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岛上的赶海别具景色:沙滩不再平整光滑一片连接一片,沙面呈现出海浪涌动一般的沙涌,如海波一排推动着一排,摇荡着朝着退潮的方向奔去,沙涌均匀的起伏排列,脚踩于上好似地里土埂硬顶着脚掌。
近处赶海的男女或躬或蹲于回流着潺潺海水的浅沙上,四周七弯八拐渗流的海水沿着沙面无拘无束的漫淌。男女赶海人的双手不停的在沙地里捣鼓。
远处星星点点的赶海人似蚂蚁样的黑点散落在广袤的灰黄色的沙滩里时隐时现。他们全都赤脚上阵,水桶,铁铲成了掏泥挖洞的标配。
赶海,就是趁着潮水退去后,人们在滩涂、石缝、岩角……釆用挖找、检拾、敲击等手段收获蜃蛤、贝类、生蚝、小鱼的一种集有趣和挣钱为一体的活动。
偶然遇见的这位有些岁数的赶海老人是在近岸的浅滩边,游人们脱鞋淌水过海溪时老人正在快乐的收拾桶里的蛤蜊和小鱼。
再次碰到赶海老人时是在游人熙熙的长沙滩上了。他在半人高的岩石上清点赶海的收获。路过的游人围观时他高声地嚷嚷当地的土语,尽管他也非常用力的把腔调里注入一些普通话的成分,然而游人们仍然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不过从他黝黑的脸膛上绽放的神气之态,眼神中流露出的兴奋目光就足以表明他非常乐意游人观赏他小半天的赶海成果的,假若游客能买点这些东西更好,省了他去数里地外农贸市场吆喝的时辰。
海滩裸露的死鱼估计是不远处养殖鱼排上扔出来的,无意中为大海平添了宝藏丰富的想象。
千万莫小瞧了赶海人数小时的劳作,捞出的小鱼蛤贝寻等等在农贸市场上能卖出少则数十元,多则上百元的价,换些油米回家轻而易举。涨潮落潮天天有,赶海活计日日兴。真羡慕苍天给当地百姓馈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存之道和生财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