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
赤水河,即赤水,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古有赤虺(hui毁)河、安乐水、大涉水等名称,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
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上游称鱼洞,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经贵州省的毕节市、金沙县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边界,进入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全长444.5公里(一说524公里、436.5公里),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公里。
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洪、枯流量变幅大,实测最大流量98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33.2立方米/秒。
年平均径流总量101亿立方米,最大年为173.8亿立方米,最小年为61.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白杨坪以下能长年和季节性通航5~165吨船级。
扩展资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水河
长江干流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流经云贵川3省4市16县,干流全长436.5公里,遵义境内236.3km,流域面积9323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46%,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没有修筑大坝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鱼类重要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所,享有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的美誉,承载着自然、人文、红色、绿色等多重价值和意义。
简介:
赤水河,秦汉时称“鳛水”,因其流域为南夷君长之一的鳛部治邑,故名。后汉迄至两晋,称“大涉水”“安乐水”,不知何所依据。东晋时称巴涪(符)水;唐天宝十年(715)鲜于仲通征南诏,在为南征造势的檄文中第一次出现“赤虺河”的称名。
“赤”者,“流卷泥沙,每遭雨涨,水色浑赤,河以之名也”。“虺”指毒蛇。是因为浑赤的河水中处处有毒蛇出没。其实,“赤虺河”的“虺”字,取的应该是“虺虺”一词的义项:雷声。喻指赤水河惊涛雷吼的赫赫声威。
赤水河是属于四川省合江县。
发源于镇雄县场坝镇豆戛寨山箐,上游称鱼洞河;河源向北流数公里后转东流,至洛甸小河口折东北流,经过一段伏流至龙洞河口折东南流,至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折东北流,称毕数河。
至石关折东南流,至保和河口折东北流,至茅台折西北流(三省界至茅台段为川黔界河),至岩寨折西南流,至古蔺河口折东北复转西北流(沙滩至古蔺河口段复为川黔界河)。
下行经习水县的土城镇、元厚镇至大群(古蔺县太平镇)折东北流,至金沙折西流,至龙岩小河口折西南流,至大同河口折东北流,经赤水始称赤水河;至链鱼溪流入四川境’(大同河口至链鱼溪段为川黔界河),至合江城东注入长江。
扩展资料
赤水河干流,在镇雄县境内全长95公里(含威信县、镇雄两县界河),宽50-100米,最深7.8米。河宋陡险多石,不可行船,板桥河段,洪峰流量。
赤水河干流天然落差1473.96米,河道平均比降3.38%。干流流经云南省镇雄、威信;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四川省叙永、古蔺、合江共十县(市)。根据干流自然特征,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在茅台以上为上游,茅台至丙安为中游,丙安以下为下游。
河源至茅台段处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河谷深切狭窄,山势陡.峻,两岸海拔1000-1800米,河流源流段泉井、陷穴、伏流甚多,岩溶发育,傍河台地少,河长239.5公里,平均比降千分之4.91,河段落差1181.4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