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赶海时间表2022如下:
农历初一到十五:涨潮时间=日期*0.8。
农历十六到三十:涨潮时间=(日期-15)*0.8。
海水涨落潮规律是:每天涨潮有两次,相隔12小时。高潮时间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最低潮时间在两次高潮中间的时间。
计算原理:
假设:今天为农历15,最高潮时间=15×0.8=12,即中午12点和午夜零点;最低潮时间为早上6点和晚上6点。近距离观察的时间为早上的4点—8点以及下午4点到8点。
因此,下一天涨潮是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8小时(48分钟),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具体测算方法是:按照农历算,如天数少于15,则天数直接乘以0.8,得出的数字即是当天最高潮时间;如天数大于15。
“水朝夕而至曰潮”(唐徐坚《初学记·卷六·水》),潮是海水在朝夕时段定时涨落的现象,当用含夕之汐表示夜间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时,潮汐便表示潮汐中的朝夕时段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朝夕多义:当朝指白天、夕指夜间时,潮汐就分别表示在昼夜定时涨落的海潮;当朝表早晨时段、夕表晚上时段时,潮汐就分别表示早晚时段定时涨落的海潮。早晚又表示一天两次的先后顺序,故潮汐又分别表示零点后的第一次高潮为早潮,第二次高潮为晚潮:早潮叫潮,晚潮叫汐。晨为辰生日——辰升日时段——日升时段,零时至午前时段都是日升时段——日的上升时段。因凌表升,凌晨即辰日上升阶段。因凌晨指零时到天亮前的时段,故早晨应包括凌晨,早晨时段是凌晨到中午的时段,即零时到午前的时段是晨——辰时日;夕表日落时——日落时段,日落始于中午,终于半夜零时,故早晚时段定时涨落的潮汐又以午夜和中午分界:零点至午前为潮,午后至零点为汐。所以,西方以午夜和中午为界区分朝夕时段,以午夜和中午为界的朝夕时段区分朝潮晚汐:午前为a.m.,午后为p.m.;午前潮为a.m.潮,午后潮为p.m.潮。由于沿海多数地区的潮汐表现为“朝潮晚汐,来去守时”,表现了沿海多数潮汐涨落具有的定时性、周期性的信用潮信而具推算性的特点,使得唐代潮汐学家窦叔蒙能推算出了12时25分14秒的精确潮汐周期,并用直角坐标法创制了实用的高低潮时推算图——《涛时推算图》,总结出了“一晦一明,再潮再汐”(一日内有两次高潮)、“一朔一望,载盈载虚”(一朔望月内有两次大潮)、“一春一秋,再涨再缩”(一年内有两次大潮)的结论。英国人也能于1213年率欧洲之先推算出《伦敦桥涨潮时间表》。现代沿海国家和地区都因潮汐涨落的周期性而有主要港口潮汐预报表,如台湾海峡两岸的《我国主要港口潮汐预报》和《台湾沿海潮汐表》。中外许多港口、摆渡和海钓处都因潮汐涨落的周期性而有潮汐告示牌,甚至有永久性的潮汐告示碑。如东汉马援就在琼州海峡两岸树起了供渡海者使用的潮信碑,钱塘江畔浙江亭在元代也树立着供渡江者使用的潮汐碑。也因潮汐涨落时间在每个月的上半月与下半月具有隔十五天的重复性(1日与16日、2日与17日……14日与29日、15日与30日,各组日子的潮汐时间相同),许多潮汐预报便表按1/16、2/17……14/29、15/30方式排列预告各天每天的潮汐高低潮时间,如《锦州笔架山潮汐表》、《葫芦岛沿海潮汐时间表》、《兴城海边潮汐表》、《烟台海域潮汐表》、《汕头港潮汐表》、《台湾沿海潮汐表》。因此,中国很早就有了多种预算当地每日高低潮的简易公式,如现代化的预算公式:
上半月高潮时间=(农历日期-1)×0.8+平均高潮系数
下半月高潮时间=(农历日期-16)×0.8+平均高潮系数
——平均高潮系数即初一或十六的高潮时间。
低潮时间=高潮时间±12时25分的一半。为简便计算,人们对12时25分只取12时24分,其半为6时12分。上列两式中,乘积后的小数部分要化成以分钟为单位,方法是小数部分乘以60。
本预算式应是古代预算式在钟表出世后与时俱进的预算式——用时分秒的时间单位翻译古代预算式的现代预算式。中国古今高潮时间简易预算式也是中国古今以海钓为业者和海钓爱好者普遍掌握的预算式,因为,海钓经验要求他们掌握“三七”潮、“抓潮头、抢潮尾”、“高潮钓边,低潮钓远”等:“三七”潮指涨三分潮至七分潮时段和落三分潮至七分潮时段是最佳海钓时段——乘潮来去的觅食海鱼遇饵上钩机率最高的时段;“抓潮头、抢潮尾”指潮头涨到六分潮、潮尾指落到六分潮的时段是最佳海钓时段;“高潮钓边,低潮钓远”指抛钓远近与潮汛的关系:涨潮时段抛钓由远而近、先远后近、逐渐近投、满潮时钓海边可获最多海鱼;退潮时抛钓的远近应与涨潮时段抛钓远近相反。
12时25分14秒的周期超过半天,所谓的正规半日潮实为有守时规律的近似半日潮,真正的正规半日潮应以12时为起高潮周期,据说它们只见于大洋中心水域和大海中心水域,因旅游胜地而闻名世界的真正的正规半日潮发生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塔希提岛:在那里,高潮都准时发生于每天中午12时和午夜12时,低潮都准时发生在早晚6时(见【维基百科】《太平洋》)。因塔希提岛式的半日潮远离人类文明区或稠密区,且是发现不久的特殊半日潮,故潮汐科学界只能继续以12时25分14秒的古老潮汐周期为正规半日潮周期。
全球各地的潮差各不相同,大的潮差以米计,小的只有几公分。如浙江乐清湾江厦港达8.4米,杭州湾澉浦达8.9米,西朝鲜湾和江华湾顶端达8米以上,仁川港达10米,仰光达7.3米,达尔文港达8米,阿拉斯加库克湾达8.7米,巴拿马湾和加里福尼亚湾在9米以上,亚马孙河口最大潮差约11.8米,鄂霍茨克海品仁湾可达13.2米,里斯托尔湾高达11米多,法国圣马洛湾郎斯河口平均达8米,最大达13.4米,加拿大芬地湾中的偌尔海湾曾达15.4米。巴拿马运河在太平洋一端为半日潮,潮差最大逾6米;在大西洋一端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不到30公分。日本海和波罗的海是以公分计潮差的海域:日本海在日本西岸潮差仅20公分,在西伯利亚沿岸为为40~50公分;波罗的海潮差只有4公分(克来彼达)~10公分(芬兰湾)。
波罗的海和地中海一样,潮流都是通过狭窄的海峡进出,但地中海无潮汐。地中海无潮汐是否与勾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宽度和深度有关呢?无关:因为,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是13公里,勾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三条海峡没有一条宽过直布罗陀海峡,三格海峡宽度之和才14.5公里=10.5公里(大贝尔特海峡)+0.6公里(小贝尔特海峡)+3.4公里(厄勒海峡)。直布罗陀海峡也能进出航空母舰(见《美军将从海湾和地中海撤走三个航空母舰群》),因为直布罗陀海峡最浅水深有300米。
即使在一个海域中,各海区的潮差也各不相同,如渤海中央的潮差一般为1.5米左右,岸边为2~3米,如秦皇岛潮差为2米,龙口为2.2米;辽东湾及渤海湾顶端的潮差可达4米或以上,如营口为5.4米,塘沽为5.1米。台湾海峡西侧潮差为4~6米,东侧潮差在4米左右。
可见,全球海洋错综复杂着七种潮汐区、各种潮差、各种潮流方向。七种潮汐区是:塔希提岛式潮汐区、正规半日潮区、不规则半日潮区、正规全日潮区、不规则全日潮区、微潮汐区、无潮汐区。微潮汐区所以单列,是因为它是视觉上的无潮汐区、实际上的潮汐区。七种潮汐区即是七种潮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