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夜晚华灯初上,各地夜市大排档食客云集,人声鼎沸,味蕾狂欢在那里演绎得淋漓尽致。去香港旅游的小伙伴可以品尝下香港的宵夜噢。一起和我了解下。
在香港这个繁华都市,即使是凌晨时分,您也可以找到吃夜宵的好地方:茶餐厅、大牌档、甜品店、粉面店、火锅店,依然提供各式小炒小菜、面食、海鲜、火锅或甜汤。这些地方的菜式火候十足,价钱实惠,而且气氛无拘无束,适合大伙儿欢聚畅饮。
如果您没有吃夜宵的习惯,或许来香港旅游时可以一试。早一点吃晚餐,晚一些再吃夜宵,感受一下香港夜生活的热闹与随意。
★ 庙街大排档★
庙街,香港黑社会电影中龙争虎斗的地方!在没去过香港庙街的人想象中,庙街的大排档可能是一群光着膀子纹身的古惑仔在嘻嘻哈哈地吃宵夜,随手可能从桌子下面抽出互砍的镜头。拍戏归拍戏,庙街其实是一个吃宵夜的好地方,很多游客都来这里体验香港夜生活。
庙街的形形式式大排档有不少的,吃的东西也是各式各样。吃宵夜的人大多是中外游客,没有看见大飞和山鸡他们!
推荐餐厅:得记海鲜饭店
椒盐九肚鱼
煎蚝仔
梅香蒸猪肉
鲜尤炒西兰花
推荐餐厅:得记海鲜饭店
庙街这家不错的主打煲仔饭餐厅。保证让你大呼地道,吃得过瘾。正宗炭烧,猪肉与腊肠香混合了米饭香,加上锅底的饭焦香,刺激着嗅觉神经,哪来不流口水的道理。最后别忘记吃前淋上店家特制的生抽,看起很有食欲。煲仔饭最精华的,莫过于吃到最后刮出来的饭焦了,脆啵啵的,焦香味很重,好好吃。
推荐餐厅:兴记
煎蚝饼是潮州和福建一带的特色小吃,无论大酒楼还是小菜馆,都一定能在菜牌上找到。蚝仔烙上桌时总是热气腾腾,看着蒸腾的热气和炸得酥脆的蛋,便犹如看见厚厚的脂肪,但美食的诱惑实在太大,我投降,把筷子伸向了那香喷喷美食。
这个菜其实很考功夫,蛋浆不能和太多粉,要不就成了“煎蚝面饼”不够香脆。加上兴记特制的酸辣酱吃,很美味。但我建议点小份的就好。吃多了会腻,虽然我们是四个人吃,
黄鳝饭不错,挺入味的。滑鸡中规中矩,但色泽看起来不如黄鳝的诱人。还有椒盐九肚鱼,又是油炸食品,但九肚鱼我爱!豁出去了,吃!
香港美食推荐庙街兴记地址:油麻地庙街19号地下
兴记煎蚝饼
★ 粥粉面★
粥粉面,是很多香港人的夜宵选择。一碗粥、一碗面,暖烘烘的又不油腻,尤其在冬天晚上,吃过回家可以好好睡一觉。在香港,即使是深夜,很多粥面店还没打烊。走进里头,点一碗生滚粥、云吞面或鱼蛋(鱼丸)河粉,满满足足的完成一天的香港美味旅程吧!
推荐餐厅:新九记粥面
地址:香港岛湾仔大王东街9号铺
交通:从港铁湾仔站A3出口右转,沿庄士敦道走,再左转入大王东街,步行约7分钟。
★ 港式甜品★
吃夜宵,可以大吃大喝,也可以细细体味甜蜜,尝尝香港人最爱的甜汤吧!家庭风味的红豆汤、绿豆汤,滋补养颜的芝麻糊、核桃露,创意十足的中西甜品,还有健康又清新的水果甜品,您会选哪一款呢?
推荐餐厅:甜姨姨私房甜品
地址:香港岛天后清风街13号地下
交通:港铁天后站A2出口
榴莲豆腐花
★ 潮州“打冷”★
泛指潮州菜馆或大牌档的美食,豉椒炒蚬、卤水鹅颈肉、蚝烙等菜式都是代表而这些潮州菜式的味道大都偏浓偏咸,最适合搭配啤酒。
推荐餐厅:三十年大排档餐厅爱文生
爱文生开业于1956年,原名叫龙喜,爱文生是老板女儿将妈妈、大哥及弟弟的名字合并而成。当年大排档对出是码头,船客、船夫都爱来吃饭消夜。
岁月变迁,爱文生的味道始终如一,好像卖了二、三十年的招牌菜桂林炒生肠,到今天还是深受欢迎。猪生肠洗净后,加入洋葱、青红椒和桂林辣椒酱同炒,每条肠都爽脆香口,辣劲十足。皮非常香脆但不会很油腻,而且份量很足,点着糖醋酱吃简直是滋味。
地址:深水埗荔枝角道215号
桂林炒生肠,生肠又辣又香,嗜辣者必吃。
蛏子肉肉质好新鲜~同埋个豉汁调得好惹味..正
不吃辣可试沙姜鸡,选用三斤重肥鸡,以滚水烚至九成熟,有柯打才以鸡油、冰糖、沙姜粉煮成的汁淋熟,鸡肉嫩滑,带有香浓沙姜味。
现有一家不错的街头小食店,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黄大仙区新蒲岗康强街32-34号康强洋楼地下16A铺。
香港街头小吃街有很多,最早期的“为食街”位处中环士丹利街与嘉咸街交界,街内有多个售卖早、午、晚三餐及宵夜、糖水(甜汤)的熟食小贩,后因为1997年香港发生金融风暴,店铺租金大幅下降,令小贩得以负担铺租,遂开始在店铺经营,而且越来越受欢迎;
店铺越开越多,而且多会集中于一处经营,如旺角的花园街、油麻地的庙街等都有大量的街头小吃出售。比如旺角的花园街、油麻地的庙街等都有大量的街头小吃出售。
扩展资料:
一、香港街头小吃:
香港街头小吃的发展源远流长,从19世纪开始,香港已开始有路边摊档,它们都是为了维持生计以及照顾社会低下层人士的饮食所需而出现的,至于街边小吃摊档则在1950至60年代初发展最为蓬勃。
售卖的小吃种类繁多而且价格廉宜,因而深受欢迎,后因卫生问题被政府逐步驱除,这些路边摊档遂开始进入店铺内维持经营,虽然不再在路边“推车仔”,但所出售的食物仍是街头所售的小吃,因此极受欢迎。
香港街头小吃的种类很多,例如鸡蛋仔、碗仔翅、臭豆腐、生菜鱼肉汤、鱼丸、砵仔糕、牛杂、格仔饼、炸鱿鱼须、烧卖、煎酿三宝等等都属此类,它们大多以纸袋或发泡胶盒盛载,而以竹签或胶匙食用,即买即食,没有任串烧、何餐桌等设备。据《苹果日报》于2002年8月8日的一篇报道所示,香港人每天便吃掉55吨,约375万粒的鱼丸,数量惊人,足见香港人对街头小吃的热爱。
从香港街头小吃的特色与发展,可见香港人独有的香港饮食文化特色。香港人除了平日生活节奏快捷、工作速度快以外,在饮食方面亦可显出港人讲求快速的心态,不但吃的要快速,连制作食物的也要快速,才能在社会生存,街头小吃恰好显示出这个特点。
二、历史发展:
街头小吃在最初也是在街边档口先出现。街边档口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早于1880年代已有街边档口的出现,它们日以继夜做生意,而当时亦已有大牌档的出现,大牌档亦是在街头摆卖的,是领有政府牌照而拥有比小贩更大面积的摆卖地方,与小贩有相似的地方。
其后更开始有“为食街”的出现,所谓“为食街”是指一些熟食小贩集中在一处地方售卖食物予低下层市民,而最早期的“为食街”位处中环士丹利街与嘉咸街交界。
街内有多个售卖早、午、晚三餐及宵夜、糖水(甜汤)的熟食小贩,50、6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小销售卖街头小吃,至1970年代开始,政府为整顿市容,重新规划城市,开始抑止街边摊档阻街情况;至1997年回归后,政府因为路边摆卖食物衍生卫生问题而大力打击这些无牌小贩,令街边小贩的数目骤然回落,至近年,小贩数目已大不如前,但街头小吃已不再只限于“街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街头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