工,2023年3月建成。 2019年5月9日,随着循环钻机在中铁上海工程局太仓特大桥工地开钻,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从实际通勤的角度来说,无锡市区面积并不小,而且建成区密度质量也很高,那是为什么会给人造成无锡是个小城市的感受呢?我觉得恐怕和以下几点有关:
一,交通拥堵程度
无锡是出了名的交通顺畅的城市,虽然近几年因为道路建设的迟滞和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长,类似于早晚高峰时机场高架,金城高架等动辄数公里缓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在同类城市中还是属于比较畅通的城市,尤其是非高峰时段,基本上是一路畅通。同样十五公里路程我在杭州可能要开四十分钟,苏州三十分钟,在无锡只要二十分钟。通勤时间上的节约给人一种城市不大的感觉。
二,人口构成和分布
无锡是典型的工业城市,虽然目前三产占比已经超过二产,但是就我感官来说二产从业人员应该还是较三产多的,且三产的水平应该也是较中心城市低一些,这意味着商务人士较少,一般上班族在工作时间都在单位待着,在城市中奔波的人口占比较低,是所谓的候鸟城市。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苏州市区人口只比无锡多一百万,也是相似的产业结构,为什么明显感觉苏州人多?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苏州和无锡不同的城市组团结构。苏州的城市整体框架是类似于十字型(中间是古城区),古城区以外各独立区域更接近于条状,导致工业园区和新区的工厂区域和商住区域并不是圆形分割,比如大裤衩向南向北不超过两公里就进入工厂区域,而东西向则是拉的很长的商住区域。无锡则是典型的圆形城市,从市中心出发向南西东甚至北(虽然北塘真的破)都是一定距离的商住区,较大的工业区被很明显的分布在市区各个角落,和城市主城区的界限很明显,以至于一走出高楼密布的商住区就一望无垠,有到了市外的感觉。同时很多外来人口聚集的乡镇(比如梅村,硕放,安镇)都被工业区分割在主城区以外,人口分布的离散程度很高。另外,包括主要景区全部分布在市郊,大市范围较小辐射有限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三,主城区地形也是影响的一大因素。
“无锡”地处长江南岸,太湖西北岸,是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地带,确实是中国不多得的一块福地;更是区域的战略要地,论区位优势应该比常州、苏州高一点;但它的优势在目前的长三角格局中,并未发挥出来。
无锡的江阴大桥在20年前就建成了,是江苏省的第二座长江大桥,以此可见其在区域战略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长江上已有十来座大桥(含在建),但无锡依然仅此一桥,可见其战略之短视,错失良机已久!
建国以来,无锡一直是江苏省的政治老二、经济老大,大约在15年前被苏州超越,便一蹶不振;因其错误的规划、和短视,至今也没有更正过来;不仅被苏州超越,还被常州追赶。无锡根本不知自己因何而兴、因何而衰?总想压苏州一头,却又处处向苏州学、和苏州比、还总想着要和苏州靠近。苏城兴衰千年,自然是有道理的。无锡要想重新振兴,机会和优势依然存在的,关键是能否认清形势、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准了方向,努力了结果就不会差。
无锡应该做江南的“东北”,而不是太湖边的另一个“苏州”;应向长江发展,而不是把太湖当成未来;应发展现代化的重工业、大型工业、机械行业、 汽车 制造业等,而不是和苏州一样去争电子业、半导体;只有错位发展,才不会恶性竞争;才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同时应发挥区位优势,把无锡打造成长三角的物流中心;无锡境内至少要造3-4座长江大桥,才能发挥你“交通十字路口”的优势。这些不仅是长三角经济分布的需要,更是你的所长和优势。先不管上海、南京让不让你这样做,但首先自己得明白原因,才能去想办法应对、和自我争取、突破。
在城市布局上,应该和苏州拉开距离、错位发展:无锡向“北”,苏州向“南”,这样才有未来。新的工业区应该设在城市西面,靠近“交通十字路口”,并向江阴靠拢;城市整体应该向“北”扩张,依托长江发展、做大自己,以收编江阴、张家港为长期目标而布局。以《无锡高铁北站》为新的城市中心;以沿江铁路为契机,再造一座新城;并再建一座《无锡长江大桥》,公铁两用,这是形成“十字路口”的重要一环。在无锡、张家港、江阴3点中间:新建一座《无锡国际机场》;并依托长江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区,以“现代重工业”为主: 汽车 制造、私人飞机、直升飞机、太湖边的游艇业等。按这样的布局发展,不出10年无锡的经济又将再次腾飞。
无锡这些年掉队的原因,是把太湖看的太重,当成了城市的未来;因与苏州争夺太湖发展权,而走错了方向。太湖经济,是属于休闲消费经济;而长江经济,是工业航运经济。长江乃是长三角经济区之根本,也是最大的优势;只有立足于当下去、谋划未来才有意义,无锡只有先做大自己、然后再去提升才有意义!
这些年在南边的投入,也不会白费;现在改弦更张还来得及:以北为主、以南为辅,以南养北。将“硕放机场”改成《太湖私人国际机场》,并将无锡滨湖区打造成“华东富人区”,邀请国内前100名富豪入住,建设自己的私人庄园。因华东地区富人聚集、但空域紧张,很多富人买得起飞机,却没法使用,也只有太湖上空这片适合;把“硕放”机场打造成全国第一个私人机场,他们当然愿意来啊。在这可以建造私人庄园,有了家、就会买直升机、买私人飞机、游艇…富豪来了,其它的自然就跟着来了;甚至可能把公司总部都能搬来。
富人区的房价,应该是苏州的2倍,向上海看齐;无锡市区的房价,目前大约是苏州房价的8成。以这些区域的财政,来补贴北面新城的发展,新城的房价应控制在老城区的1/2到2/3;以一个价格洼地来吸引人口聚集、留住各类人力发展壮大自己。“高房价”已经成了各大城市的劣势,新城的“低房价”也成了吸引、留住人口的优势……
两个狗斗的城市:无锡和苏州,城市相近、工业相近,都在争太湖发展权;应该拉开距离、错位发展:无锡向“北”,苏州向“南”。这些年在建机场上的明争暗斗,因靠的太近,所以最终有了个“折中”方案:太湖边的硕放机场。苏州人很不开心,GDP比无锡高一大截,却自己没有机场。
简单说一下苏州!苏州合并“吴江”后,应该整体“向南”发展;应该将吴中区的《苏州湾》分离出来,建立《太湖区》。《机场》会建在吴江区内!吴中区因面积大,没有重点、焦点分散,因此发展非常落后。应将吴中区的延太湖边区域(光福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和横泾街道),与吴江区的“七都镇”,合并成立一个新的行政区:《太湖区》;以“苏州湾”为中心。将吴江的“松陵大道”以北区域、和同里镇划入《新吴中区》;因位置剧中,与古城相连、遥相呼应,应该将“新吴中区”建设成新的“主城区”!
“苏州国际机场”将建在吴江的《汾湖镇》,贴近上海南部和昆山,可以起到“自用”和替上海“分流”的作用,同时与吴江区的“高铁枢纽站”形成互动,打造成新的物流集散中心。把太湖区打造成 旅游 集散地、吃喝玩乐与一体,苏州整体将以《苏州湾》打造城市新名片,集游艇 旅游 、高端消费, 娱乐 新天堂!
以上海为龙头,这样与无锡互动、错位发展,让富豪们形成:办公在上海、住在无锡、吃喝玩乐在苏州的新格局。对提升“长三角”的国际竞争力都是有益的,而且2个城市都得到了机场、和发展的新机会!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的相对下滑。解放后到1990年代之前,无锡号称“小上海”,其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称雄江苏省,在全国也具有一席之地。1990年代,苏州协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之威,再加上以首个设立工业园区的县级市昆山为代表的苏州所辖个县级市的崛起,无锡的江苏一哥地位被苏州取代。2010年后又被南京超过。经济实力排位的退步导致流入无锡的外来人口明显减少,退居二线城市在情理之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口和地盘都不占优势的无锡仍然是全国最强的地级市之一,无锡的收入水平也几乎是地级市里最强的,和苏州不分伯仲。
我住在无锡惠山区农村,我表妹嫁到了张家港德绩镇,都说张家港经济实力强大,可去吃喜酒时发现,他们的办酒水档次和我们比相差至少8一10年。为什么?苏州的强市张家港其实工业经济发展可能很强大,但绝大部分老百姓只是赚点死工资,这些工薪阶层其实并不太富余呢,无锡综合实力肯定不输苏州,城乡差距很小,老百姓普遍富余,喜酒最能够反应当地的整体生活水平!所以不要吹什么GDP经济实力多强,这个实力只反应企业大、老板也多,可绝大部分工人也只赚了点死工资,没有什么可吹的,所以奉劝那些苏州人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如果是老板不管无锡还是苏州都好佬!要是做个工人全差不多!!!顺便劝声江阴人,阳光、海澜等集团老总是有钱,可绝大部分普通职工待遇同样不会高,同样不要瞎吹!!!
我住在无锡,我是外地人,我来无锡十年了,我的生活不会因为是一线还是二线而改变,无锡有我喜欢的地方,也有我不喜欢的地方,那又怎么样,反正我住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对了,最后一句,我是中国人,讨厌地图炮
什么一线二线的,作为无锡人我骄傲,请别用所谓的一线压人,一线城市难道什么都好了,无锡有无锡的好,我看无锡的第一也很多,而且这是其他任何城市都比不了的。无锡自然有上百万上千万的人喜欢她。所以说,讲话要辩证实在。我认为,在那就把那的事情办好,多为那儿作贡献就好,不必无谓的争你高我低。你如果不是无锡人也与你没大关系,我哩无锡人会建设好自己的城市的,用不着他人多操闲心的。
我从小在无锡长大,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从宜居的角度来说,无锡是远超上海的无锡一两万的房子比上海一二十万的房子景观好的多。无锡人也非常有自豪感,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发展的很好,收入比上海只高不低。所以以前无锡人既看不起苏北人也看不起上海人。其实上海本地人大多都是职员,老板多是外地来的。这里边牵涉到外来人口的构成,无锡经济以工业为主,外来人口多是工人,上海三产发达,外来的很多都是成功人士。客观来说,无锡本地人比上海本地人日子过得滋润。
当然,无锡的乡镇企业很多是在市场没有形成充分竞争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到现在市场逐渐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小企业有压力使无锡经济面临一些转型困难。
另一方面,无锡很多人才都跑上海来了,其实上海这座城市也是江浙才俊建起来的,其中无锡人也作了很大贡献,反正在上海人眼里无锡人和本地人差不多。所以长三角是一体的,没必要单独拿无锡说事。我在上海快二十年了,还是希望退休后住无锡,无锡还是宜居。
我觉得天天讨论什么一线二线城市很无聊!很没有意义!就算现在承认某某城市一线又能怎样?普通百姓生活没有本质上大的区别!好不好,不是靠什么不知道谁炒起来的一线二线概念来决定的。没有为什么!无锡好,无锡人民知道,无锡不好,无锡人民也知道!
无锡什么时候成为一线城市?这个提问不太严谨。事实上2018年国家第一 财经 城市研究所的报告中,无锡俨然已经跻身国家新一线城市的行列。
但无锡最近几年在“新一线”的行列中几进几出,无疑让广大无锡市民感到困惑。事实上,无锡的经济发展近两年来确实略显疲态,2017年GDP增速在省内呈中下游水平。总量上又被省会南京超过,后面的南通更是穷追猛赶。2015年省内区划调整过后,无锡错过机遇,市区生产总值甚至被隔壁重组后的常州超过,使得无锡倍感压力。
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我感觉有以下两点比较重要的原因。
一,经济中心不明朗
二,区划设置不科学
首先我们谈谈第一点 《经济中心不明朗》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需要快速成长,中心辐射周围是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拥有经济绝对优势的中心发光点,说简单一点就是由发达的市区带动相对落后县域。
我们来看看江苏其他的城市。
再来看看我们的无锡,2017年无锡全域完成GDP总量10511.80亿元,其中市区完成5465.28GDP亿元,占全域比例约52%。另外,下辖江阴市完成GDP3488.27亿元,宜兴市完成GDP1558.25亿元。无锡在只有两个县级市的情况下,虽然总量上已经跻身万亿俱乐部,可是这个数字的组成却非常尴尬,市区占全域比例并不高,勉强过半,这种市区如此低调的情况在省内也是“独树一帜”!(其次是十三妹宿迁)
无锡拥有下辖县级市数量除去省会南京外,排行江苏倒数第二,仅有江阴与宜兴两市。其中江阴GDP将近3500亿元,与市区相差并不太大,简直就是一头怪兽!而宜兴的GDP也超过了1500亿元!二者相加总量超过5000亿,仅仅两市的总值,占据比例却高达全域的48%,几乎与市区相当,而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这就出现了一个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局面。因为县级市过于强大,特别是江阴,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经济上并不依赖市区,所以市区不能有效地发挥对下辖县市的虹吸作用。另外,江阴宜兴作为代管县级市,财政收入不直接与无锡挂钩,而是上交省部,再由省部按比例返还地区,所以县级市的发达,市区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以无锡市区现在的体量,也不可能吞并经济体量如此庞大的江阴成为市辖区,导致市区经济一直不温不火,发展缓慢。我预测,随着江阴的高速发展,今后市区的无力感会越发明显!
再说另外一个县级市宜兴,我们就要谈到第二个原因了—— 《区划设置不科学》 ,这个也是无锡的硬伤!
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讲到1983年的那次区划大调整了。当年,无锡放弃了位置更好的沙洲县,也就是现在的张家港,而选择了宜兴这块飞地。当然,也是为了争夺太湖的使用权。可事实证明,当时的无锡目光不够长远,“太湖情缘”太重,却低估了长江的价值。我们知道,长江的航运价值极高,为长江三角洲中下游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是承东启西的纽带。而当时的无锡似乎“长江情缘”不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飞地宜兴,这么多年来,不论是交通上还是文化上都难以融入无锡,相反更愿意接受老府常州,因此也是自顾自地发展。而由于地理的因素,无锡也无法吞并宜兴成为市辖区。
这样一来,无锡够不着南也撩不到北,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而隔壁同样作为光杆司令的常州发展情况与无锡却正好相反。83年分家后常州不但啥好处也没捞到,还丢了两块地,因此只能埋头发展市区,导致现在中心过于强大,下面却名不见经传。我认为,长远打算,无锡想要继续高速发展,只有与常州合并,恢复当初的八邑名都,中吴要辅。这样一来,常锡与苏州体量相当,下辖县与县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不受地域影响,更加紧密。市区合并后,强大的左右两翼带动中北部飞速发展。生产总值也可以猛增到超过11000亿元,捍卫绝对的地区经济中心地位,从而更好的对周边县市起到辐射和虹吸作用!对长江和太湖的使用率也能发挥到极致!苏锡常都市圈从此更加紧密,百益而无一害!
无奈,这也只是我的一个臆想,毕竟这么重大的区划调整操作起来实在太难了!但欣慰的是,常锡两市确实正在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2018年,将重点实施常锡城际高架的规划,再加上苏锡常南部高速,南沿江高铁,常锡宜,常宜高速的建设,希望能有效的缓解无锡现在的压力!
无锡要成为一线城市,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苏锡常合并成一个新的直辖市,可以取名为常苏市,或者东吴市(但绝不能叫无常市),市政府的驻地在无锡。
按照16年的资料,不妨来看看新成立的这个数据:
GDP:15475+9210+5773=30459亿,超过上海的27466亿元,名列第一。
人口:1061+651+459=2171万人,少于重庆、上海,与北京相仿,名列第三。
土地面积:0.85+0.48+0.44=1.77万平方公里,与北京、盐城等城市相仿,也不算“巨无霸”。
果真如此,上海、苏常(东吴)两市互相竞争、互相提升,倒也可能激发更多的活力。而苏锡常人民,也如愿以偿地进入一线城市的行列,继续创造新的奇迹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