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祭"是日本夏天里一个例行的集市活动。
"夏日祭"有点像中国北方的庙会。不过近年来,在日本,随着地域文化的振兴,各种活动都以地区为中心举办的。每个区的区政府都必须对此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很大的力量。保育院每年举办的这个活动不过是地区活动的缩影。
很久以前,在中国,农民们每天勤劳耕作。为了方便生活,逢五逢十,大家各自携带多余的劳动成品,相聚在约定俗成的地点,以物换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集市。出于宗教信仰或地方习俗的集市有时就被称作庙会。这种原始的习俗后来传到日本,结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种各样的祭奠活动,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保育院的"夏日祭",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分头准备了。
夏日祭"当天一大早,当各色彩带、彩球挂了起来,气氛就变了。各个商店、网点都准备了迎接客人的丰富商品。上午十点左右,小客人们有的伴随着父母,有的搀扶着祖父母,有的是小伙伴们自己三三两两地来了。
自己拿出五颜六色的纸货币,首先准备买东西,因为这些纸币只限当日有效。
一般说来,"夏日祭"收益最好的当属鱼摊了。鱼钩子的材料一碰到水就会融化,所以很难把鱼捞上来,虽然这里的鱼都是假的,孩子们仍然兴致勃勃。
还有钻洞。这洞里黑黝黝的,到处是纸糊的妖魔鬼怪。孩子们买一把镇妖的宝剑带在身边。进到洞里,孩子们一个拉着一个地高声喊叫,壮胆前行;出洞以后,犒劳壮士的西瓜、鸭梨当然就可以饱尝一顿了。这类节目旨在鼓励孩子们从小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的勇气。
小女孩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结伴逛街,选购一些小玩艺、小装饰品,或者是参加套圈啦、踢毽子啦、投球投标之类的活动,得胜者可以得到奖品。她们叽叽喳喳地挑选奖品,好不快活。
大人们或者陪着孩子在玩具摊,或者吃茶聊天。
保育院平时午睡用的大厅这会儿变成了小剧场,大人孩子玩累了,来到这里歇一歇。老师们演出活报剧、诗歌、歌舞,一个个也是兴致勃勃。吉田老师明年就要退休了,她酷爱舞蹈,跳起来依然身轻如燕,博得阵阵掌声。
我被临时任命扮演了一个四不象,站在舞台上张牙舞爪,让台下的小朋友猜我是谁。我以为不会有人猜中,没想到一下就被猜着了,于是轮到我表演。
我的节目是"一分钟中文教室",一分钟时间,台下所有观众都会用中文说:"你好、谢谢、再见"。
只是听说祭奠活动的文化色彩越来越浓,没想到今年保育院的"夏日祭"还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添姿增彩。
就这么多了;至于时间嘛你可以在你的电脑上查找就好;调查你电脑上的时间把国家区域给改成日本的就能看到是多少啦。
夏日祭是日本的传统节日,在夏天举行的“传统祭日”的总称,时间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
所谓的夏日祭,其实是日本的祭奠活动,在这期间会在民间举行众多表演,日本人民穿上和服上街逛街、买东西,参加娱乐活动,还有烟火等表演,有点类似于我们古时候的庙会,但这些年也开始流行于我们国家,尤其是今年还打算在全国各地举办,20个城市计划举行21场夏日祭活动,不过引起发酵和抗议声最大的还是在南京这一场,也是大家开始抵制该活动的开端。
南京是什么地方?相信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南京大屠杀至今过去那么多年,每次回看起相关的信息和报道都让人气愤不已,所以在这里举办关于日本的活动,而日本的战犯当时在这里屠杀我们的先祖,如何让人不气愤?道貌岸然说是宣扬民族文化,加入了动漫和二次元的元素企图让我们去相信他们所谓的“好心”,可背后真正存在的意图谁知道呢。
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入侵。如果说这种活动安分地在日本国家内部举办,OK 没问题,但是举办在我们中国,还试图混淆视听。要知道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爱国的,不是随便的两三句解释就能蒙混过关的,可能这个活动会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可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当大家知道真相之后,谁又愿意继续为这种的活动买单。
我看到所谓的夏日祭跳的“阿波舞”真的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怪异的动作和氛围,不管看多少遍都感觉很不舒服,而翻查资料得知原来在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跳的祭祀战死的战犯就是这种招魂舞,而85年后的今天,又在南京跳这样的舞蹈,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虽然对其它国家的文化有包容之心,可也永远不可能包容到这个地步。
说到这忽然想起了去年我附近这里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就是日本风格的装饰,当时还挺火的,很多人都这里来打卡,吸引比较多的还是年轻的男生女生,他们到这里来摆各种pose拍照,因为距离我这也就一两公里,所以我也跟风过去看了一下,其实没多大感觉,想不明白他们说的好看的点在哪,但现在那里已经拆了。所以我觉得会参加夏日祭活动的其中一部分人是追求新鲜感的,没有了解其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对于一些活动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风参加,而是要了解清楚这个活动举办的意义是什么,那些“不怀好意”的活动,我们也要坚决抵制。